家风家教

2020-05-20 06:16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曾氏梁启超梅兰芳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价值准则或精神基因,它影响着后辈们的言行和成长。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与家风传承,有许多传承家风的故事流传下来。

梅兰芳: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

京剧大师梅兰芳深受人民群众的景仰,被誉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戏剧文化的代表”。梅家从梅巧玲到梅雨田、梅竹芬,到梅兰芳,再到梅葆玖,除梅雨田为琴师外,四代人都是“旦角”。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梅家的家庭环境向来宽松。梅兰芳四岁丧父,在祖母、伯父、母亲的扶持和教育下,刻苦学艺,敬重并仿习祖父、父亲的为人处事,从艺术和家风上均继承了梅家的祖风,将梅派艺术发扬光大。在日寇侵我山河、气焰嚣张的岁月里,他蓄须明志,息影舞台,艰难度日,体现了京剧艺术家的崇高民族气节,令后人敬佩。从不疾言厉色并绝不打骂孩子的梅兰芳曾说:“把孩子吓傻了,就更听不懂了。不厌其烦地解说,总能让孩子明白的。”经常有人向他请教培养子女的经验,梅先生淡淡地说:“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诸多弟子和儿子梅葆玖,同时也把梅家谦虚谨慎、俭朴随和、乐善助人的淳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素材解读

1.传承家风家教,发扬京剧艺术。梅家四代人都是“旦角”,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体现了他们对国粹京剧艺术的传承,对家风家教的传承。

2.热爱祖国,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日寇侵我山河、气焰嚣张的岁月里,他蓄须明志,息影舞台,艰难度日,体现了京剧艺术家的崇高民族气节,表现了一个文弱艺术家坚定的反抗精神和爱国精神。

3.尊重孩子,教子有方。从不疾言厉色、绝不打骂孩子,更体现了一个温和谦逊、尊重孩子、教子有方的教育艺术家形象。

适用话题

继承与发展 爱国与民族气节 尊重孩子 教育有方

素材运用

良好的家风不是靠一味的说教才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更不是靠死板的条条框框去强制人遵循的,是靠长辈的言传身教,是靠长辈一举手、一抬足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精神气质。良好的家风像春雨,细润万物,而万物生发;像艳阳,万物生辉,而充满生机;像甘霖,滋润大地,而焕然一新。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习惯,培养孩子的性格、砥砺孩子的情操,甚至决定他们的一生。京剧大师梅兰芳家的优良家风,就铸造了四代旦角。梅家家庭环境宽松,以德育人。于是教育出来的四代旦角都是德艺双馨,不仅在京剧上是大师,在品德上亦是大师。梅家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好的家风能对人产生好的影响,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当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与其苦口婆心地唠叨说教,倒不如以身作则去培育一个良好的家风,用良好的家风熏陶孩子,感染孩子,从而内化为孩子的精神动力,达到育化孩子的目的。

梁启超: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一生匡国济世、勤奋著书,留有著述1400多万字,成为文化启蒙的一代宗师。梁启超的成就,得益于其优秀的家教与家风。他用曾国藩的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的九個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梁启超将国家的兴旺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他的政治热望与人文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他以博大的父爱、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膝下九个子女在不同领域成为本行业的专家,甚至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神话,被誉为“满门俊秀”。梁启超的孙辈也同样是人才济济,这无疑与梁启超亲手缔造和传递的家风密不可分。

素材解读

1.勇于担当。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梁启超勇于担当,将国家的兴旺寄托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2.身教甚于言教。梁启超的政治热望与人文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身教甚于言传。

3.勇于付出、专心做事。“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启示我们,做事情,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田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适用话题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良好家风成就家族伟业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素材运用

中国的家族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从“百善孝为先”到“家和万事兴”,从“虎父无犬子”到“一家之计在于勤”等无不蕴含丰富、意义深远。中国从古至今出自一门的名将名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唏嘘赞叹、传颂不已。古有宋代杨家将父子携手共同抗金保边疆的传说;又有苏洵二十七岁发奋苦读,并言传身教,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同中进士,创造了“一家父子三词客”的奇迹。近代有梁启超创造的“一门三院士”的神话。他用曾国藩的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他的九个子女,个个了得,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建树,这无疑与他缔造和言传身教的家风密不可分。以博大的父爱、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使自己的九个孩子都能功成名就,这无疑与梁启超亲手缔造和传递的家风密不可分。

家风成就曾国藩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的家风很好,曾氏后代人才辈出,很多人都以为是曾国藩遗留下来的家训成就了他的子孙!事实上,曾国藩家族的家风要追溯到他高曾祖一代。可以说,曾国藩的成就,同样是曾氏家族家风结出的一个硕果,是优秀的家风成就了曾国藩和他的后来人。

曾国藩父亲曾璘书前前后后十七次参加科举考试,最后终于中了个秀才。其实曾璘书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对于曾国藩的影响是非常深的,恰恰是父亲这种不放弃的精神影响了曾国藩,所以,曾国藩也同样经历过七次考试,才中秀才。曾璘书这种“霸得蛮,吃的亏”的精神是后来曾国藩“屡败屡战”的精神支柱。

好的家风是一笔巨大的宝贵财富,曾国藩从一个乡绅的儿子一跃成为封疆大吏,是良好的家风成就了曾国藩,也是因为曾家的家风被一代代相传下来,所以曾氏后人人才辈出,后代中出现了曾纪泽、曾纪鸿、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

素材解读

1.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鼓励了后人。曾国藩父亲十七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中了秀才,以身作则的精神深深影响儿子,是曾国藩“永不放弃”的精神源泉。

2.知识改变命运。曾国藩父亲十七次参加科举考试,终于中秀才,曾国藩也同样经历过七次考试,才中秀才,知识改变命运。

3.执着坚守,不言弃,不放弃。无论是十七次还是七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体现了曾氏家族不放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执着坚持的精神。

4.良好家风成就家族荣耀。良好的家风不仅成就了曾国藩,而且成就了曾氏家族。

适用话题

以身作则 知识改变命运 执着坚持方能成功 良好家风

素材运用

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俞敏洪曾经说过“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哪怕路再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如果没有坚持的精神,司马迁不会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如果没有坚持,经历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的苏轼,三篇赤壁不会名垂青史;如果没有坚持,曾国藩的父亲不会参加十七次科举考试而终中秀才,而曾国藩也不会经历七次科举考试而终成封疆大吏,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坚韧、执着的精神,也不会震撼代代有志之士的心灵。“无限风光在险峰”,唯有“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

猜你喜欢
曾氏梁启超梅兰芳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山村除僵尸
曾国藩:十年征衣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