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推进校企合作,接地气共育实用人才

2020-05-21 10:04王支宝
职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王支宝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推动校企合作,需要有合作机制保障,需要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共建实习实训和产学研基地。而真正落实好校企合作,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另一方面需要学校主动承接企业生产任务“订单”和学生培养“订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政府引导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指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企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财经类专业在实践中不断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效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推进校企合作的具体举措

1.健全校企联动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共育的人才格局

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校企合作章程》,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院校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积极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近年来,学校从实际出发,调整、重组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并成立了会计、电子商务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相关管理工作。学校还根据职业教育办学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先后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学生顶岗实习跟踪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办法》《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有效运行。学校财经类专业先后与3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深入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企业实践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师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形成了校企共育技能人才的良好格局。

2.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2014年以来,在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的推动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学校和企业技术专家,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标准,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会计专业依托师资和实训资源优势,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形成了“课证融合、技能递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提升。近3年来,学生在安徽省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18个,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学生双证率在98%以上,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在75%以上。

3.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笔者学校与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上海网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蚌埠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天由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建了8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12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了良好平台。学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共同进行实习实训指导和管理,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评价。校企双方严格执行相关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等制度,有效保障了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近3年来,学校财经类专业共组织学生2200多人次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合作企业共接受了800多名学生就业。

4.发挥校企资源优势,产学研结合成果丰硕

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共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学校遴选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企业选派优秀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师傅,参与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指导。通过互聘互派、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教师增强了对企业文化、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的了解,企业师傅充实了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了技能传授的能力,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会计专业与财务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在学校成立财务代理记账分部,由公司派出师傅到学校带领学生承接中小企业代理记账业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年创收39500多元。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教学软件9个、校本教材9部、精品课程11门、微课48个。

学校对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及时进行了总结、梳理,提炼了一批典型案例和论文,鲜明实用。在近三届安徽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和征文评选中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018年4月,在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笔者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的成果斩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018年8月,笔者学校入选首批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

二、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职业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但笔者在具体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兴趣不高,出现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学校与企业很难做到有实质性的深度合作。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外部和自身分别找原因,寻求突破口。我们认为校企合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政府部门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领导、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了解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与好处。同时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拓宽企业参与途径,鼓励企业以獨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校企合作。

二是把校企合作纳入政府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绩效考核范围,并在媒体上公布考核结果。发展改革、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密切配合,成立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协同联动与考核,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落实。

三是学校要主动多承接企业生产任务订单,帮助企业完成紧急任务。如2018年笔者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蚌埠某公司开展来料加工服务,将生产实习与产品加工有机结合,两年来共为该公司加工工件52000余套,实现产值80多万元。此举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是学校要多承接学生培养“订单”。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多方联动,签订培养协议,履行共育人才职责,培养适用技术技能人才。如根据《安徽省粮食系统双百贫困生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皖粮人联〔2016〕8号),笔者学校与全省各市粮食企业、贫困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合同,定向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能干好的专业学生,为安徽省粮食流通服务。学校还打算进一步总结培养经验,扩大与本市及本省有关企业的学生培养“订单”。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专业对口率高、就业稳定性好。这也是积极响应安徽省关于《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中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笔者相信,未来学校的校企合作一定会更加紧密,一定大有文章可做。

参考文献:

[1]娄梅.现代学徒制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难题的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安徽粮食经济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