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认知的研究视角初探

2020-05-21 10:58王欣茹
建筑与装饰 2020年4期
关键词:建筑环境研究方法

王欣茹

摘 要 认知是有知觉的生物的知识和认知,包括人类、非人类动物和智能计算机器。认知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思维、想象、感知、学习、记忆、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心理结构和过程。认知也与情感、行为紧密相连。认知结构和过程既包括我们有意识意识到的结构,也包括我们无意识的结构和过程。与其他物理环境一样,建筑通过允许、促进、要求、阻碍或阻止各种感知、思想、情感和行为来影响人类的认知、体验和行为。本文试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归纳学科内空间认知的基本研究视角。

关键词 空间认知;建筑环境;研究方法

认知总是发生在环境中,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毫无疑问,认知结构与过程与人们如何感知和想象建筑空间、如何记忆建筑空间、如何谈论建筑空间并将建筑空间画成图像、如何对建筑空间做出行为决定以及如何在建筑空间内做出行为决定,又如何体验美学和对建筑空间的其他情感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从根本上说,建筑设计的过程涉及建筑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知[1]。

1环境认知

建筑环境通过允许、促进、要求、阻碍或阻止各种感知、思想、情感和行为来影响人类的认知、体验和行为,比如墙壁可以阻挡运动、视觉或声音。当视觉模式刺激审美反应或引发探索时,大脑就会产生认知。而且建筑环境可以通过隐含的规则和规范,在社会文化上产生影响,比如当入口和走道显得公开邀请或私下限制时,即使它们在物理意义上是平等可达的。我们可以更详细地确定这些影响的认知机制。建筑设计影响感官接触所能看到和听到的;注意所看的和所听的;可记忆性建筑物被记住的东西;知识如何推理和做决定;行为启示:一个人走路、坐下等;影响一个人的感受,包括情绪、舒适度、压力和恐惧,以及审美;以及与之进行社交互动的人的社会性,这是由行人流量、噪音水平、社交距离和身体姿势等因素所决定的[2]。

2外观差异性

外观差异性是指建筑在外形上的同质或异质部分在尺寸、形状、色彩、建筑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人们发现差异化的环境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因为差异化的部分更明显,令人难忘的差异化创造更好的地标。在一定程度上,分化是一个主观变量,我们在一栋建筑里所注意到的,也取决于我们的期望、兴趣、训练和心态。

3布局的复杂性

从认知角度来看,布局复杂性可能是内容最丰富又最难理解的架构属性。有各种各样的正式方法量化形状或网络的复杂性,如信息理论,但这些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什么是一个复杂的布局认知不仅取决于客观的建筑布局,而是人类认知的本质,特别是个人的认知特点。这有点像差异化。虽然不同部分的组织方式至关重要,但更多的铰接空间,被分割成更多不同的空间和通道,通常更加复杂。某些几何模式的通路影响认知复杂性,例如斜转弯比直路和正交转弯更复杂。空间语法分析为研究布局复杂性的拓扑方面,尤其是从连接模式派生出来的拓扑方面,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分析方法。

某些布局不那么复杂,但如果它们在形状上接近,可能被称为好的形式。弯曲的走廊是复杂的,但如果它们符合对称的径向模式,只要人们掌握径向逻辑,就不那么复杂。正方形比菱形更好,圆形比不对称的椭圆形更好。当人们相信一个布局遵循一个好的形式,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它,甚至到一定程度,他们会错误地扭曲他们对布局的理解[3]。

4视觉可达性

从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到建筑外部或内部的不同部分的程度为视觉可达性。它还涉及人们可以看到建筑特定部分的位置,包括入口、目的地和其他潜在的关键地标或结构特征。当视觉通达度高时,人们的理解能力更强,更容易保持空间定位。更多的视觉接触将减少神秘感和不确定性。在复杂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这往往会减少过度的压力,而在简单或熟悉的环境中,这往往会减少适度的压力到无聊。对视觉可达性的控制影响一个人的隐私感。当然,视觉可达性在某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能提供信息。

5通过认知科学理解建筑的局限性

将认知研究应用于建筑可能会引起两个担忧,一是它可能会导致建筑决定论的风险,二是它不是很有效。這两个问题是相互关联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问题的力量越大,另一个问题的力量就越小。建筑空间显然不能严格地决定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反应。但它们确实有可能对人类的反应产生影响,其强度和规律性足以支持它们的科学分析。当然,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影响人类的反应,包括个人的过去经验或文化环境。如何理解各种语境在提供人们理解建筑结构意义的框架中的作用,对于建筑认知的研究是一个挑战。

此外,人们在基因构成、语言、身体、教育背景、对文字、图像或数字信息的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有效地研究建筑认知需要考虑这种复杂性。然而,即使这种复杂性被完全考虑在内,我们也只能期望在将认知研究应用于理解和改进架构方面取得有限的成功。毕竟,几个世纪以来,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一门工艺,是实践者的学科,并且毫无疑问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这种状态,至少在与用户体验直接相关的设计元素方面是如此。但是,即使是不完美的科学理解,对如此多的人,在如此多的地方,在如此多的时间里具有适度的意义,它的巨大价值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参考文献

[1] 滕柔,刘垚.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9,(7):247.

[2] 周永宏.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11):38.

[3] 魏志芬,王玉洁.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因素[J].中国园林,2000,(4):2.

猜你喜欢
建筑环境研究方法
蜀河古镇的美学探究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基于CPS的建筑环境数据级检测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