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辈的路上行走(上)

2020-05-22 03:47陈明
北方人 2020年1期
关键词:刘丽大庆油田

陈明

在刘丽的心里,父亲活成了路。

这亘古的松嫩平原,本没有路。惊飚拂野,衰草凄凄,别说人迹,连牛羊都罕至。直到有了新中国,直到发现了油田,直到父辈石油勇士们靠人拉肩扛,把偌大的井架在洋人惊侧的注视下耸立在荒原上,成为了我国工业新时代的精神旗帜,人们开始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于是才有了路。

有了路,才有了喷涌而出的石油,中国才有了“石油大国”的硬脊梁,才有了今天令世界为之瞩目的身姿。

路,一俟存在,便永不消失,哪怕地老天荒,哪怕沧海桑田,哪怕风蚀雪剥,哪怕荆棘丛生,一如刘丽心中的父亲。

因为路,通向远方。路这边,是父亲殷殷的目光和嘱托,路前方,是希望和明天——刘丽如是说。

刘丽,一个普通的采油女工,也是极不普通的蜚声中国的大庆油田创新能手。她19岁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23岁获得全国技能比赛第三名;28岁被破格聘为采油技师;32歲被聘为采油高级技师、大庆油田技能专家;35岁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技能专家,为大庆油田最年轻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40岁荣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41岁成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42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3岁成为黑龙江省首席技师、黑龙江省大工匠;44岁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石油名匠;2019年,刘丽成为中国大国工匠之一,中国质量工匠,中央电视台新闻部滚动播出着记载她感人事迹的纪录片,她成为铁人式的英雄“油二代”。

上部

父亲的路

刘丽现年45岁。

在鲜花和掌声以及媒体的镜头前、荣誉讲坛的麦克风前,刘丽谈的最多的是父亲的教导和影响。

她说:“人生需要有坐标,我的人生坐标就是我父亲,父亲是我前进路上的灯塔。”

刘丽的父亲刘文生,解放战争期间参加革命,抗美援朝中屡建功勋,屡获嘉奖,大庆油田元老级的劳动模范。闲来无事,幼小的刘丽常和父亲一起擦拭那些大大小小的奖章,听父亲讲每一枚奖章背后那些带着硝烟或原油味儿的故事,这是刘丽上的人生第一课。似懂非懂中,父亲说的“在关键时刻敢于冲上去,无畏才能赢”,为刘丽的人生征途涂上了勇于拼搏的底色。

再长大一些,刘丽渐渐知道了自已有多么幸运。

众所周知,大庆油田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诞生于这里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和国劳动者。从战场上转到祖国经济建设的父亲,便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建设大庆油田的“老会战”。铁人王进喜的传奇和故事,也就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缩影。父亲在一线当过采油工,后来在采油二厂知青大队当过指导员,在图强管理站队长和培训中心做干事和教员。他以突出的老会战奉献精神和令人瞩目的工作成就被评为黑龙江省的劳动模范。刘丽的母亲当年是采油二队家属队的队长。熟悉大庆开发建设初期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在极其贫瘠的荒原上建起一座石油城,其困苦难以言说,这期间,石油工人家属担当的艰难和坚持起了顶天立地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她们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当年的油田,也没有大庆的今天。1974年,刘丽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

刘丽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奔波在油田的砂石路上。

刘丽的父亲从小念过私塾。那时他们家的家境并不见得怎么殷实,但很有远见的祖父坚持在口粮中省出供儿子念书的钱。这使得父亲十几岁参军后,因文化底子优厚,又写得一手好书法,很快被推荐上军校,成为军中少有的“文化人”。到了大庆油田后,父亲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刘丽回忆说,当时撰写的油田“厂志”,都是父亲用毛笔小楷一笔一笔誊写的,可惜现在很难找到原件了。

那时,父亲在厂机关当文化教员,每天晚上要给工人们讲课。小刘丽就跟在父亲的身后,“陪”他去上课。父亲讲的什么她昕不懂,但她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看着那么多人静悄悄地听课,专心地记笔记。那些人望着父亲的眼神是渴望知识和尊重文化的。毫不夸张地说,刘丽的知识梦,就是从那时开始萌芽的。

刘丽的小学和中学都念得很优秀,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每次考试卷子拿回来,总是第一个给父亲看。父亲的批语也总是只有一句话:“巩固成绩,继续努力。”这句话不但伴随着刘丽整个的学习期间,也伴随了她的一生。中学毕业后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她选择上了技校。父亲说,别看上技校出来是当工人,当工人一样可以上大学,一样会有出息。

两年后,刘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因为成绩突出,在选择就业岗位上,她取得了可以双向选择的荣誉和机会。又是父亲给她选择了去48队。刘丽开始的时候还不太理解,既然可以自已选,为什么不去49队?49队是油田历史上具有辉煌荣誉的一个队,和铁人的1205钻井队齐名,技校的青年学生们哪个不渴望能到这样的荣誉集体里一r作?但父亲对刘丽说,48队正是起步阶段,上升的空间很大,这样的队伍更能锻炼人。现在需要你去奋斗,而不是躺在现有的荣誉里图安逸和现成。

刘丽说:“我父亲是一个特别有思想的人。

刘丽到了48队后,马上感觉到这个队伍从上到下作风非常严谨,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积极进取的劲头。刘丽上班第三天,队长就让她独立顶岗,而且是正对着矿管理部门的“门面岗”,是全队最重要的一个岗位。这在别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容易被误会是“故意难为人”。但是,刘丽却觉得特别受鼓舞,她认为这是队领导对她在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的一种肯定。“无畏才能赢”,刘丽摩拳擦掌,接受了挑战。

毕竟,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还是有意想不到的距离。刚上班头两个月,像当年小刘丽“陪”着父亲走过长长的路去给学员上课一样,现在,是老父亲“陪”着刘丽奔波在路上去上岗了。刚上班的刘丽对面前这个庞然大物是陌生的,像面对一匹嘶鸣的烈马茫然无措,不知如何驾驭。于是,当过采油队长的父亲手把手地从最基础的实战一样一样地教她,怎么操作,怎样擦拭保养设备,甚至怎样除草——

与此同时刘丽也很快感到她的现有知识储备是不够的。有了在技校自学了高中所有课程的基础,参加工作的当年,刘丽就考取了公费上职工大学的名额,第二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

白天要在井上工作,一下班,就急匆匆赶往补习班学习,然后再坐晚上9时30分的末班车回家,风雨无阻。一年多的时间,每天晚上放学,她都会看见路旁有个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夏天,他不断地驱赶着蚊虫,冬天,大娴炮儿几乎将他凝同为雪雕塑像,那是父亲。

路上的父亲,在接她回家。

有时,父女俩互相搀扶,默默地走在旷野中阒无一人的路上,心里都在悄悄流泪。

父亲心疼女儿,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他的决定才使一个小姑娘受这么多苦。

而女儿更心疼临近古稀的父亲。她明显感到父亲的步履虽然依旧坚定,但已经不带风声了。此时刘丽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让父亲失望。

1995年,刘丽以超出录取分数线两百分的成绩考取了原大庆职工大学,实现了父亲“工人也能上大学”的愿望。

父亲在学习方面的支持和看不见的榜样的力量,不但使刘丽学业优异,也使她受益终生。不断的读书充电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几十年来,刘丽从来没在午夜12时之前睡过觉。她要整理工作日志,备课明天的教案,在电脑上寻找新的技术信息做革新成果设计。

父亲在技术上亲力亲为的指导和示范,更使刘丽如虎添翼,她很快就可以在路上迅跑了。

1993年刘丽去48队上班,1994年,刘丽就被选为矿上的“排头兵”。而她所在的48队,也第一次夺取了金牌。在当时,油田上有个荣誉叫“金牌采油队”,这被采油人视为最高奖赏。刘丽上班第一年就和48队一起夺得了这个荣誉,并且在以后的7年里,48队成为大庆油田唯一一个连续7年夺得金牌的单位,随后的三年,48队又晋升为大庆油田的功勋队.直至获得中国石油集团授予的唯一“百面红旗采油队”。这十年的历程中,刘丽也从被父亲陪同上班的年轻采油工成为高级技师。

刘丽说:“我是和48队一同成长起来的,是这个队伍锻炼了我,我至今感谢父亲为我做的选择。父亲是引路人,和工友们创金牌的苦可是自已吃的。”

每次金牌验收都是在年底。元旦前后,集团公司管理部门要来验收,包括生产设备管理在内,各项指标考核的数据都要有最终结果。那是东北的冬天最冷的时候,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四十度,老百姓早就在家里“猫冬”了,但那时也正是井队大干的时候,他们照样要在外面给设备刷漆、擦拭。把手从手套里抽出来那一刻不是感觉到冰冻,而是感觉到“烫”,“烫”过之后很快就没有知觉了。压力表怕冻,得反复保暖包好。无论白天黑夜,总要经常去检查,一旦发现冻住了,就得马上烧开。有一次,机器出了故障,刘丽和大家整整在外面干了一天。井里面喷出的液体溅在衣服上,湿一层冻一层,冻硬一层又喷上一层,工作服变成了又厚又硬的铠甲。水和泥冻成了水泥,水泥铠甲里的工人们互相瞅瞅,采油工咋都成了“兵马俑”?

“在关键的时刻敢冲上去!”这是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父亲对刘丽的鞭策;“今天,你冲上去了吗?”这是刘丽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提醒。她无愧于“虎父无弱女”。

1994年初,队里4号井组的井长被调走了,刻不容缓的生产任务需要立即有人接替这个职位。但是班前会上,队长把这个意思一说,会议室里立时寂静得连声咳嗽都没有。大家都知道,这4号井组是由两个计量间合并起来的大井组,井数多、井距远、管理难度大,井长走后只剩两名女工,工作任务的繁重和艰难可想而知,除非有年纪稍大些、工作经验更丰富的老师傅来挑这副重担。谁都想不到的是,刘丽站了起来,平静地说:“队长,我来试试吧!”会议室内顿时热闹起来,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她,初生牛犊,真有不怕虎的。井组的另两名女工更是心里没底,她们一心盼着给安排个男井长。考虑到刘丽自从入厂后的种种表现,队长同意了她的毛遂自荐。就这样,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一个南一名年轻女孩任井长又由另外两名女工为成员的女子三人井组成了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

接下来的日子,40多口井的繁重劳动量着实在考验她们的毅力。为了快点抢出活来,刘丽就没日没夜地干在井上。清洗油污、垫井场、擦设备、刷油漆,哪儿最脏最累,她就抢先干到哪里,尽量减轻其他人的负担。每天下来,常年酸痛的腰背旧伤要使她慢慢缓和一会儿才能直起腰来。手上的血泡起一层破一层,瘦得工作服皮带紧了一扣又一扣。这些,两个姐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抢着多干一点儿,劝她多歇歇,可刘丽却捶着腰笑着说:“这哪是抢活啊,我这是和你们抢功呢!”

女子三人井组的管理水平逐日上升,跻身队里前列,并在厂春检排名中取得了第一名,而刘丽也终于病倒了。当队干部把她送到医院时,大家才发现平日里看上去于劲十足的她已持续发烧多天,嗓子水肿至封喉的程度。这时候不是她说不出话,而是大家说不出话了。

谁都不会忘记,刘丽自担任水井组长后,她精管每口井,每天不知疲倦地忙碌于全队53 口水井之间,使全队的水井管理水平直线上升,在作业区检查中连续三年班组管理排名第一,九次迎接油田公司、厂业务部门检查,实现了无一次管理误差的成绩。

1995年,一口抽油机井地下管线渗漏,情况危急。由于管线埋地很深,渗漏位置一时难以确定,大家只好边干边找,可挖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漏点。就在大家又累又着急时,刘丽不管不顾,扑通一声跳进了连泥带水的深沟里。“小刘,快上来!这可不是你逞能的时候!”带班孙班长急了,这个小丫头太“虎”了吧。“孙师傅,放心吧,我有把握。”说着,刘丽便在沟底奋力地挖起来。她不时地变换着下锹的方向,顺着浸出的液体,一点一点地寻找渗漏部位。泥水飞溅,她全然不顧,那个身姿,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大庆会战时铁人跳进泥浆池的形象。“找到了!找到了!在这儿呢!”突然,刘丽兴奋地喊起来!果然,顺着她的指引,人们看到源源不断的液体正从一个直径不到2厘米的孔中喷射出来。泥水中,刘丽的小圆脸上只有眼睛和牙是干净的。

像父亲从来不炫耀自己的战功一样,这些,刘丽也很少回家和父母说。一来父母年纪大了,怕他们惦记着;二来,刘丽也真是认为碰到险情就应该这么做,父辈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嘛。所以,刘丽这些个“虎”故事,都是父亲间接从工友们那里听来的。

“嗯,还可以。”父亲心里满意。当年刘丽处处以父亲为荣,现在,父亲以女儿为荣了。刘丽自从上小学到现在,无论得到什么奖励,奖状、奖牌、鲜花、勋章等等,都是回来后第一时间送呈父母过目。而父亲的手上,也始终戴着一块国产表,那是刘丽1997年在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上获得季军的奖品。父亲逢人便亮表,不管对方问不问,他都要介绍说:“这是我小女儿参加全国大赛得的。”那是一次国家级的比赛,虽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失误,但刘丽还是拿到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源于她有过多次厂级、省级、集团公司级比赛的经验储备和成绩。好多优秀的青年选手都参加过好多次大赛,在国家级也未必能拿到成绩,刘丽这个“例外”再一次证明了,“关键时刻得冲上去,无畏才能赢”。

猜你喜欢
刘丽大庆油田
狗狗总动员
刘丽作品
开启密码锁
去郊游
大庆转型正途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大庆油田27 985例女工生殖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亲情让爱走开
拍写真集让我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