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学生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

2020-05-23 21:35杨乐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7期
关键词:阅读文章段落课前预习

杨乐军

在课堂教学之前,各科老师都会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才能够在次日的课堂中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但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完成预习作业,导致预习效率比较低。本篇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

一、教给学生正确、可操作的预习方法

1.常规性的阅读方法

针对每一篇文章,学生都需要使用常规性的阅读方法,并且通过该方法的实施确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句。小学高年级的课文对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小学是学生掌握常见字词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需要强调常规性阅读方法使用的重要性。

(1)预习“三读”法

预习并不只是单纯地读完整篇文章,而是需要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逐字逐句地剖析文章,并且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疑问,进而带着疑问去听讲,这样必定可以提高听讲效率。学生在预习中需要掌握“三读”法。首先是初读,需要学生将课后生词进行注释并放声朗读课文,等能够熟读課文后轻声读,逐句分析并且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通篇阅读文章并且结合自己的理解将阅读心得和疑问注释在课文旁边,方便在课堂上进行翻阅。

以《白鹭》这篇课文为例,课文中涉及了许多生字,如“鹭”“黛”,学生可以将拼音标注在课文中并且反复默写词语,确保能够深刻记忆。在通读全文后,学生可以根据课后题目再次阅读文章,并且将课后习题的答案标注在课文中,最后再深入地阅读文章并猜测重要段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完成“三读法”的预习步骤。

(2)强调预习多标注

在预习课文时,老师需要向学生强调“标注”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疑惑都是不同的,只有勤标注才能够确定学生对文章是否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记录预习课文时自己的理解,并且在课堂上比对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与自己书写内容的差异,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并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

例如,对某篇课文的理解有心得体会,学生可以用蓝笔记录在课文旁边,而对某个句子有疑问,可以用红笔标记,以提醒自己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现在市面上存在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辅导书,学生只需要翻阅资料就能够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解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精细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这样的预习才是高效的。

(3)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不同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且根据他们的预习结果确定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时,有的学生比较注重文章的景物描写并且主动学习它的描写手法,而有些学生阅读文章时比较注重作者和祖父在园中的活动描写。同时,每个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疑问也是不同的。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老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讨论和学习文章内容,先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然后老师根据问题内容确定教学重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有充沛的时间进行文章理解,并且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2.针对性阅读

针对性阅读不同于常规性阅读,它的阅读目标更加明确,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培养重点,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老师需要确定课文的预习内容,并且结合教学目标编排预习任务。而有些文章的内容比较新颖,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准备,这样在课堂学习中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二、注重预习检测、交流和评价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年龄尚小,还不能正确地开展各项学习任务,所以老师需要做好督促工作,并且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评价,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1.预习积累本

虽然课本上有充足的记录区域,但老师仍需要督促学生准备预习积累本,并且经常性地检查学生积累本的记录情况。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优美段落和疑问注释。通过预习积累本,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预习情况,并且可以经常翻阅记录本,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小学中高年级,老师一般比较重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是认真挑选而来的,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学生在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中能够提高理解能力,背诵优美段落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合理地借鉴和应用,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丁香结》时,因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摘抄文中的经典词句。如“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并且给人极美的感受。老师可以让学生将该语句进行摘抄并多次揣摩,从而让他们的预习更有价值,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2.积极开展课堂预习交流、评价

想要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首先老师需要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所以老师需要积极开展课堂预习内容讨论,一方面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方便老师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督促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预习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文章,并且提问朗读者段落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其次,提问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并且根据作者生平确定该文章的核心思想。接着就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并且先让学生自行回答同学的疑问,最后对基本内容进行汇总探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预习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预习任务。例如,针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老师需要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而成绩优异的学生,老师可以让他们在预习时就确定文章的中心主旨并且在课堂上着重提问,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也需要注意评价的重要性,因为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而不合理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就目前而言,很多中高年级学生仍不具备良好的预习方法,所以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正确的方案以提高他们的预习效率。

猜你喜欢
阅读文章段落课前预习
线上录课教学设计“如何对同一主题下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对比分析”
心理小测试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为学生打开阅读文章的便捷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