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0-05-24 00:24陈彬彬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中职学校

【摘 要】本文阐明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线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分析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构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现实意义,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022-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新一轮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是贯彻落实这个精神的重要举措。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和教学实践,探寻构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德为先、以质为本,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线,构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人在品德、才能、身心等方面先天素质和后天培养的综合结果。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素养,是一个人应该具备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第四轮思政课课改从 2020 年开始,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并把它当作主线来细化育人目标。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

这五个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坚持了通识性教育与职业教育特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统一的有机整体。从构建课程体系、选择学习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推进评价方式等都体现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

(二)构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引领,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线,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文化特点、学校专业、学科的内在规律,以及专业、学科的发展与布局的实际情况构建开放与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构建“4+X”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党建育人课程、思政课(4 门必修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挖掘育人功能和思政元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践课的课程体系。

1.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引擎”。将党建引领融入职业教育育人全过程,打造“党建+引领、党建+互联网+”育人课程模式,为党育人。由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系部书记、党建名师组建讲师团,带头上思政课。根据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和时政选取主题开展讲座和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導,加强党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2.核心素养,思政课的育人主线。思政课程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是贯穿中职思政课程的主线,思政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以及教学实施、学业水平检测与评价都在主线的统领下组织和开展。

思政必修课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新思想新知识铸魂育人,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法治、心理健康教育,以铸造学生健康人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课程思政,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主动挖掘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采取融化、渗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艺术情操、民族团结的熏陶与引导,是一种正确社会意识形态隐性灌输。使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铸魂育人。

4.实践育人,创新活动型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能只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知识,要多开展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要根据中职学校的专业和学科特点,进行结构化设计,创新活动型课程。引导学生开展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把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解决社会、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

二、建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党和国家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极其重视,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长期以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在育人的过程中存在课程内容重复、衔接度不高、大中小教师“各管一段”“背靠背”教学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9 年 8 月颁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用”的基本原则。可见,思政课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一支有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

通过一体化课程建设,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作用,带领中职开展更加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好的经验和措施带进中职课堂;使高校思政课优质资源下沉,为中职思想教育体系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指导中职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课改革;使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各学段形成协同机制,共建共享,开展课程开发、教学研究,从而使普职融通、课内课外一体化。

(二)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职学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因此要牢牢把握好这个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中职生的头脑中,并以此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导思想,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二是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推进党建育人课程、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挖掘育人功能和思政元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践课有效落实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构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打好思想基础。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探索新时代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课的结合点

1.推进“党建+引领”教育措施。建立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思政课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党委书记、校长结合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带头进到思政课堂听课、讲课,研究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使之更加切合本校实际。各学部的党支部书记要带领本部门的老师积极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建设思政课程体系。要求思想政治课程要做到课时有保障、内容更丰富、措施更恰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给中职生讲党史、讲优秀党员故事、讲党的光荣传统,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勇当新时代的“追梦人”。

2.推进“党建+互联网+”教育措施。当代中职生思维活跃,个性十足,要聚焦新思路、新方法开展思政教育,以竞赛为抓手,大力培养“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拔尖人才,切实提高中职生的创新能力。围绕“互联网+”、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鼓励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团支部结对共建,鼓励党员教师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用抖音、微博、微信、QQ、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媒体平台、各类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性强、功能性好的育人课程模式。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思政课创新突破

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特点、把握职业教育规律,运用近年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借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把培育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现将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阐述如下。

1.备课环节新三问。在备课时,设计每节课的内容时都要有三个问题:“这节课的内容要培育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培育这些方面的核心素养?如何培育核心素养?”以这三个问题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思维导图。

2.学情分析新方向。做好学情分析,找准培育方向。分析学生的现有状态:专业、学业水平、心理特点、班级特点等;未来需求:职业、生活、社会发展、成长成才需求等;课程需求: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等。

3.教学目标新三维。分析学情后确定核心素养,细化教学目标。在原有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聚焦核心素养的达成。这需要教师对核心素养烂熟于心,掌握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认知、理解、认同、运用、践行,并且能够合理地运用。

4.教学方法新突破。思政课是一门常规性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好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方法上,而是要跟上时代的进步,研究新的方法,发现新的方法。根据当下学生的“网民”特性,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政課教学模式和方法,使课堂生动活泼;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辅助教学,让学生爱学、想学。也就是说,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认知,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比如,采用活动议题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或可能遇到的问题为议题,结合学情灵活设计教学方案。议题的内容以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经历或感知的事实为案例,以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基本点,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采用开放性、引领性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从多种途径进行探究。经过比较、鉴别、思考、分析加深对思政学科知识的理解,避免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等现象,从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5.教学评价新标准。中职思政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是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而制定的新学业质量标准。具体来说,就是以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考查、评价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后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和达到程度。这个标准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两级水平,水平一为中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程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水平二为中职学生学习思政课程后达到的较高要求。这个评价标准把学生思想认识、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变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表现,使教师、学生对学习成果及其表现获得明确的认识,并作为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思政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在评价过程中,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发挥生活德育和实践德育的作用,创建实践作业、活动表现和期末检测多元评价体系。侧重从育人目的和素质本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测评,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创新评价方式,做到测评与育人并重。

(三)课程思政育人润物无声

党政同心,抓顶层设计。中等职业学校党委(党总支)要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课程思政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全校“一盘棋”谋划。

显隐同向,建育人共同体。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各门学科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共同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专任课教师要与思政课教师保持互动,形成育人共同体。

课程设计,构“同心圆”式育人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政教育的显性课程(关键课程、主渠道),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是思政教育隐形课程,它们相辅相成、同向同行、共同育人,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根据中职学校专业和学科特点,创新活动型课程,进行一系列活动型课程的结构化设计,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采用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结合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达到培育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想意识、道德品格等,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未来。改进和创新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徐静茹,陈 嵩.强化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育人功能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8(12).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职学校‘三课一体、纵横相融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的探究与实践——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GXZZJG2020B211)。

【作者简介】陈彬彬(1970— ),女,汉族,广西柳州人,大学本科,学士学位,高级讲师,现就职于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管理。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中职学校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