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05-25 04:16朱桔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阑尾开腹阑尾炎

朱桔全

阑尾炎为外科常见、高发疾病,该病好发于任何年龄段,临床将其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等特点,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便会增加腹膜炎、穿孔等疾病发生率危及患者生命[1]。既往对阑尾炎多实施开腹手术治疗,但该方法治疗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且术后恢复所需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等微创治疗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极高价值,本次选择72 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2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72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20.54~61.58 岁,平均年龄(40.06±18.21)岁;发病时间15.14~44.64 h,平均发病时间(29.51±12.34)h。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21.52~60.42 岁,平均年龄(40.56±17.64)岁;发病时间15.21~44.82 h,平均发病时间(29.32±12.15)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依从性较好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近5 年内无下腹部手术史者;无血液系统疾病者;无感染性疾病者;伴有腹部明显疼痛者、白细胞计数异常者。

1.2.2 排除标准 依从性较差者;精神异常者;合并心肺疾病者;中转开腹手术者;妊娠期者;高龄者;免疫性疾病者;慢性发作者;组织病变者;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开展开腹手术治疗。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自右下腹麦氏点行手术切口对病灶组织进行探查,对阑尾组织周边的血管、系膜进行游离,对阑尾根部进行结扎而后切除病灶组织,对阑尾残端进行包埋,使用上肠系膜进行覆盖,对腹腔组织常规冲洗后缝合,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3~5 d[2]。

1.3.2 观察组 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为患者行复合麻醉,自脐部下方行一1 cm 长弧形切口,成功建立气腹后将压力控制在10~14 mm Hg(1 mm Hg=0.133 kPa),做10 mm 辅助操作孔置入套管针后将腹腔镜插入。为患者选择头高脚底体位抬高右侧30°,于右侧麦氏点行5 mm 操作孔后置入套管针,而后于耻骨联合上4~6 cm行10 mm 操作孔成功放置套管针后对腹腔、阑尾情况进行探查[3]。在腹腔镜引导下吸尽积液、分离组织粘连,找到阑尾根部后充分暴露阑尾组织,向腹壁组织提拉阑尾头部,借助超声刀逐步对阑尾系膜、阑尾根部进行离断。使用圈套器对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在距离根部3~4 cm 处剪断阑尾组织,成功切除后吸除组织渗液、脓液,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组织,将阑尾组织自10 mm 套管针内取出,排除二氧化碳、拔除套管针、缝合各切口[4]。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相关指标。①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显效:≥90%的临床症状消失;有效:60%~89%的临床症状消失;无效:≤59%的临床症状消失[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粘连、腹腔脓肿、肠梗阻等。③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部分病例诊断不明,处理棘手,病情若未及时进行治疗一旦出现阑尾穿孔便会炎症扩散,增加腹腔内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死亡,及早切除病变阑尾组织是治疗急性阑尾炎首选方法,当前主要有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两种术式,其中开腹手术在临床使用时间较长,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医师可在直视下切除病变阑尾组织,但该手术术中出血量较大,且对机体损伤较为明显,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审美需求、康复需求[6],随着近年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是医师在腹腔镜引导下实施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幅度小、创伤小等优势,还可完全切除病变组织,本文选择72 例阑尾炎患者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开腹手术以麦氏点为切口,若患者较为肥胖为满足手术需求多需延长切口,以确保阑尾组织可以充分暴露,但会增加术中、术后感染几率,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腹腔镜手术切口远离盲部污染术区,且戳口较小,在手术实施中使用套管针进行隔离,可避免脓液、阑尾、切口接触,大大降低了术后感染发生率。开腹手术受视野限制无法将聚集在腹腔内的脓液彻底清除,若术后粪石脱落至腹腔组织内取出难度较大,术后很可能发展为腹腔脓肿增加感染几率,但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宽广,病变组织切除完毕可对上下腹腔进行冲洗,且腹腔冲洗中可结合体位变化 提高冲洗效果。除此之外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腹腔内脏器组织不会暴露在空气中,术中对腹腔内干扰较小,对肠道无明显刺激,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康复时间、住院时间,且腹腔镜手术视野较为开阔,手术不受阑尾异位、肥胖的影响,针对阑尾异位、肥胖患者无需扩大手术切口以提高手术视野清晰程度,且腹腔镜切口小,术后瘢痕组织小,对女性、瘢痕体质适用性较高,建议医院加强对医师专业知识的培训,避免术中因操作不当引起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围术期还可配合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以降低患者因恐惧、疼痛出现的应激性反应,确保手术实施顺利性[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理建华[8]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将腹腔镜手术应用在阑尾炎治疗中,既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阑尾开腹阑尾炎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