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复康胶囊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及红细胞免疫、血浆TXB2、6-Keto-PGFlα的影响

2020-05-25 00:13张嘉晔耿红玲许丽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细胞评分对照组

张嘉晔, 耿红玲, 许丽绵

(1.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广东广州 51012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东广州 510405)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常见的妇科临床疾病之一,以下腹痛、腰酸、白带异常等为主要表现,其症状迁延不愈者可发展为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异位妊娠等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西医多采用抗生素、物理治疗等,但对于慢性炎症效果欠佳。中医治疗手段多种多样,如中药或中成药内服、中药灌肠、针灸疗法、穴位敷贴等,疗效各异。本病以湿热瘀结型多见[1],故本研究采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作用的坤复康胶囊治疗CPID 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收集2016年3月至2016年10 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明确诊断为湿热瘀结型的CPID 患者,共7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1.1 西医诊断标准 CPID 的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1]。(1)有急性盆腔炎病史。(2)症状:①腰骶部酸痛或下腹部坠痛;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带下量多,色白或黄或脓性,伴或不伴臭味;④低热,乏力;⑤不孕。(3)体征:①子宫粘连固定或活动受限,伴或不伴压痛;②一侧或两侧附件区条索状增粗,伴压痛;③一侧或两侧附件区可触及囊性包块,活动欠佳,伴或不伴压痛;④一侧或两侧附件区片状增厚伴压痛,或触及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4)辅助检查:血分析、肝肾功能、B超等。凡具备上述第(2)项中的①和第(3)项中至少需同时具备“子宫粘连固定或活动受限,伴或不伴压痛;附件区索状或片状增厚或包块,伴或伴压痛”,即可诊断为CPID。

1.2.1.2 中医辨证标准 湿热瘀结型的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1]中的相关标准。(1)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白或黄,质稠。(2)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③小便黄;④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3)舌脉:舌质暗红或红,或见舌边或舌尖瘀点瘀斑,或舌底脉络迂曲增粗,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涩。判定标准:具备主症2 项、次症3 项,结合舌脉即可辨证。

1. 2. 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CPID 诊断标准;②符合上述湿热瘀结型的辨证标准;③年龄为20~50 岁;④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妇科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④精神病患者;⑤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导致无法判断疗效及安全性的患者;⑥对本试验方案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 3. 1 观察组 给予口服坤复康胶囊治疗。用法:坤复康胶囊(陕西康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834),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1.3.2 对照组 给予口服花红片治疗。用法:花红片(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5020922),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1.3.3 疗程 2 组均以20 d 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经期停药。

1.4 疗效性指标观察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1]。(1)中医证候评分:根据中医辨证标准,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 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 分。(2)CPID 局部体征评分标准:根据体征,①项按程度不同分别计0、2、4、6 分,②③④项按程度不同分别计0、1、2、3、4、5、6分。

1.5 实验指标观察

1.5.1 动物与试剂 豚鼠(250~350 g,普通级雌性);健康人O 型红细胞;高活性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0.9%氯化钠注射液(浙江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戊二醛溶液(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快速瑞姬氏染液(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血栓素B2(TXB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上海蓝基生物公司,编号:E01T0025);6-酮前列腺素Flα(6-Keto-PGF1α)ELISA试剂盒(上海蓝基生物公司,编号:E01A0682)。

1.5.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5.2.1 红细胞免疫检测 (1)豚鼠血清的制备:采用腹主动脉采血法,以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放置于-80 ℃冰箱保存。(2)酵母菌的制备:生理盐水50 mL+酵母菌50 mg,100 ℃水浴煮30 min,冷却后以2 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2 mL 配成浓度为5×108个/mL。①致敏酵母菌溶液:取上述溶液0.5 mL + 豚鼠血清0.5 mL,置于37 ℃水浴30 min,加入生理盐水2 mL,混匀,以2 000 r/min 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2 mL。②未致敏酵母菌溶液:取上述溶液0.5 mL+生理盐水2 mL。(3)红细胞的制备:患者红细胞悬液0.5 mL+ 生理盐水2 mL,以2 000 r/min 离心洗涤5 min,共3 次,收集红细胞。根据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配成1.25×107/mL备用。(4)制片:①取两管(A、B)分别加制备红细胞75 μL,A管+致敏酵母溶液75 μL,B管+未致敏酵母溶液75 μL,摇匀后放置于37 ℃水浴30 min,再加入生理盐水150 μL,混匀。②两管均加50 μL 0.25%戊二醛,轻轻混匀;取100 μL 涂片、吹干;先用瑞姬氏染液试剂染色,经清水冲洗后成片。③高倍显微镜计数:2 个或以上酵母菌结于1 个红细胞上为1 朵花环。计数200 个红细胞,算出百分率。A 管为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率(erythrocyte C3b receptor rosette rate,E-C3bRR),B管为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rythrocyte immune complex rosette rate,E-ICR)[3-5]。

1. 5. 2. 2 TXB2和6-Keto-PGFlα检测 (1)样品收集:患者血样品以2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血浆放于-80 ℃冰箱保存。(2)试剂盒检测:①试剂盒置于20 ℃~25 ℃放置30 min;②取出酶标板,按照标准品的次序分别于空白孔中加入100 μL 的标准品溶液;③于空白对照孔中加入100 μL 磷酸盐缓冲液(PBS)和100 μL 样品;④空白对照孔除外,每孔加入酶标记溶液50 μL;⑤密封酶标板,孵育1 h(37 ℃恒温、恒湿);⑥清洗酶标板;⑦拍干酶标板;⑧分别加入显色剂A 50 μL、B 50 μL;⑨避光反应10~15 min;⑩加入50 μL 终止液;○1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检测。

1.6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当n ≥40 且所有理论频数T ≥5 时用卡方检验;当n ≥40且存在理论频数1 ≤T<5时,由校正公式算出χ2值;当n<40 且存在理论频数T <1,或20%以上理论频数1 ≤T<5,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有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方法。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2 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观察过程中,2 组各有3 例患者脱落,最终2 组各有32 例患者完成试验。观察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45岁,平均(31.03 ± 6.55)岁;对照组年龄最小20 岁,最大49 岁,平均(33.38 ± 7.71)岁。2 组患者年龄、病程、生育史、上环史、过敏史、治疗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表3。

表1 2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比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age groups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表2 2组患者病程分布情况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ourse of disease in the two groups[n/例(p/%)]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CPID 局部体征评分比较表4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CPID 局部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及CPID 局部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的生育史、上环史、过敏史和治疗史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in the two groups [n/例(p/%)]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CPID局部体征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 and focal signs of CPI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CPID局部体征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CM syndrome and focal signs of CPI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统计方法:t 检验;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32 32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9.03±1.89 8.72±1.75治疗后0.75±0.84①②1.47±1.44①CPID局部体征评分治疗前6.41±2.67 6.03±2.71治疗后0.59±0.76①②2.50±2.06①

2. 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E-C3bRR、E-ICR 水平比较表5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E-C3bRR、E-ICR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E-C3bRR 水平均明显升高、EICR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EC3bRR 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E-ICR 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E-C3bRR、E-ICR水平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E-C3bRR and E-ICR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E-C3bRR、E-ICR水平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E-C3bRR and E-ICR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p/%)

统计方法:t 检验;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32 32 E-C3bRR治疗前12.40±5.52 11.91±5.65治疗后20.51±6.75①②16.70±4.66①E-ICR治疗前15.41±6.97 15.18±6.68治疗后9.90±4.68①②12.43±4.70①

2. 4 2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血 浆TXB2、6-Keto-PGFlα水平比较表6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血浆TXB2、6-Keto-PGFl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XB2水平明显降低,6-Keto-PGFl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仅TXB2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TXB2水平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B2、6-Keto-PGFlα水平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plasma levels of TXB2 and 6-Keto-PGFlα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B2、6-Keto-PGFlα水平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the plasma levels of TXB2 and 6-Keto-PGFlα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统计方法:t 检验;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例32 32 TXB2[ρ/(pg·mL-1)]治疗前0.58±0.07 0.59±0.09治疗后0.46±0.10①②0.51±0.10①6-Keto-PGFlα[ρ/(ng·mL-1)]治疗前0.76±0.15 0.80±0.11治疗后0.86±0.21①0.81±0.12

2. 5 E-C3bRR 与血管因子相关性分析表7 结果显示: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E-C3bRR 与TXB2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E-C3bRR与血管因子相关性分析Table 7 Correlation of E-C3bRR with the vascular factors

3 讨论

坤复康胶囊由乌药、赤芍、刘寄奴、萆薢、香附、猪苓、萹蓄、苦参、女贞子等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镇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花红片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6]中作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CPID)中湿热瘀阻型的推荐药物,同时是2012 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7]妇科清热剂中含祛瘀止痛功效药物。花红片由白花蛇舌草、地桃花、鸡血藤、一点红、白背叶根、菥冥、桃金娘根等组成。两者均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作用。比较两者治疗作用,前者偏重“活血化瘀”,后者偏重“清热解毒”。本研究结果提示,坤复康胶囊与花红片对于湿热瘀结型CPID 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红细胞CR1(complement receptor 1/C3bR/C4bR)是红细胞免疫的重要基础,为红细胞C3b/C4b的受体。红细胞CR1 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es,IC)过多地与C3b结合会抑制免疫功能,而CR1 可促进IC 在循环中的清除;(2)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3)抑制补体活化等生物学功能作用。在一般实验条件下,免疫黏附是红细胞天然免疫能力最易呈现的现象,即红细胞CR1 活性强弱也可通过这一现象的强弱呈现。与补体致敏酵母菌黏附形成的花环(E-C3bR)数量代表红细胞CR1 活性;而与未致敏的酵母菌形成的花环(E-IC 花环)代表红细胞膜上被IC 黏附的C3b分子量[8]。在本课题组前期动物实验中,CPID 模型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EC3bRR 降低,E-ICR 增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各复坤康胶囊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的E-C3bRR 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高,而高剂量组的E-ICR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9]。

在正常人体,体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相互制约;血瘀形成后,血液运行受阻,血流不畅,血液凝滞,内外源凝血途径均被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而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主要来源于血小板,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也有较强的收缩血管能力,是一种致血栓形成效应较强的物质。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主要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其作用与TXA2相反,除抑制除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外,也可舒张血管[10]。TXA2、PGI2间的平衡与否与微血管口径的改变有密切联系[11]。一般情况下TXA2和PGI2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TXA2和PGI2常在中医药研究中被作为活血化瘀药物疗效的客观标准[12-14]。盆腔的组织器官有着静脉的血流慢、数量多、静脉组织薄弱的血循环特点。当病原体等攻击机体,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出现血管损伤,内皮细胞受损,使原有的平衡失调,引起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进而引发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增大,使盆腔出现缺血缺氧情况。然而两者在血液中并不稳定,但可分别转化为 较 稳 定 的 代 谢 产 物TXB2、6-Keto-PGFlα[15]。TXA2、PGI2水平可以通过检测TXB2、6-Keto-PGFlα了解。刘虹等[16-17]的动物实验中,CPID 模型大鼠的TXB2、6-Keto-PGFlα与正常大鼠比较,处于失衡状态,通过灌胃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中药后,TXB2含量下降,6-Keto-PGFlα含量提高,使得TXB2/6-Keto-PGFlα比值趋于平衡。

当红细胞CR1 对凝血酶、纤维蛋白酶等敏感性较高时,易被此类酶破坏。机体处于血瘀状态时,此类酶增多,使红细胞CR1 活性降低;且因血液循环障碍,使IC 蓄积增多,红细胞黏附IC 过多,CR1 空位减少,进一步降低红细胞CR1 活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8]。本研究结果显示TXB2与EC3bRR 存在负相关,说明该证型的CPID 患者红细胞CR1 活性越好,血浆中TXB2含量越低,考虑可能与红细胞CR1 活性越好,对IC 清除能力越强,使免疫能力提高,以及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等有关[18]。吴兆增等[19]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外周血中TXB2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相关性,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本研究结果提示,坤复康胶囊可有效改善湿热瘀结型CPID 患者红细胞免疫,提高患者的血管因子水平,其作用优于花红片,考虑可能与坤复康胶囊的“活血化瘀”之力更强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红细胞免疫及TXA2、PGI2水平在CPID的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可作为中医药“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观察指标。

猜你喜欢
红细胞评分对照组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齐刺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