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中心

2020-05-25 03:00丁帅
中国市场 2020年13期

[摘 要]格勒诺布尔是法国第二大创新型城市,被誉为欧洲“硅谷”。格勒诺布尔在顶尖科研人才聚集、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成立、产学研“三螺旋”合作模式、大科学装置集群、创新生态圈型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怀柔科学城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格勒诺布尔;怀柔科学城;产学研模式;创新生态圈

1 引言

格勒诺布尔(Grenoble,以下简称格勒)是位于法国东南部的边陲小城。格勒作为法国第二大创新型城市,其创新影响力可与巴黎媲美。因其地理位置处于阿尔卑斯山脉腹地,毗邻法意边境,并非传统的“大都市型”创新中心,因而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欧洲神秘的创新之都”。

2 格勒诺布尔的成功经验研究

格勒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并承诺全力服务科学中心建设,提供一切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营造更有利于与学术界合作的工业环境,推动多学科发展。同时,法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非常紧密,除少量独立的科研园区,高达85%的研究单元与高等院校、其他科研机构共建,实现了高等教育与研究的深度融合。在跨机构协同创新方面,格勒更是敢为人先,原创性地提出MINATEC园区和GIANT园区建设理念并付诸实践,开创了机构层面的契约化协作创新,促进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与企业研发人员之间集约化混编,营造了学科发展和机构协同的一流创新生态。

2.1 顶尖科研人才聚集

格勒聚集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奈尔(格勒创始人)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避难至此的法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等优秀的科学家成为日后格勒发展成为欧洲科学中心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格勒的研发型岗位占比7.4%,位列法国首位。目前,格勒共有62000名学生,25000名研究人员。据官方统计,格勒每5个居民中就有1名学生,其中15.4%的学生是来自180多个国家的海外留学生,高于法国平均留学生水平;41%的学生参与基础研究和工程项目,是除巴黎以外在校博士生比例(6.2%)最高的城市[1]。

2.2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发挥了重要的核心支柱作用。CEA是一个独特的公共研究组织,包括1400名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9个研究中心,50亿欧元的预算,5000份科学出版物,投资组合中有6000项同族专利,自2000年以来创建了132家技术初创企业,每年存放700多项专利。其中,电子与信息技术国家实验室(CEA-LETI)拥有包括25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2200项同族专利,300多个行业合作伙伴,8000平方米的洁净室,其在硅微电子学、硅微系统、光电子元件、生物学和健康系统、智能系统等领域的突出贡献使得格勒在法国科技成果转化、基础科研引领产业发展方面享有盛誉[2]。

2.3 产学研“三螺旋”合作模式

格勒通过CNRS和CEA建设的大型基础研究设施多数由格勒的大学教授牵头参与建设和运行,使格勒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保持天然稳固的合作联系并形成传统,并与当地相关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互助合作关系。重要的是,在当时科研经费和设备非常紧缺的战争状态情况下,开创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业生产“契约化合作”的新模式,使产业界可获得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研究部门则获得更好的实验条件和經费保障,这种模式时至今日依然是格勒创新模式的显著标签。格勒打造的国际科技城市校区,集健康、信息、开放式创新中心、能源、基础研究、大型仪器、科技管理、住房和商店为一体,其中1/5的居民是在校大学生或职工。格勒得益于特定的经济环境,在研究、工业、高等教育之间不断发挥协同创新作用。这种“三螺旋”是格勒的一个“不动产”,并被合并在微纳米技术园区(MINATEC)内。

2.4 大科学装置集群

格勒以核能基础研究和电子信息领域为主的研究和产业布局已具备相当规模。CNRS的落地及金属物理与静电实验室、全球首台模拟潮汐的大型实验设备、全法第二座回旋加速器、极低温研究中心等大型科研设施的落成和启用,不但迅速改善了格勒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硬件条件和实力,而且为提升格勒在科技领域的知名度、聚集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高通量劳厄—郎之万研究所(ILL)的设立对格勒科学半岛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其与科学半岛其他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共同成为格勒吸引国际人才、开展跨学科研究、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的独特硬件优势。

2.5 创新生态圈型智慧城市

格勒致力于塑造以能源转型为中心,促进软性流动和包容,为人民服务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转型,涉及一个多式联运枢纽、自然一体化、地热资源的利用、体育设施的整合、专业与初创企业之间的经济空间均衡,致力于整合日常生活、教育、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各个领域。MINATEC园区旨在瞄准世界卓越创新中心,形成涵盖欧洲范围的纳米科学综合研究集群,通过常态化的头脑风暴和学科互补,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生态圈,现已发展成为欧洲乃至全球在微电子和纳米技术发展的风向标。2009年格勒科学半岛推出了宏大的先进新技术创新园(GIANT)计划。目前,该园区有1.1万名研究、工程和技术人员、1万名学生、40家企业,每年申报专利70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7000篇。除自我探索外,该园区在2012年率先并每年牵头组织“全球先进创新生态圈高层论坛”,目的是通过论坛宣传格勒GIANT创新生态圈发展理念,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大创新中心的优秀经验,搭建国际创新生态圈沟通平台,从而推动全球科技创新[3]。格勒搭建了从学术到企业创新,包括学者、产业集群、竞争集群、研究实验室、高科技平台、孵化器、投资在内的一个高效的创新生态圈系统。创新的成功记录包括学术与研究、孵化与发展、创业公司的办公空间、资金、企业启动计划及活动等。

3 怀柔科学城的创新发展启示

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突破怀柔科学城”和“集中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打造一批先进交叉研究平台,凝聚世界一流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做出世界一流创新成果,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市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怀柔科学城要突破,建立国际化、开放式管理运行新机制;构建从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创新链”。怀柔科学城的建设要以学科为单位制定合理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科发展所需的管理和创新资源保障。

3.1 探索政策制度,吸引高端人才

怀柔科学城在重点布局的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生命与健康科学、智能科学五大领域,要精准施策,系统解决高端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的各项需求,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同时,探索实施一批先行先试的人才举措,提升科学城人才奖励的幅度和层次,探索设立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奖项。借鉴中关村示范区人才出入境试点政策,深入推进科学城国际人才试验区建设。

3.2 聚焦原始创新,产出重大成果

一是推动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推动怀柔科学城内涵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科学能力建设项目和地标性建设项目,推动科技人才公寓建设;三是稳步推进各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平台建设。四是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争取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3 搭建创新体系,形成重要支撑

一是以国家优质资源为主体的创新资源体系,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科技企业等。国家体系拥有大量优质创新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面向怀柔科学城释放,那可能是怀柔科学城的创新再出发,成为怀柔科学城创新发展的重要背景。二是以科技型企业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如华为、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体制内企业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航工业集团、高铁、核电等。中国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而且这些科技型企业在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应用和带动全社会产业进步上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怀柔科学城的创新发展需要有一大批的科技型企业真正形成集聚优势,搭建成具有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产业化能力的创新平台体系。三是以科技中介机构为载体的创新服务体系,以技术转移、金融机构、税务律所等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为怀柔科学城的创新资源体系和创新平台体系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

3.4 创新组织模式,融入全球网络

试点打破以机构为单位的创新组织模式,鼓励跨学科跨机构协同创新。怀柔科学城的建设可以试点采用国际上更通用的以学科为核心、跨机构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形成多学科创新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探索面向建设百年科学城在科技组织模式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同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开放创新能力。建议怀柔科学城着力在高等教育、科研和产业化组织管理模式和成果共享机制与国际接轨,营造开放多元的國际化氛围,建立吸引和共享全球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此外,建议科学城相关部门多参加国际上的创新高层论坛,建立与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中心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努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EB/OL].https://fr.wikipedia.org/wiki/Grenoble.

[2]茹志涛. 法国格勒科学中心为何被誉为欧洲“硅谷”(上)[N].科技日报,2019-10-16.

[3]茹志涛,孙玉明. 法国格勒科学中心为何被誉为欧洲“硅谷”(下)[N].科技日报,2019-10-17.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课题“2018年度怀柔科学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Z181100006018019)。

[作者简介]丁帅(1986—),男,安徽合肥人,管理学博士,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科技前沿、创新政策与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