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中国样本

2020-05-25 09:06王秋蓉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郴州市郴州示范区

王秋蓉

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郴州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年以来,湖南省郴州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有序有力协同推进,实现了“破好题、开好局、起好步”。

郴州可持续发展蓝图正在徐徐打开,从先行到示范,步伐坚定。2020年1月19日-21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对郴州市开展专题调研,肯定了郴州市示范区建设取得的可喜进展。2020年5月6日,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5月宣传月”启动,郴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每年的5月作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宣传月”,将5月6日作为示范区宣传日,引起广泛关注。

短短一年时间,郴州示范区建设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良好破局?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哪些进展和经验?未来计划和目标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在示范区建设一周年之际专访了郴州市副市长贺遵庆。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和重大机遇

Q:1999年郴州所辖资兴市就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20多年来为示范区建设积累了哪些经验?

A:郴州是全国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较早的城市,拥有资兴、永兴两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苏仙、宜章两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多年来,围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积累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经验。一是积极探索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科学途径。二是率先立法保护水资源。2001年,湖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东江湖成为全国最早单独立法保护的湖泊。三是可持续发展先行先试。早在1999年,资兴市就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围绕“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这一切都为郴州全力打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Q: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您如何看待这份机遇对于郴州发展的意义?

A:郴州从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都是紧紧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加快示范区建设,于郴州而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和重大机遇。

首先,有利于推动郴州加速转型发展。郴州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形成资源路径依赖。示范区建设要求我市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由资源依赖型转到创新驱动型上来,由挖原料卖原料转到搞科创卖材料卖产品上来,由发展优先、环境随后转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来,加快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发展”模式。其次,有利于推动郴州加速解决历史污染问题。当前,郴州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推进示范区建设,将加速解决郴州的历史污染问题,让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百姓生活更幸福。再次,有利于郴州集聚区域发展优势。示范区建设有利于郴州市把握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新机遇,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政策框架、管理体系,集全球之智,克共性难题,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开放发展新思路,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资源依赖”破解压力大

Q:郴州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破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难题,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在您看来,这一难题的症结在哪里?

A:郴州由于受历史上矿产资源无序开采、生产方式粗放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流域水生态环境面临污染的现实压力大,水生态修复治理的历史包袱重,水净与水污、水多与水少、水节约与水浪费的矛盾并存,导致“资源依赖”破解压力大、绿色发展基础薄弱、环境问题积欠较多、重金属污染修复任务重等问题成为制约郴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郴州市结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新路,突出山水特色,优化产业布局,調整产业结构,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Q:解决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离不开科技创新。请问郴州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是什么?

A:过去一年,面对可持续发展难题,郴州市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重大创新需求,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工程,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治理修复和产业质量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项工作主要有三个抓手:

一是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的科技企业孵化链,实施“郴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重点扶持50家核心竞争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培育10家行业技术领先标杆企业。二是创新成果转化工程。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支持、高校参与”建设模式,形成“产业+企业+创新研究院+成果转化”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格局。围绕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及源头综合治理、生态产业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引导本土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率先在资兴、宜章、汝城、桂东等环东江湖流域县市试点推广。三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依托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水科研与协调机构。推进郴州市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绿色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等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咨询、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引进和培育。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Q:示范区建设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特色性,郴州市政府有哪些新思路,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A: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方位、统筹国内外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郴州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获批建设示范区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凝聚思想共识,向上争取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建立东江湖生态补偿机制、节约用水的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保护跨界联动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对跨市、县断面进行水质、水量目标考核奖罚。在县城及具备条件的建制镇全面建立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生态效益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奖补。第二,优化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在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来郴创新创业、人才生活发展环境营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完善引进人才关爱机制,重点解决其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问题。发挥企业家与乡土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作用,对郴州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企业家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三,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政策,支持建设可持续发展投融资平台,聚集各类资本参与支持示范区建设。扩大绿色信贷供给规模;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绿色融资业务,搭建绿色信用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支持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对现有产业引导资金进行整合,对重点企业和重点技术转化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科技支行,开设科技贷款项目,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信用贷款额度。

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全面升级

Q:通过这些新思路、新举措,过去一年郴州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A:过去一年,郴州市扎实做好“护水、治水、用水、节水”四篇文章,推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了一群创新主体,争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构建了一套推进体系,凝聚了一种思想共识,示范区建设呈现向好态势。

一是“护水”意识更强。完成了107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取水许可清理规范工作、3013处取水工程(设施)的补录更正,居全省前列。对水源地、水利工程等进行清理和隐患整改,共整改隐患121处。针对东江湖流域建立起“一湖一策”保护模式,东江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削减,国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Ⅰ类。二是“治水”效果更佳。目前,全市38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97.4%。我市获批 “第二批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资兴市获评“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三是“用水”思路更广。其一是利用“净水”资源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1.21万,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四同三化三办法”经验在全国推广。其二是利用天然“冷水”资源发展大数据产业。2019年东江湖大数据中心新增机架 329 个,新增服务器3600台,完成营业额1.3亿,增长103%。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跻身湖南省第四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三是利用“绿水”资源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青岛啤酒资兴公司建成3.6万罐/小时海藻苏打水生产线;资兴浩源公司年生产18万吨东江湖优质饮用水生产线正式投产;投资10亿元的华润三九华南制药中心正式开工;桂阳景湘源新建年产2万吨富硒大豆蛋白饮品全自动生产线项目正式启动。其四是利用“热水”资源发展旅游康养业。例如,郴州国际温泉城完成投资6.5亿元,北湖天堂温泉度假山庄提质改造完成,桂东、汝城积极打造“红色+绿色”旅游精品路线。四是“节水”行动更实。完成了四清、黄口堰、黄沙溪3处一般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启动了莲塘、盘江、高峰3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投入4.9亿元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28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0.524。

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Q:示范区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郴州市政府如何激发和鼓励多方力量共享共建?

A: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郴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利用好这一块“金字招牌”,实现改善民生、解决就业的目的,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从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把每年的5月确立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宣传月,把5月6日作为宣传日,目的就是要通过广泛宣传,共建共享示范区建设成果,在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形成合力,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目前郴州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一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多元推进机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政府决策三位一体的制度化决策模式,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制度保障的推进机制,完善公众考評体系。二是完善可持续发展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信息披露和民主评议、听证论证等制度,大力运用和推广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依法全面公开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进展、指标信息等,保障公众知情权。三是支持健全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支持公民发起成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成立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协会,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发挥市民检查团、专家服务团、可持续发展宣讲团等社会组织的宣传、服务和监督作用。四是组建专家队伍,强化智力支持。建立示范区建设专家智库,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战略咨询和技术支撑;加强与国家和国际可持续发展智库对接和交流活动,通过培训、咨询、参与项目实施等多种形式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Q:今年示范区建设的着力点和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A:2020年是郴州示范区建设的开局突破之年,我们将聚焦“项目、创新、资源、机制、宣教”5个重点,抓好27项具体任务,力争构建生态环境新格局、取得生态产业新进展、迈出民生福祉新步伐、迈上科技创新新台阶。

一是聚焦项目,持续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在“加强东江湖流域水资源保护、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加快尾砂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及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水资源高效利用及节水型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实施惠民工程”八个方面,重点实施正威新材料城等151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1亿元。二是聚焦创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2020年要组建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等创新主体。三是聚焦资源,持续加大对外争资引资力度。通过组织举办院士专家郴州行、首届郴州水博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专题招商会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核心型、创新型的产业,谋划布局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好项目。四是聚焦机制,持续形成全民共建共享大格局。重点拟在完善政策体系、矿业转型绿色发展改革试点、建立节约用水的水价形成机制、水生态补偿机制、“互联网+就业”民生服务机制、建立绿色信用体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制、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机制八个方面持续探索,出台《郴州市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郴州市大力发展涉水产业的意见》。五是聚焦宣教,持续营造示范区建设浓厚氛围。加大宣教力度,推进可持续发展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小区、进园区等,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示范区的知晓度、认同感、参与度。

猜你喜欢
郴州市郴州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郴州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落幕
有个叫郴州的地方
同升国旗 同唱国歌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郴州市宝石产业发展思考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郴州质监:严把电网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