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用一个指标考评企业社会责任

2020-05-25 09:06殷格非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净资产指标责任

能否用一个指标来考评企业社会责任?

大约七八年前,一位资深专家曾提出的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量化的现实必要。

时至今日,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日益深入,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越发变得频繁。

尤其是近年来,在ESG越来越为上市公司所重视,并成为投资界开展投资重要参考的情况下,如何用一个指标就能直观地为相关方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显得更为迫切。

必要性:实际工作的困惑和未来发展的考虑

用一个指标来考评企业社会责任,以笔者之见,就是用一个社会责任指标能很容易体会到企业社会责任究竟是怎么回事,同时也能分辨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水平的高低。

那么,为什么要用一个指标来考评企业社会责任呢?大致来看,主要在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利于解决工作考评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包括了:在企业内部针对社会责任的工作沟通、实践总结和价值评价;在企业外部与同行或非同行的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比较;对监管机构而言,有效地对监管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考核。

其二,形成社会责任自身的综合性指标,避免社会责任工作的虚无化。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丰富的性质,导致在日常考评中常常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悖论,形成“不考评则已,一考评反而把社会责任考评没有了”的窘况。

因为一谈到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我们通常都会想到一系列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但往往我们用这些指标去考评的时候,社会责任就会很容易地变成治理、员工、环境、安全健康以及社区参与这些事情了。

于是很多人也就纳闷:这些事情平时我们不是有部门有人在做吗?既然日常工作中有人在做了,也就没有社会责任什么事了,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一个悖论:一方面,社会责任非常需要考核,但在考评的时候发现搞好治理、员工、环境、健康安全、社区公益等等就行了,那社会责任到哪里去了?可以说不是社会责任“融入”了,而通常是社会责任好像被“融没”了。这就有点像盲人摸象的故事,虽然现在流行的各种评价都有一个总体结论,但终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大象”究竟是什么。

其三,有利于社会责任工作进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促进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机制的建立。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评价和考核,还是企业外部的评价考核,企业社会责任要真正得到重视,没有形成共识的、真正能体现社会责任本质内涵和价值的考评指标显然难以得到企业真正的重视和持续有效管理。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责任发展的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机制也难以有效建立起来,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还没有进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处于边缘概念的重要原因。

可行性分析:国内主要考评指标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探索。这就包括:2005年由金蜜蜂团队引入的责任竞争力概念,进而深化提出的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2017年);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综合价值概念,进而得到国务院国资委认可并成为指导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上海证券交易所2008年提出的每股社會贡献值指标;以及2019年金蜜蜂团队在量化综合价值概念基础上提出的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指标等。

1.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可称为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社会责任量化指标。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1,要求各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其上市公司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时公布每股社会贡献值。通知指出“每股社会贡献值,即在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内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向银行等债权人支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对外捐赠额等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

从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的定义可以得到每股社会贡献值的计算公式,即:

每股社会贡献值通过一个指标衡量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价值,这就比每股盈利更好地反映更多利益相关方的价值,还能反映一个公司对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造成的一些社会成本,也就反映了一个公司真正的社会贡献值,因而在部分上市公司中得到了运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重要的潜在影响未能得到反映,比如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计算等。

2.企业责任竞争力。作为一个量化的综合性指标,企业责任竞争力由金蜜蜂团队于2017年提出2。企业责任竞争力是企业在使用自身和社会的资源为整个社会创造的总价值能力。企业创造的总价值包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为环境创造的价值,企业使用的自身和社会资源包括企业投入和发动社会或利益相关方的投入。用RC代表企业(包括在实践或项目)责任竞争力,令R1=经济效益产出率,R2=社会效益产出率,R3=环境效益产出率,RC=责任竞争力,则RC=R1+R2+R3。用公式表示如下:

3.综合价值3概念。最早由国家电网公司于2007年在其《履行社会责任指南》中明确提出。2011年,在《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纲要》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把“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创造能力显著增强”作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和谐战略实施的三大目标之一。4 2016年,《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在基本原则中强调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最大限度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进一步明确了综合价值创造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目标5。

金蜜蜂团队在此概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综合价值的量化计算:企业通过管理其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最大化其正面影响,最小化其负面影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净价值总和。

即,综合价值 = 经济净价值+社会净价值+环境净价值(经济净价值=收 入-成本;社会净价值=正面社会价值-负面社会价值;环境净价值 = 正面环境价值 - 负面环境价值)6。

4.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7。由金蜜蜂团队在明确综合价值量化计算概念基础上提出新的社会责任考评指标,完成了不同体量企业的综合价值的横向对比。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可以理解为企业每一个单位净资产通过企业管理社会责任创造的经济、社会、环境净货币价值。其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综合价值÷净资产总额。

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体现研究对象在每一单位净资产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方面创造的综合价值。其主要内涵是通过计算企业每一单位净资产创造的综合价值,而实现不同体量企业间相互可比,其评价作用类似净资产利润率。

功能条件:好的考评指标,这4个要求不可少要做到一个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笔者认为,至少具有以下几个要求或者功能:

1.必须是一个具有新名称的新指标。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个新的概念和理念,必须有自己的衡量指标和自己明确的指标名称。如每股社会贡献值、责任竞争力、综合价值、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等,都具有这些特征。

2.必须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涵义。社会责任的核心要义是“影响”:一个组织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带来影响而要承担的责任。这种影响是指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和活动所导致或者部分导致的社会、经济或者环境的积极影响或者消极影响。企业履行或者管理其社会责任就是要实现最大化其积极影响最小化其消极影响。考评社会责任就是考评企业积极影响、减去消极影响的净影响。每股社会贡献值、责任竞争力和综合价值以及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都考虑了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因而也都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涵义。

3.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既包括纵向可比性,也包括横向可比性。纵向可比性能使企业能清晰地看到自身的履责的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横向对比性能使企业与其同行对比履责水平的高低,在市场和社会的竞争力体现或声誉的好坏,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开展跨行履责比较。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和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具有较好纵向和横向可比性,而综合价值则具有较好横向可比性和一定的纵向可比性。

4.必须具有直观的价值化衡量。企业社会责任是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所以社会责任指标最好能够直观地反映履责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多少正面价值或负面价值。这能使企业清晰找到管理社会责任的改进方向。

应用场景:企业或项目如何选择考评指标?

上述指标在企业社会责任考评中都有其应用价值,但在具体工作中,应视情况加以推广应用。

1.在上市公司中优化使用每股社会贡献值,在此基础上形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指数

目前的每股社会贡献值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方面,一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社会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目前指标中社会成本主要考虑了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是否要考虑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损害带来的社会成本以及腐败或避税等带来的社会成本?此外,温室气体排放是否考虑其社会影响和潜在的社会成本等?二是因环境改善带来的社会贡献,比如温室气体的负排放,比如因社区投资带来的社会贡献等是否作为正面影响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逐步上市公司全面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也就有更加科学的数据基础,进而形成全面的责任投资机制。

2.在非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鼓励探索使用综合价值指标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

在社会责任领先企业或在相关行业中开展综合价值评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则,能够让企业真正去关心其经营管理决策和活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二则,也可以让全社会对负责任的企业有更直观的认识。三则,随着自然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概念的共识的增加,这项评估工作也越来越具有可行性。

比如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Trucost环境咨询公司于2016年开展了一项中国金融和投资自然资本成本分析的研究项目。以中国银行业为案例,针对所筛选的35个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供应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成本,以财务的方式、货币的方式来量化表达8。其中特别有价值和啟发的是针对中国地区相关实际情况,除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全球估值标准外,对其余5大环境因素主要污染物、土地利用改变、水消耗、废弃物和水污染物的外部性影响给出估值因子。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形成共识的估值标准,就可以货币化或者财务化相关影响了。

3.在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中探讨研究使用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指标

如果综合价值的研究和计算能达成一定的共识,并能形成相关的计算标准,那么引入净资产综合价值创造率对国有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考评就会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4.在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评价中推荐使用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

一个社会责任项目能否去做,用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来评估就是,第一个指标是RC大于0,投入和产出能回收回来。同时,R2、R3要大于0。为环境创造的价值要大于0,不能是负数,否则就是把污染转移到环境中去。为其他利益相关方创造的价值也应该大于0,R2要大于0。R1是不一定大于0的。

为什么呢?我们常说你做公益慈善的时候R1可能会小于0。投钱出去了,企业没有回报,回报入不敷出的。这时候R1小于0。R1小于0项目能不能做?RC要大于0。R1可以小于零,R2、R3要大于0。R2+R3要比R1大或者为正数的时候,企业还可以做决定。也就是说企业的投入,虽然自己是负的,但是为社会和为环境是正的,两项正的足以弥补自己的投入。这个时候,是可以做决策的。

依据这个模型,如果你是一个公益的项目也可以做决策。公益决策R1小于0,但是R1+R2+R3必须大于0。只有这种情况下,公益项目才可以投入。否则公益项目也不宜投入。

用企业责任竞争力指标去考评社会责任实践或者项目还是有较好的价值的。

1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

http://www.sse.com.cn/lawandrules/sserules/listing/stock/c/c_20150912_3985851.shtml

2   陆心媛,殷格非:《企业责任竞争力:理论深化和量化评价探讨》,《WTO经济导刊》2017年第1-2期。

3   国家电网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年 12 月版。

4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发研究〔2011〕146号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的通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19/c2676143/content.html

5  《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http://www.chinagoldgroup.com/s/1426-4770-35950.html

6   赵宝柱  柴子淇  管竹笋  殷格非,《企业价值评估新方法:单位净资产综合价值》,《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年第8期。

7   赵宝柱  柴子淇  管竹笋  殷格非,《企业价值评估新方法:单位净资产综合价值》,《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19年第8期。

8   Trucost. (2016). 中国金融和投资机构自然资本成本分析——以中国商业银行为例。

猜你喜欢
净资产指标责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哪些城市亿万富翁最多
会计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净资产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