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0-05-26 13:3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肝胆胆管微创

(湖南省岳阳市广济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肝胆管结石在临床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胆管良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以及形成机制都十分的复杂,临床药物治疗缺少理想药物来阻止患者结石以及溶石的形成,所以临床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大多是以外科手术为主[1-3]。在微创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临床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大多是以微创手术为主,其对于患者伤害较小、并发症也少。为此,本文则就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挑选的6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均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所收治,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有经过CT、腹部B超等影像学检查方式证实。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分成2组,每组各33例。其中,3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4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为33岁,平均年龄为(46.29±4.98)岁;患者病程最短为7个月,最长为6年,平均为(3.48±1.24)年;发病部位: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13例肝总管结石患者、6例左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例右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患者与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15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34岁,平均年龄为(46.32±4.50)岁;患者病程最短为6个月,最长为6年,平均为(3.40±1.15)年;发病部位:1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12例肝总管结石患者、5例左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5例右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比较P>0.05,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均需要禁食禁饮,对照组患者手术方式为传统开腹手术,在行胆管切开取石手术的时候,患者需保持仰卧位,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则为全身麻醉,沿着患者右肋缘下行切口,对患者腹腔进行常规探查,并且将患者上腹部粘连处进行分离,显露出胆总管;之后再在胆总管前壁行切口,长度约为1.5 cm,将胆汁吸出,使用胆道取石钳伸入患者胆总管内,将所有结石取出,之后再使用胆道镜来对患者肝内外胆管进行探查。对于残留的结石,则需要使用网篮套取,亦或者是进行加压冲洗、液电碎石等方式取出,等患者结石均取出之后,即可放置T管引流。研究组患者则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即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使用4-5孔法来操作,在进入患者腹部之后操作方式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患者腹腔进行常规探查,使用胆道取石钳进入患者胆总管内取出结石,将16F保护性鞘管从主操作孔内放置到胆总管切口处,之后再将软质胆道镜经鞘管进入患者胆管,最后则可以使用液电碎石、网篮套取、加压冲洗等方式来取出结石,最后放置T管进行引流。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等进行观察与对比,手术指标主要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等;而并发症则是以胆管出血、切口感染、胆瘘、腹腔感染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应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数据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对比[n(%)]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对比:在手术时间上比较研究组长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对比:研究组患者残石率、并发症率、复发率均为3.03%,对照组患者残石率、并发症率、复发率分别为15.15%、27.27%、18.18%,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肝胆管结石为胆管结石之中的一种,这一疾病发生与胆汁瘀滞、胆道感染、寄生虫疾病等因素相关[4-6]。该疾病不仅临床发病率高,还很容易复发、结石残留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也十分的高,属于三高疾病,也是我国常见疾病[7]。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方式大多是以手术为主,可是因为手术之后存在着较高的残石以及复发率,所以通常都还需要再次进行多次胆道手术,这个时候因为腹腔粘连等原因,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该疾病患者就存在着较高的难度与风险[8-11]。在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腹腔镜技术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腹腔镜下肝胆管取石手术则受到了临床较多使用,将其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之中,能够起到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所以也得到了较多使用。

微创手术为现如今临床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之一,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创伤小,将其应用于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临床效果较佳[12]。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组长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能够有效借助胆道镜灵活转向以及柔和的弯曲性来对患者胆管进行探查,这样就能准确了解患者结石位置、大小以及数量,从而就能有效取出结石[13]。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相对复杂,对于手术操作人员需要一定的技能要求,所以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长大于对照组患者,可是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的话,研究组就具备较为良好的优势,这表明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尽早恢复。出血是造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手术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血小板减少、出血过多等因素都会加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最终影响患者预后,在本研究过程中研究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除此之外,本研究调查结果中还显示,研究组患者残石率、并发症率、复发率均为3.03%,对照组患者残石率、并发症率、复发率分别为15.15%、27.27%、18.18%,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显示,微创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存在残石的患者以及复发的患者都十分的少,这一结果则是因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时候,使用了高清摄像设备所以能够清楚的了解患者结石位置,并且及时对其进行清除,所以最终研究组结石参与例数比较优于对照组患者,也正是因为患者结石残留率较低,所以最终研究组患者术后结石复发情况才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再次进行胆道手术;再加上微创手术本身对患者伤害较小,再借助有效的手术方式所以最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14-15]。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不仅临床疗效高,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残石率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肝胆胆管微创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