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力衰竭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0-05-26 08:51崔萍李敏雷永琴
贵州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负性心衰心肌梗死

崔萍 李敏 雷永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 咸阳 71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心肌供血受阻,在外界环境因素、情绪因素等诱因影响下而发生的一种以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1]。约20%~4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会同时出现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治疗难度大,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发展快,病情稳定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过程漫长[2]。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观察其对患者心力衰竭因子和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对心脏功能恢复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2.87±7.59)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2.78±7.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1)患者均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左室射血分数≤40%,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2)年龄≥18岁;(3)均符合保守治疗指征;(4)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5)了解参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肢体残疾;(2)其它导致心衰的合并疾病;(3)随访资料不全。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再予以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观察至出院。康复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1)患者住院第1~2天,患者静卧休息,可适当调高床头。(2)第3~4天视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将床头再抬高,并协助患者再床上坐立,对其进行四肢按摩,被动运动四肢,每天坚持锻炼2次,10min/次,视患者耐受能力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3)第5天,将患者床头抬高至75°,协助患者在床上自主翻身,自主按摩四肢,2次/d,15 min/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4)第6~7天,指导患者直背靠床坐,可聊天、看视频或者报纸等活动,时间可延长至30 min。根据患者耐受,指导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扶床走或者在家属的协助下靠墙行走。(5)第2周后,开始进行主动锻炼,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患者的主动锻炼方案,下床活动,或者到室外进行走动,逐渐过渡到上下楼梯,抬腿、踢腿等活动。指导或者控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当患者自我感觉心跳加快或者面冷等心功能不足以负荷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待恢复正常后,再根据情况康复锻炼[4-5]。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护理观察至出院,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进行测评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静脉血检测心力衰竭相关因子(AngⅡ、ALD、BNP、NO、ET)、左心射血分数(LEVF)、E/A值、护理的满意率。

2 结 果

2.1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分]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2心衰相关因子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AngⅡ、ALD、BNP、NO、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ngⅡ、ALD、BNP、ET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NO均较护理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时间AngⅡ(pg/mL)ALD(pg/mL) BNP(pg/mL)NO(μmol/L)ET(μg/L)对照组入组时156.25±15.35169.37±15.47556.58±85.6244.81±5.73105.57±7.63治疗后132.42±13.89*151.57±13.91*232.42±43.91*57.93±4.86*90.02±9.73*观察组入组时156.32±15.41170.44±15.52567.34±85.7844.89±5.67105.91±7.56治疗后112.51±10.36*#136.77±10.48*#172.83±33.91*#64.09±4.42*#76.23±10.56*#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3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LEVF及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LEVF及E/A值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脏功能指标比较

注:组内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4护理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十分满意9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率83.33%;观察组十分满意13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6.67%。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康复护理是对残疾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期恢复或减轻或者因肢体、功能残疾导致的生活不变,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是临床功能损伤性疾病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6]。康复护理在基础护理之外,采用专门的护理技术对患者的参与机能进行锻炼,以恢复功能为目标的一种护理模式[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心脏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继而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8]。患者的活动能力大大降低。康复护理以连续性、系统性地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从入院后开始即循序渐进地对患者的四肢活动、身体协调能力等进行被动和主动训练,避免患者因前期的卧床静养造成肢体神经肌肉功能下降[9-10]。通过康复护理,保持患者的活动能力,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康复,达到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及心脏血管因子水平的恢复。同时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疾病康复的信心,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ngⅡ、ALD、BNP、ET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NO、LEVF及E/A值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相关因子趋向正常,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是常规护理的有益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较之于单纯的常规护理,其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衰相关因子趋向正常,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均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猜你喜欢
负性心衰心肌梗死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