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

2020-05-26 02:18杨春宇陈梅徐兴花任娟

杨春宇 陈梅 徐兴花 任娟

摘要:正确厘清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实现我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及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为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把三者纳入统一框架下研究的总体思路,并利用2008--2017年全國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引入PsR模型中的空间响应概念,构建旅游经济发展下旅游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的响应模型,从静态和动态分析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是积极的,但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2)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发展总体协调,但仍有不均匀的省域空间分布和多样化的年际变化等特点;(3)省域旅游发展响应系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消磨影响”。因此,在全国推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旅游经济体系过程中,既要了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协调问题,又要正视旅游科技创新的作用,正确定位区域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数量和规模的扩张。

关键词:旅游科技创新;旅游产业升级;旅游经济增长;面板数据联立方程;响应效应

作者简介:杨春宇,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经济学(E-mail:85214914@qq.corn);陈梅,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经济学;徐兴花,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共享经济;任娟,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与社会发展(贵州贵阳550025)。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0)01-0045-13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旅游资源和企业资本投A的双重驱动。在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我国旅游业过于依赖自然资源、传统文化及低劳动力投入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忽视了科技创新对旅游业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目前,制约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科技水平低层次的投入,旅游业应依靠科技创新等内生经济要素来实现中国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强烈,表明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及方向。

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高度,提高旅游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是解决当前旅游发展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旅游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旅游经济体系,探寻旅游行业发展中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以及旅游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探寻一条合理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旅游业发展路径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此外,在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背景下,旅游科技创新的空间差异和旅游产业升级差异普遍存在,不同类型的旅游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关于旅游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是否在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其对旅游发展空间结构变化的响应等内容,也是研究的薄弱领域。因此,合理审视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构建旅游经济发展下的旅游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响应模型,探析其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响应过程,可以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及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见解。

二研究综述

(一)旅游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

探讨旅游创新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旅游创新对于改变旅游产业粗放型发展模式,提高旅游业可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Hjalager首次将熊彼特的创新分类理论引入旅游领域,自此,旅游创新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Ivanovic s、Milojica V、Roblek V论述了第四次产业革命时期,创新对旅游业增值的重要性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有学者意识到旅游创新个体间的协同性,提出了创新合作的理念,认为创新合作是旅游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国内很多学者已发现旅游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且通过加强技术引进,进行制度创新及增强资本投入力度等可实现旅游经济的增长转型。学者对不同地区旅游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进行了论证,如西部地区旅游技术贡献率研究;沈阳旅游产业发展中科技创新作用;广东省旅游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等。宋慧林等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省域旅游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二)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

Chris和Dimitri&Debbage首先对旅游产业的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如Kelly和Langlois对约旦、波兰等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旅游产业的改造升级对当地旅游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刺激作用。Almeida认为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Yong Yang认为旅游产业集聚度对当地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问题也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旅游产业高级化与旅游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也得到了实证检验㈣。总体来说,许多学者己对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认为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旅游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升级

虽然关于旅游创新的概念存在很多争议,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旅游创新对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促进作用。Auliana Poon指出,旅游业很多方面会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并影响旅游创新的扩散,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Martin Kunc指出旅游创新等也是影响旅游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Horster等就旅游管理和技术创新对旅游营销和管理、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交付等方面的作用,指出技术创新是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的。

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加强探索旅游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因素研究,发现以独立创新为主的自动力和以产业策略为主的他动力是旅游产业升级的动力来源,而科技创新和发展动力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我国旅游产业供需结构矛盾的出现,以及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性水平较低导致的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决定了产业技术创新是新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与进步的有效应用可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调整旅游产业结构等。

在以往大部分研究中,虽然学术界已对“旅游科技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旅游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如图1所示,既有文献大部分仅研究了A、B、C三类之间效应,并提出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成果或囿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之中做细枝末节的修补,或有意回避三者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而进行静态研究,鲜见将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三个要素放在一个框架内进行研究,忽视了D、E、F三类的反馈效应,但这三者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不是孤立存在和运作的,且旅游经济增长是相当复杂的演化过程,包含了很多不能直接量化的因素,也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动态性。因此,任何将这三者进行划分的研究都是片面的,并不能完全解释旅游业中的许多现象。更无法准确地为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正确预测,且三者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对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面板数据联立方模型构建

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的分析研究,发现以往大多数学者在验证旅游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时,主要采用的是单方程方法,没有考虑到内生性及双向因果关系对它们的影响,以及模型误设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此外,以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到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复杂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鉴于此,在综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联立方程组估计的方法,构建包括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考察三者之间的内在反馈机制。

设定联立方程的结构模型,基本形式如式(1)(2)(3):

(二)变量设定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变量体系中旅游创新指标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数据库平台,以“旅游”为主题搜索每年发布一次的与旅游专利相关的信息,并根据地址和专利发布时间确定省份和年份,其余指标均来源于各省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变量说明如下:

1.旅游科技创新(TINNO)。国内外将专利作为衡量科技创新指标进行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各地区专利的拥有量不仅反映了地区创新力,而且还折射了它们的市场潜力。鉴于此,本研究通过与旅游创新相关的专利授权数量来代表旅游创新水平。

2.旅游产业升级(TIND)。借鉴赵磊和张晨等人的观点,本研究选择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旅游产业升级的衡量指标。

3.旅游经济增长(TGDP)。本研究在现有关于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指标中借鉴刘春济等人的观点,以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表征旅游经济增长。

4.影响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的外生变量。考虑到数据的科学性及可获得性,本研究选择以下变量作为外生变量:对外开放水平(OPEN)、旅游创新投入强度(TRD)、居民消费水平(RESI)、人力资本(HUM)、固定资产投入(FIX)、政府调控程度(GOV)。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构建方法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减少原始数据的异方差情况且保证其变化趋势不变,本研究对选取的2008--2017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采用取对数的方法。此外,为保证数据可以进行联立方程的回归分析,需要对数据做面板单位根检验,本研究采用被普遍应用的LLC检验和Fisher—ADF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除旅游产业升级(TIND)指標不显著以外,其余各变量均通过检验,即达到联立方程的条件。

(二)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

在估计本研究构建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时,首先我们要确定估计方法,常用的估计方法有最小二乘法(OLS)、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加权最小二乘法(W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等。但由于各方程的秩条件和阶条件均表明前三种研究方法都是存在误差的,对于2SLS和3SLS的选择,我们主要考虑连立方程的相关性以及3SLS自身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使用Eviews10.0软件通过考虑了截面固定效应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系统地估计联立方程模型。

1.全国层面回归估计结果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普遍存在,中国的旅游科技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在同一时期呈现出多个发展阶段并存的特点。因此,不同地区旅游科技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非线性效应,差异化的旅游产业发展程度,会带来差异化的旅游产业结构的贡献率。基于以上推论,假设旅游科技、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是正向关系,且具有动态非线性特征。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进行求解,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在旅游科技创新方程中,旅游经济增长对旅游科技创新的影响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为正,旅游经济增长每提升1%,旅游科技创新就增加2.5189%。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科技创新的影响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为负,旅游产业升级每增加1个单位,旅游科技创新就下降2.7361个单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也不断升级,旅游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过快的产业升级使旅游科技创新及旅游产品开发具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激发旅游业的创新意识,导致旅游科技创新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其中,Ri为响应系数,i=1、2,k1为旅游创新相关专利授权量,K1为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k2为旅游总收入,k2为第三产业增加值;f为旅游总收入,F为地区生产总值。Ri越大,表明某区域在特定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下,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强度越强,旅游业发展水平所驱动的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强度越高,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对旅游驱动的响应强度越大。

由于旅游业发展阶段不同,其带动的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响应强度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旅游发展、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水平。如果能够快速、及时地响应某一地区旅游业发展所需的旅游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耦合。反之,如果旅游科技创新或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系数较低,则说明旅游科技创新或产业升级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表明它们之间的系统耦合较低。

根据旅游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响应系数计算公式,由旅游科技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系数(图3)及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系数(图4)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响应系数整体呈递减趋势,反映了旅游科技创新及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时间消磨影响”。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旅游科技创新水平逐渐提升,旅游景区受创新方式趋于同化、游客怀古思潮涌现等因素影响,其对游客的吸引力及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刺激作用不断下降,呈现出“时间消磨影响”的特征。此外,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时间冲击影响”则反映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娱乐设施和景观环境的自然损耗、人为破坏和缺乏创造性等问题。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再升级,旅游产业升级投资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综合全国样本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结果表3和图3、图4可知,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与PsR模型中的响应系数分析基本一致,由结果可知,就整体而言,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高于旅游科技创新,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加快旅游产业的升级改造对旅游收入的刺激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各省旅游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系数存在差异。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升级的响应系数总体变化最为明显,其次是旅游科技创新。由于各省之间的响应系数不同,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对旅游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响应程度往往高于东部地区。这显然反映了旅游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对相对旅游资源丰富、开发落后和市场潜力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带动效益更明显,但资本利润的追求使政府或企业向落后地区的旅游投资意向不强,导致旅游投资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影响更深远。

六结论与讨论

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并构建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模型,结合面板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间的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旅游业的升级换代对于旅游经济的影响效果显著,旅游科技与创新所需的物質保障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可由产业升级提供,但二者并非总是相互促进的,旅游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互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二是受地域差异的影响,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旅游科技创新对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这一特点也是我国东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差异的原因之一;三是旅游经济增长对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反馈作用存在差异,旅游经济增长对西部地区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影响为正,对东中部地区的为负;四是就整体而言,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系数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全国呈自东向西递增分布格局,且其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响应系数都具有“时间消磨影响”。

因此,为促进旅游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旅游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研究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优化区域旅游产业升级。在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受地区差异影响,旅游产业变迁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显现出不同水平,因此,各地区应根据本地旅游产业发展所处阶段适度推动旅游产业升级,从而加强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效应。此外,在旅游产业升级的同时要考虑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需求,找准旅游产业升级的方法思路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第二,推进旅游科技创新均衡发展。为避免恶性竞争与重复研发造成资源浪费,各区域旅游创新主体之间应相互配合、交错发展。通过跨区域纵向协同创新有效提高东部地区创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提升全国旅游科技创新的效率,解决知识存量与技术生成方面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使旅游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协调。东部地区应重点解决大规模旅游科技创新成果正处于“低质量”输出阶段问题;中部地区要解决好旅游产业升级改造问题,增强市场吸收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改善旅游市场转型阶段的效率;西部地区通过提升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省份的旅游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整个地区旅游创新效率的提升。

第三,协调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共发展。在世界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由于旅游要素的稀缺,旅游行业经营成本上升,旅游收益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仅通过大量使用自然禀赋资源获得的旅游经济增长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链延伸来提高技术进步,加快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需求和旅游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但也要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不要盲目追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忽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事实。

分析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空间响应强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可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思路。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区域间及区域内联系的强弱,即一体化程度,地方政府相关制度与一体化发展相关的设计研究将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供给侧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和政策环境,对旅游业的规模及创新效率提供了机会。同时,旅游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激发了旅游市场发展活力,也是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