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回顾性分析

2020-05-26 02:06林肖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林肖霞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风险防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上报的99例ADR,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ADR报告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程度分级转归和关联性评价、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9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12岁以下儿童和21~5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其中87例(87.88%)为静脉给药;涉及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构成比分别是50.51%、2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为主;一般ADR为64例(64.65%),严重的ADR为35例(35.35%),主要为抗肿瘤药;联合用药引起的ADR为28例(28.28%)。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加强特殊人群用药管理,静脉给药途径的ADR监测、重点关注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的使用。加强ADR报告质量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药品使用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合理用药;监测

[中图分类号] R99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4(a)-018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in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and risk pre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99 cases of ADR repor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collected. The sex and age of patients,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the types of drugs, ADR involved organs or syste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egree grade outcome and relevance evaluation, combined medication, etc.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ly. Results In 99 ADR reports, women outnumbered me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R was higher in children under 12 years old and patients aged 21-50 years old; 87 cases (87.88%) were mainly administered intravenously; the main drugs involved in ADR were anti infective drugs and anti-tumor drugs, with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50.51% and 22.22%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were mainly skin and accessory damage and blood system damage; the general ADR was 64 cases (64.65%), severe ADR was 35 cases (35.35%), mainly anti-tumor drugs. ADR caused by combined drugs was 28 cases (28.28%). Conclusion ADR are related with many kinds of factor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administration of drugs for special popul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 ADR monitoring of intravenous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the use of anti-infection drugs and anti-tumor drugs should be emphasized. Strengthen ADR reporting quality and management system, discover drug use safety risks in time, ensure public drug use safety, and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 Monitoring

藥品不良反应(ADR)是药物在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个人健康和用药安全意识的提升,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日益增多,ADR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重视积极做好ADR监测和报告,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已成为社会共识[3] 。医院是药品的使用单位,是发现和监测ADR的主要场所,也是ADR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加强ADR的监测已成为医院机构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4],ADR监测是医院开展合理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开展ADR监测工作不仅是药师的工作[5],更是医师、护士应该高度关注、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也是我院提高医疗质量,维护患者利益,减少药害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现对我院收集的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上报广东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99例ADR。

1.2 方法

利用Excel表格对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程度分级转归和关联性评价、联合用药、上报科室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

1.3 ADR的程度分级及关联性评价

ADR的程度分级按原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分型标准评定[6],分为一般反应、新的一般反应、严重反应、新的严重反应。其中新的ADR是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或者是说明书已有描述,但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新的处理。严重的ADR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引起死亡;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ADR关联性评价采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2012版[7]中ADR因果关系判断的5项原则,将关联性评价分为六个等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价”;将因果关系评价结果为“可能”及以上的报告纳入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患者的基本情况

99例ADR报告中,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女性为61例(61.6%),男性为38例(38.4%),年龄最小者3天,最大者77岁,各年齡段分布和构成比见表1。

2.2发生ADR的给药途径

99例ADR中静脉给药为87例(87.88%),口服和外用为12例(12.12%)。

2.3发生ADR的药品种类

99例ADR共涉及药品51种,其中病例数居前2位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17种,50例(50.51%)]、抗肿瘤药[5种,22例(22.22%)](表2)。

2.4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5 ADR的程度分级、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结果

99例ADR中一般反应45例(45.45%),新的一般反应19例(19.19%),严重31例(31.31%),新的严重4例(4.04%)。ADR转归:好转68例(68.69%),治愈31例(31.31%)。99例ADR中关联性评价中肯定5例(5.05%),很可能61例(61.62%),可能33例(33.33%)。

2.6 ADR与联合用药

患者使用单药发生ADR的有71例,占71.7%;其中二联用药24例(24.25%),三联用药4例(4.05%)。

2.7上报ADR科室分布

上报病例排名靠前的科室依次是急诊科(23例)、乳腺外科(19例)、妇科(18例)、产科(17例)。

3讨论

3.1 ADR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

99例ADR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一方面我院是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患者以女性和儿童为主;另一方面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及对药物耐受性较低,敏感性较高[9];女性脂肪比例高于男性,体液总量低于男性,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作用[10],这些因素都会使女性ADR发生概率相对增加。年龄分布显示,12岁以下儿童和21~50岁的患者发生ADR概率高。儿童身体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功能差,脏器发育不成熟,肝肾代谢排泄功能较弱,药物易在体内蓄积[11];儿童药品说明书缺乏相关用药信息,医生大多依据体重来换算儿童剂量,用药剂量不够准确[12],这些都会导致儿童ADR发生率高。因此医院应加强儿童用药的监测及安全用药知识的宣教;政府部门鼓励儿童专用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药品生产企业及时完善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的相关信息,通过多方合力共同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13]。21~50岁患者人口基数大,社交频繁,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缺乏锻炼,容易忽略自身疾病,属于易感人群。因此应关注此年龄段患者发生ADR的风险,同时做好用药宣教。

3.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本调查显示,87.88%的ADR与静脉给药相关,这与国内很多相关研究结果[14-15]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人体血液系统,无首过效应,起效迅速,对机体的刺激较强,风险更高[16];另外,输液的pH值、渗透压、热原、微粒等内在因素及药物浓度、配制时间、滴速等外在因素均与ADR的发生相关[17]。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时应尽量遵循“能口服给药不用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用静脉给药”的原则[18],加强静脉给药患者的用药监护,必须静脉滴注时,应尽量减少注射次数,减少联合注射,尽早采用序贯疗法,严格控制滴速、药物浓度,减少严重的ADR发生。

3.3 ADR与药物种类的关系

我院99例ADR中药物构成主要有2类:抗感染药、抗肿瘤药;构成比分别是50.51%、22.22%。抗感染药涉及50例,数量占首位,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ADR发生率最高。因头孢菌素种类丰富,抗菌作用强、副作用较低等优点,在临床使用广泛,故其发生ADR的概率高。此外,抗感染药使用中,常常存在无指征用药、剂量过大、给药途径、给药次数选择不当及疗程不合理、联合用药不适宜等问题[19],导致ADR发生率增加,耐药性增长。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或减少抗菌药物所致的ADR和耐药性,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0]的培训学习,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减少经验性用药。

抗肿瘤药,涉及22例,因毒副作用大,治疗窗窄,对正常细胞亦有杀伤作用是严重ADR的主要药物来源[21]。22例抗肿瘤药引起的ADR中,多西他赛注射液发生9例。有资料显示[22],多西他赛致严重ADR中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分别是5.14%和4.67%。因此临床使用抗肿瘤药前应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平衡好药物疗效和患者耐受性的关系,减少或避免具有类似不良反应的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并加强用药监护。对于抗肿瘤药引起的多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化疗前做好预处理可大大地减少ADR发生;对已发生严重的ADR如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肝功能异常等进行快速有效的治疗,亦可将损害降至最低。

3.4 ADR与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本调查统计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这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一致[23-24]。由于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丰富的免疫效应细胞,易引发变态反应[25],临床表现多为瘙痒、皮疹和过敏等症状,易于发现和观察,故上报率高。因此,用药前应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一旦发生用药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但其他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损害较隐匿且易和原发疾病混淆,医务人员和患者都不易察觉,这可能导致ADR的上报率低[26],在实际工作中更需关注此类ADR,若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所带来的伤害。

3.5 ADR的程度分级、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绝大部分ADR为轻度ADR,并且当ADR发生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予以抗过敏及对症治疗,ADR结果均是好转和痊愈,未出现后遗症。这提示我院可做好有效的用药监护,及时救治,ADR预后良好。

3.6 ADR与联合用药

有研究证实联合用药会增加患者发生ADR的风险[27]。联合用药引起ADR报告28例(28.3%),其中两联用药24例,占比24.25%。联合用药以抗感染药、抗肿瘤药为主,联合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错综复杂,有的产生有益效果,有的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因此临床用药中,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充分考虑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禁忌证,才能提高用药与治疗水平。 3.7 ADR与上报的科室

医院对ADR监测工作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和培训不到位。临床科室上报欠缺积极性,仍有较多科室没有上报意识,特别是一些重点科室如儿科上报数太低。这就需要医院领导的支持,医生、护士、药师的积极参与,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敏锐捕捉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的意识和能力,及时发现、上报ADR,减少漏报和不报,从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綜上所述,ADR的发生在临床用药中无法完全避免,我院ADR以静脉给药途径居多,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为主要品种,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血液系统损害为多见,同时可能与年龄性别、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根据我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临床应加强特殊人群用药管理,静脉给药途径的ADR监测,重点监控抗感染药、抗肿瘤药的使用。ADR监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对ADR知识的培训学习与宣教,医、护、药团队的密切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监测和上报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发现药品使用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徐梅,王宇阳.浅论某三甲医院158例儿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4):44-46.

[2]容桂荣,王芳芳,温宇凤,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估体系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817-818.

[3]杨悦.近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总体情况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6,31(3):323-326.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2011-01-30.

[5]王晓骏,路长飞,赵玉娟,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公众报告途径和报告内容调研和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17,14(7):413-418.

[6]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81号.2011-05-04.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价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EB/OL].(2013-04-26)[2018-08-01]http:www.cdr- adr.org.cal/was5/wed/search.

[8]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价中心编译.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6.

[9]刘燕飞,唐昭领.1319例中成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华夏医学,2016,29(3):140-142.

[10]钱妍,何晶晶,明鑫,等.某院17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8):1070-1073.

[11]周莉,时艳平,侯红丽,等.108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4):51-53.

[12]郑超.某院222例儿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6,13(11):44-48.

[13]王瑞芹,霍艳飞,谢彦军,等.2016~2017年山东省530例新的/严重的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9,30(1):115-119.

[14]孟祥云,高雷,姜怡,等.某院5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1):199-203.

[15]李学林,陈玉欢,李春晓,等.我院130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房,2018,29(21):2970-2976.

[16]李璇,刘红建,旷南岳.2012~2016年某三甲医院8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2):385-388.

[17]秦梦春.63例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9):1317-1318.

[18]刘东华,王晓君,于馨,等.我院328例门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学研究,2015,34(2):121-123.

[19]胡燕,白继庚,胡先明,等.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28-130.

[20]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总后卫生部药品器材局.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通知[S].国卫办医发(2015)43号.2015-07-24.

[21]瞿美霞,徐金中.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与防治[J].医药导报,2010,29(3):394-396.

[22]寇炜,郭代红,贾玉平,等.多西他赛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的自动监测研究[J].中南药学,2017,15(11):1509-1512.

[23]吴迪,王真.某院2013~2015年813例ADR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17):2359-2362.

[24]郭代红,陈超,马亮,等.2009-2013年军队医院678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 11(5):300-304.

[25]马猛.2011年泰安市477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163-165.

[26]王震.药物不良反应报告601例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70-71.

[27]何鸽飞,胡咏华,黄娟娟,等.评分制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模式的建立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 35(4):346-349.

(收稿日期:2019-10-14  本文编辑:陈文文)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学习监测手环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