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方式浅论

2020-05-26 02:03李云鹏王锰
天津教育·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

李云鹏 王锰

【摘  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施要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确定素养培养目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达成素养培养目标;多元评价,互补统一,诊断素养发展水平。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探究式学习;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多元评价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自主或合作进行探究,应用地理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习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在一定的信念和假设指导下进行的,它可以指科学领域里的探究,即科学家提出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寻求答案,深化理解的过程;也可以指学生在科学课堂所进行的探究,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从这里不难看出,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模拟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的过程,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这一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还能使他们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升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确定素养培养目标

创设情境要求教师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据此设计有关教学内容的问题或活动。例如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地理技能,这些背景是否满足开展探究活动的要求?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地理核心素养?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促使其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建构性学习,最终落实教学目标,提升核心素养。所以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探究式学习是围绕“发问”开始的。具有探究性的高水准的提问是教学的精髓,因为它利于引发和保持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积极地进行综合思维。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常常是教师发问多,学生发问少,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也很少发问,即使在教师的发问中,更多的是记忆型的问题,或对具体的地理事实只需用“是”或“否”来回答,较少是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对于能引起学生积极参与和独立思考的探究性提问,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提出要探索的问题。这种提问,从内容上看属于“高级”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综合思维活动才能回答或通过设计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才能解决。这些活动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则是地理教学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达成素养培养目标

开展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探究过程是学生根据所制定的探究思路和步骤,进行调查、考察、试验、访问等各种实践活动,得出探究结果,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地理现象、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等,是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真正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我们常说要把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但由于担心他们得不出科学的结论,就由教师包办替代。事实上,这种“填鸭式”的向学生“灌”知识的方式,并没有将学生置身在学习主体的地位。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师要由“知识本位”的思想观念向“人的发展本位”转变,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学生切身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综合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核心素养。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应该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观察、实验、测量、记录,让他们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发现新知,从中学生也会体会到探索的乐趣,产生愉悦感,提升核心素养。

(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观测、调查、实验、学具制作等实践活动

地理观测、考察和调查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或利用课本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地理模拟实验和学具能形象逼真地展示某一地理现象、原理的形成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习地理、应用地理,养成关注生活中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引发学生有意识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体会地理学习的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提高,核心素养得以形成和发展。

(三)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这和上面提到的让学生自行探究并不矛盾。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不应只注重其事实本身的结果,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形成过程和原因。但并不是重过程、轻结果,而是在探究式学习中让学生会自主地抓住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特征,这种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形成准确的科学概念,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三、多元评价,互补统一,诊断素养发展水平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但传统的评价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过多運用纸笔测验法,注重量化,缺少体现新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方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关注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表现性评价是一种适合在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的评价方式,是一种适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标程度,传统的注重结果的纸笔测验等终结性评价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发挥各种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更好地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固定的界线,冲破了课堂、教材的限制,学生可以在更加广阔的时间、空间里手、脑并用,进行科学研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分析问题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自学、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我表现机会,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感受成功,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最终升华为创新能力。可见,探究式学习作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李云鹏(1978.8-),男,汉族,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北京市第七批名师培养工程培训学员;

王锰(1977.12-),女,汉族,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情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