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社区发展路径探析

2020-05-26 12:04张大玉王垚
小城镇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同步发展路径

张大玉 王垚

摘要:田园社区建设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必将受到政府及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科学编制田园社区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田园社区建设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田园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生功能”同步的田园社区发展的理念及实施路径,并以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凤凰咀村为例,对田园社区发展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田园社区;发展路径;“三生功能”同步;凤凰咀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3.016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3-0102-07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Community: Taking Fenghuangzui Village in Suining City as an Example

ZHANG Dayu, WANG Yao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odel of rural development,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will be high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urgent to think about the problems of how to draw up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rural community scientificall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solidly. In term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with production-life-ecology function synchronization, and takes Fenghuangzui village in Suini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preliminarily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community.

[Keywords]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path; production-life-ecology function synchronization; Fenghuangzui Village

引言

當前,城乡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我国城乡关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部分地区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甚至出现空心村现象,致使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如何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与特色,提升乡村内生动力,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是当前我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田园社区建设,以乡村生态环境、农林产业和乡土文化为依托,通过对乡村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城乡人口营造一个以田园环境为吸引核的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乡村社区,是促进城乡人口在乡村的互动交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1田园社区的概念与特点

田园社区由“田园”与“社区”构成。“田园”指代乡村;“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强调同一地理区域内人群间具有共同的内部归属感。在2018年山东省出台的《田园社区建设规范》中,将田园社区定义为“依托乡土文化、自然基底和田园生态,从基础设施、建筑形态、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与社区管理等方面,塑造的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

查阅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田园社区的研究,多将其作为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研究。田园综合体是为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1]。其通常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乡村聚落的统筹开发,在乡村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两大功能,实现乡村农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很多学者在开展田园综合体的规划研究中,将田园社区视作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田园社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比如许芳芳等认为田园社区应以生态优先为指导,塑造特色农林生产性景观,增强旅游功能,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田园社区[2];袁媛认为田园社区的建设应通过景观规划,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营造特色景观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田园社区[3]。罗伟涛等还将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应用于田园社区建设,提出以田园风光为吸引点,以开辟市民农园为纽带,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二、三产业,使城市消费者获得安全食品,促进乡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村民与城市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4]。

综上所述,田园社区是一种乡村走向社区化的发展模式,使乡村不仅具有特色田园景观,还能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且具备一定的城市社区功能。田园社区通过营造特色自然人文景观、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建造现代化生活居住环境,吸引人口回流与外来人口流入,增强田园社区村民与城市人口在行为与经济方面的互动流通,打造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乡村社区。

田园社区建设以乡村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自然和人文环境改善为途径,以传统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为抓手,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从而形成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乡村社区[5]。田园社区注重将特色农林生产性景观作为吸引核,推动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并引入城市社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互动。虽然近年来田园社区的研究多随田园综合体而开展,但从其内涵及发展过程看,田园社区对于生态与人文环境良好且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更具普适性与可持续性。

2田园社区发展路径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特色村镇的培育,需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即“三生功能”同步。田园社区建设作为当前乡村发展的新型模式之一,实现其“三生功能”同步改善,既是田园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田园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田园社区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同步改善,才可能最终推动田园社区“宜业、宜居、宜游”目标的实现[6]。

2.1田园社区的“三生”功能构成与联系

生态功能是田园社区发展的基础。生态功能指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能力[7],主要由农田、林地、草地、河流、水库等要素构成。其中,农田与生产性林地既承担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功能,也是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功能是田园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城市居民来此观光游览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态功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田园社区的发展目标能否实现。

生产功能是田园社区发展的支撑和保障。生产功能指从土地直接或间接地获取物质的能力[8],主要由耕地、园地、设施农用地等要素构成。农业生产功能、工业生产功能、休闲服务功能分别体现在乡村的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中,是乡村经济水平的直观表现[9]。生产功能是田园社区相较于城市社区的特有功能,既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保障,也是百姓致富与生活水平提高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于推动田园社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乡村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生产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田园社区的发展水平。

生活功能是田园社区发展的关键。生活功能是指能满足居民居住、生活需求的各项功能,主要由民居、文体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精神文化等要素构成[10]。生活功能是田园社区與城市社区的共通之处,无论是原住村民,还是来此观光的城市人口,都能享受到现代社会便利的服务设施和具有本土特色的居住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乡人口的获得感,是田园社区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提升的最终目标。因此,村民生活品质的高低直接体现了田园社区的建设效果。

综上,田园社区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只有三者同步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推动乡村实现全面与可持续发展(见图1)。

2.2“三生功能”同步的田园社区发展路径

2.2.1生态功能与生活功能同步

生态功能与生活功能的同步改善,是指田园社区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的整体保护和提升,共同构建生态宜居的田园社区。

首先,田园社区稳定的生态系统,是村民生活的保障,能够为村民提供安全、宜居的生存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方面,整体保护乡村自然山水地形地貌特征,减少人为干预,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人居环境保护与改善方面,应着重提升乡村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例如,建设天然气管网,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并扩大绿化种植面积,净化空气,共同推进生态安全与生活安全。

其次,山水田园景观与建筑风貌是田园社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将二者同时纳入田园社区景观规划中。在生态景观保护与改善方面,尽可能保持水体、山体的自然形态,保护本土植被,整合碎片化林田,形成特色田园生态景观。在建筑风貌保护与改善方面,深入挖掘地方建筑风貌特色,从院落组合方式、建筑色彩、结构、材料方面综合考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制定建筑风貌保护与改善方案。

2.2.2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同步

农田及生产性林地既是田园社区生态环境的组成要素,又是社区农林产业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因此,田园社区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同步发展,应注重农林环境与农林产业的同步改善,共同构建绿色宜业的田园社区。

在农林环境改善方面,通过整合连通碎片化农林用地、闲置用地,种植绿蔬、果树、中药材等植物,增加农林种植,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在农林产业提升方面,立足于田园社区的自然资源,适当将生产林改为经济林,创建多种农林形态。如采用经济林木种植与林下养殖的生产方式,优化农田种植制度,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减少因过度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调整农林产业结构,促进田园社区传统农业向农产品加工的延伸,提升社区经济效益。

2.2.3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同步

田园社区的自然与田园风光,是吸引城乡人口来此居住、观光休闲的主要因素,而社区的乡土文化与民俗风情是能否留住村民、留住外来人口的重要条件。因此,田园社区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的同步,需做到产业链延伸与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步进行,共同构建舒适宜游的田园社区。

在产业发展方面,深入了解周边城市人口需求,根据需求因地制宜制定社区产业发展策略,吸引城市人口走入田园社区。例如,基于城市人口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打造“城市菜地”,周边城市人口通过认领乡村菜地、按需种植农作物的方式,直接参与乡村农业生产,在保障自身食用蔬菜安全的同时,加强城市人口和田园社区村民的互动。

在生活质量提升方面,物质层面以舒适、安全为原则,提升住房质量、完善服务设施;精神层面,以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为目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设置文化特色空间,与文创产业结合,相互促进。例如,通过建造传统工艺体验馆的方式,使游客亲身体验当地民俗工艺,既为城乡游客提供了浓郁的乡土文化生活氛围,又能推动社区第三产业发展。

3凤凰咀村建设田园社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凤凰咀村区位及人口概况

凤凰咀村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紧邻十里荷花仙境景区北入口,风景优美,是遂宁市船山区乡村旅游示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该村毗邻全市农业环线,交通便利。村内居住户数87户,居住人数328人,人口流失严重,村庄整体呈空心化。

3.2凤凰咀村建设田园社区的可行性

3.2.1优美的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田园社区建设的最基础条件。凤凰咀村山、水、林、田自然资源丰富,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心区域围合西林水库,呈三面环山一面迎水的格局(见图2)。村内民居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或依山势而建,或临水而居。凤凰咀村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生态环境,对城市人口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2.2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种植

多元化产业发展潜力是田园社区建设的重要支柱。凤凰咀村土地已流转给农业生产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南部有采摘园、水果种植区、粮食种植区、玫瑰种植区的生态农业种植区域。凤凰咀村已具备种植采摘、田园观光、休闲疗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基础。

3.2.3特色的民居风貌

乡土文化是田园社区建设的灵魂。凤凰咀村是遂宁市船山区规模相对较大、分布相对集中、保存完整的川中民居特色风貌展示区,民居建筑形式主要为石木穿斗结构、坡屋顶,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见图3)。同时该村仍保留着掌握当地传统民居建造技艺的施工队,有利于技艺传承。

3.3凤凰咀村建设田园社区的必要性

3.3.1凤凰咀村现状问题

(1)区域生态敏感度高,易水土流失。凤凰咀村位于红土丘陵区,红土土壤呈酸性,磷、钾、钙、镁等元素含量不足,且现状丘陵种植均为单一的高密度的蜀柏,既易水土流失,又不利于农业种植。

(2)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现状产业仍为传统种植业,结构单一,致使乡村经济增长缓慢,村民收入不足导致生活水平偏低,劳动力外流明显,空心化现象突出。

(3)居住環境欠佳。全村约有15%的民居结构严重破损,50%的民居存在门、窗、墙体轻微破损现象,且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3.2建设田园社区的必要性

凤凰咀村虽在生态格局、生态农业和民居风貌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其自身存在的生态脆弱、产业模式单一、人居环境不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发展,亟需探索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而田园社区的发展条件、建设目标与凤凰咀村现状情况相匹配,可通过乡村生态、生产、生活功能改善,促进其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融合发展与生活宜居建设,还能吸引外出游子归乡与外来人口流入,增强乡村活力。因此,凤凰咀村建设为田园社区是必要且迫切的。

4凤凰咀村田园社区发展对策

承接上位规划对凤凰咀村的发展定位,综合遂宁市市民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凤凰咀村村民大量外流呈现出的内生动力不足与缺少城乡互动的现状问题,在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三生功能”同步理念,并制定凤凰咀村田园社区规划措施。

4.1区域功能空间布局

科学合理的功能空间布局,是实现“三生功能”同步的前提。为此,规划在深入分析凤凰咀村发展优势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遵循“三生功能”同步的原则,对凤凰咀村的布局现状进行优化调整(见图4)。整个村域划分为生态功能空间、生产功能空间、生活功能空间和生态—生产协调功能空间,四大功能空间相互交织、协同发展(见图5)。其中,生态空间承担为凤凰咀村提供生态防护与服务的功能;生产空间是村民从事生产活动的特定空间;生活空间是村民与外来人口日常生活的必要场所[12],生态—生产协调空间具有生态防护和生产两重功能。

4.2生态空间规划措施

该区域用地现状以山体与林地为主,局部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该区域规划建设的重点是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点。(1)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对村民的环保观念的引导,帮助村民树立生态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山、水、林、田自然资源,严守生态红线,确保整个凤凰咀村的生态格局不受乡村建设活动的影响。(2)实施多元化生态功能修复。林地采用混合种植方式,在现状蜀柏种植基础上,增加樱花、紫薇等观赏林木,以及柑橘、枇杷、李树等经济林木种植,同时结合林下养殖,丰富土壤磷、钾、钙等元素含量,有利于山体水土保持(见图6)。(3)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协同发展。该区域的经济林不仅具有生态防护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生产功能,因此该区域在实施保护修复的同时,还需注重防护修复与生产的协同发展。

4.3生产空间规划措施

规划将现状主要为农田耕地的区域规划为生产功能空间,因现状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较低,规划将通过复合种植及打造城市菜地的方式,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点。(1)复合种植农作物。将该区域碎片化的农田进行连通整合,并将农田种植的农作物分为中草药作物、油粮作物、绿蔬植物三类,提升耕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见图6)。根据凤凰咀村及周围区域的特色,油粮作物种植小麦、油菜花;绿蔬植物以白菜、甜瓜为主;中草药类药物种植白芷与芍药。同时,多种作物的种植还为凤凰咀村实现传统农业的产业链向第三产业延伸奠定基础,如利用农田园林的休闲景观价值可以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经济林木果实与有机蔬菜可对外销售,油粮作物与蔬菜可促进餐饮业发展,中草药种植可以发展养生医疗的保健类产业。(2)打造城市菜地。将居民点周边部分碎片化的耕地,改造为城市菜地。遂宁市及周边城市居民可以通过认种菜地的方式,按需种植农作物,可自己耕作或交由村民打理。以城市菜地的方式,促进城市人口与村民互动交流,提高凤凰咀村土地利用率。(3)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协同发展。将蜀柏与油菜花、小麦等农林作物混合种植,构建乔灌草立体种植模式,使植物可以立体地利用光、土壤、空间等资源,在取得生产效益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

4.4生活空间规划措施

利用凤凰咀村现有四处民居组团,规划为四处相对独立的生活功能空间。四处均有主干道通过,且一般地势较平缓,易于规划建设,该区域将围绕新的功能定位,重点实施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现有民居的更新改造,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居住生活环境。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点。(1)优化居住环境。对结构残损严重的民居予以拆除处理;在传统风貌基础上,对保留民居予以结构加固、面貌翻新及功能置换处理;新建改建民居建筑采用传统石木穿斗结构体系,延续坡屋顶、小青瓦的屋顶形式,使用当地原生材料——竹篾、泥土、秸秆等砌筑的竹篾夹泥墙,保护凤凰咀村田园社区民居的特色。(2)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将村庄道路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入户路三个级别,主要道路形成闭合环路,同时将村庄内部土路,采用青石板材料进行硬化处理,以此提高村庄道路可达性(见图7);东南角民居组团规划为村民聚居区,该区域增加便利店、幼儿园、卫生室、老年食堂等服务设施,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解决凤凰咀村老人的饮食问题(见图8)。(3)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协同发展。将西南民居组团与北侧民居组团的闲置民居改造为具有田园风情的高端民宿,并在东侧居民点配置康养体验、餐饮与娱乐设施,整体形成观光、饮食、疗养一体化的休闲服务产业发展区域,在推动凤凰咀村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为村民提供本村就业的机会。

4.5生态—生产协调空间规划措施

该区域现状既有以生态调节为主的林地、水库、滩涂,又有以生产功能为主的耕地,将该区域划分为生态—生产协调功能区,突出生态修复功能与生产功能的协同。规划在滩涂区域种植油菜花作物,形成缓冲带,改善水质;西林水库及其北侧坑塘内引入金雀、黄连等水生植物和鲫鱼、绿蛙等水生动物,活化水体,增强水质,同时形成养殖产业,带来经济收益。

5结语

田园社区建设作为重要的乡村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必将受到政府及学界的高度关注。如何针对当前我国田园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过度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失衡;乡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困难;村落建筑设施保护传承不够,风貌特色丧失等诸多问题,按照“三生功能”同步的发展理念科学编制田园社区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对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贵敏.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7(7):8-13.

[2]许芳芳,杨航,许东方,等.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近郊型乡村发展模式探究——以河南省焦作市苏家作乡规划(2018—2030年)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9,25(3):75-80.

[3]袁媛.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区规划建设——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2017—2021)为例[J].规划师,2017, 33(12):136-143.

[4]罗伟涛,周茜.基于CSA模式的田园社区规划研究——以三里河社区为例[J].室内设计,2013,28(2):52-56.

[5]王瑞珂.田园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9.

[6]李承蔚,高鸿,陈春林,等.北部湾铁山港龙港新区三生共融规划策略[J].规划师,2016,32(z1):27-32.

[7]朱媛媛,余斌,曾菊新,等.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4):26-32.

[8]边振兴,程雪峰,于淼,等.沈抚连接带“三生”空间的功能均衡性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84-92.

[9]何焱洲,王成.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功能评价与格局优化——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9,39(3):162-171.

[10]李秋颖,方创琳,王少剑.中国省级国土空间利用质量评价:基于“三生”空间视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5):163-169.

[11]高海峰,于立,梁林,等.“三生”融合視角下广东传统乡村聚落水体景观的解析与启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12): 63-66.

[12]王颖,刘学良,魏旭红,等.区域空间规划的方法和实践初探——从“三生空间”到“三区三线”[J].城市规划学刊, 2018(4):65-74.

猜你喜欢
同步发展路径
素质教育理念下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步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统一系统秒同步故障远程预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