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

2020-05-26 12:04杨凤云纪秉尘侯少峰宋晨旭
小城镇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精准扶贫

杨凤云 纪秉尘 侯少峰 宋晨旭

摘要:针对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的缺失,本文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在如何兼顾扶贫开发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平山县石榴沟村、神堂关村、西下庄村、营里村、桑林口村等村落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从文化景观、产业景观和生态景观3方面选取了民居乡土特色、园圃和水体环境质量等15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石榴沟村文化景观权重(0.462)>生态景观权重(0.285)>产业景观权重(0.253),从而提出贫困乡村的景观规划应把文化景观放在首要地位的结论,以期为广大乡村建设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景观评价;层次分析法;石榴沟村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3.017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3-0109-06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Shiliugou Village, Pingshan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

YANG Fengyun, JI Bingchen, HOU Shaofeng, SONG Chenxu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ack of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akes Shiliugou Village in Pingshan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as an example,and proposes an evaluation model of how to excavate and protect the rural landscape at a deeper level while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interviews with field research experts in Shiliugou Village, Shentangguan Village, Xishaozhuang Village, Yingli Village, Xishaoguan Village and other villages in Pingshan County, this paper selects 15 indexes, such as local characteristic garden and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landscape, industry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ltural landscape weight (0.462) is higher tha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weight (0.285), and higher than the industrial landscape weight (0.253). Cultural landscape should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f poor villages.

[Key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landscape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hiliugou Village

引言

乡村景观拥有明显的田园特征,是具有独特的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1]。乡土村落、民居、戏台、农田、果园、菜园、大棚、林地、河流池塘、道路街巷、桥梁、宗祠庙宇、墓地、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都属于乡村景观[2]。当前,对于文化景观和生态景观的研究不胜枚举,本文不再多做解释,在此对产业景观的特殊性做着重介绍。产业景观介于人工的文化景观和自然的生态景观之间[3]。生产活动作为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定的生产活动会形成一定的景观现象,产业与景观之间便会存在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成特定的景观,即产业景观[4]。

精准扶贫自提出以来就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强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贵在精准。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村域规划、景观规划的研究有很多,但既有研究大多未能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景观二者进行很好的结合研究,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更是寥寥无几。

贫困乡村的扶贫开发以往靠“输血”“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针对性。自从精准扶贫提出以来,精准识别各个贫困村的“短板”,制定计划后精准帮扶。精准扶贫可解构为文化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三个方面[5]。文化扶贫不仅包括教育事业,还要弘扬当地的特色文化,如: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相应地形成一定的文化景觀,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以文化来提升内生动力从而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产业扶贫即扶持当地产业,主要为第一、第三产业(成规模的第二产业会形成专业型城镇),特定的产业形成特定的景观。生态扶贫重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亦是优美的生态景观。本文针对文化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这一理念将乡村的文化景观、产业景观、生态景观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研究。

1研究区域与方法

石榴沟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营里乡,东南距西柏坡30公里,全村98户、256人。石榴沟作为深度贫困村,劣势为经济落后,优势为原生态的文化和自然环境[6],村落的民居、街巷山区特征明显,山林深秀、环境优美,山场面积9100余亩,生态良好。

乡村景观评价常用的方法有VRM、SBE、LCJ、BIB—LCJ和层次分析法等。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Saaty提出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最初运用于安全科学和环境科学方面[6],后逐渐引用到景观评价领域。层次分析法的使用流程為:首先,确定问题的总目标,再分析出达成这一目标所需的因子;其次,根据因子间的从属关系将其分层,再根据因子间的相互关联程度将其组合,形成一个多层级的分析结构模型;再次,每层有若干个因子,上层因子包涵若干个下层因子,将从属于同一上层因子的下层因子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可以判断出各因子相对总目标的权重;最后,问题便转化为低层因子对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重或优劣次序的确定。相比一般技术手段只能做定性评估的问题,层次分析法可以提供定量分析与决策的途径。层次结构模型一般分为三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每一层级中各因子所直接支配的因子通常不超过9个,如果因子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同时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和精准扶贫政策都是由多层级的因素决定,且各因素的重要性也不相同,两者又都强调精准性,所以层次分析法和精准扶贫可以有机结合作为乡村景观评价的有效方法。

2研究内容

2.1乡村景观评价要素递接层次

通过对现有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选取的研究,以扶贫开发和综合保护为宗旨,来选定模型的准则层和指标层以构建石榴沟乡村景观评价模型[8]。石榴沟村景观评价模型的准则层主要划分为:(1)文化景观:英文Culture源自拉丁文Colere(耕作土地、饲养家畜、种植庄稼、居住等含义),如今仍保留这一词根意义的有Cultivate耕种、Agriculture农业、Horticulture园艺等,可见文化与农村有密切的关系[9]。石榴沟的特色建材(石材、土坯、木材)、磨盘、戏台、庙宇、石板街巷和展览馆是村民“乡愁”最重要的载体。(2)产业景观:生产活动作为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定的产业会形成不同的景观现象。就石榴沟村而言,主要从事第一产业,并以第二、三产业为辅。石榴沟种植石榴、柿子、核桃、土豆、玉米、高粱,畜养牛、羊、猪、蜜蜂;第二产业较为匮乏;第三产业为旅游业、批发和零售业、运输业、餐饮和住宿等。(3)生态景观:申报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6500余亩,在村庄居民区植物景观普遍单调、凌乱,景观植物多样性较低,部分水体被垃圾污染。在村庄民居及街道,普遍缺乏绿化。在平整地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在丘陵山区,受地形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保留了自然的原真性。文化景观、产业景观、生态景观比较全面地涵盖了石榴沟村的景观,因此,作为石榴沟村景观评价模型的准则层。

根据文献研究、实际调查、初步征询老师和扶贫开发小组的意见,选定了25项指标。为进一步确定指标层,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次选择的25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打分采用5个等级,分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十分重要,并对其进行1~5分赋值。在专家评审阶段,共邀请了11位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的老师和2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打分评价,共收回2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3.5%,对其进行分析统计。

采用访谈法征询专家和扶贫开发小组的意见,结合统计的得分情况,选定3.8分以上的指标为最终评价模型的指标(见表1),根据15项指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2.2指标权重计算

判断矩阵的构建采用“1~9”标度法,指标的重要性做两两比较时,一个指标对另一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十分重要、绝对重要用1、3、5、7、9表示,上述每相邻重要性的中间值用2、4、6、8表示。为了保证判断矩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邀请13位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的老师和扶贫开发工作组成员各自独立对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并且完成判断矩阵的构建(见表2)。

2.4计算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公式,运用Excel工具对回收的13份专家问卷进行计算和检验,其中有一份专家问卷因误差较大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符合率为92.3%,并进一步统计最终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1)石榴沟村的文化景观权重(0.462)>生态景观权重(0.285)>产业景观权重(0.253)。文化景观占据相当大的权重,所以在贫困村落的扶贫开发和规划建设时,要注重保护乡村的文化,深度挖掘乡村的文化属性。(2)在文化景观中,民居乡土特色权重(0.352)>传统街巷权重(0.205)>历史遗迹权重(0.128)>民俗风情权重(0.117)>民间文艺权重(0.105)>展览馆权重(0.093)。石榴沟的山乡民居、传统的石材街巷和历史遗迹,易于打造成村落的名片,如皖南的宏村、西递,石家庄的革命老区西柏坡,邯郸的王金庄石板街。石榴沟村成立红白理事会[10],非常重视丧葬传统,剪纸、戏曲等民间文艺活动也是乡村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认为:作为普通村落,石榴沟的民俗风情、民间文艺和展览馆的特色不够鲜明,所以权重较低。(3)在生态景观中水体环境质量权重(0.325)、村庄绿化覆盖率权重(0.283)所占比重最高。人类自古以来逐水而居,自然优美的水体景观往往吸引人的关注。绿化覆盖既包括平面绿化也包括垂直绿化,绿地对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已有太多的研究,重要性也不再赘述。植物配置、乡土性植物应用和景观植物多样性等需有专业人员指导,这些指标在贫困村处于较低水平。(4)在产业景观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园圃(0.422)。特色园圃打造特色产业,形成特色景观,如邯郸市磁县蒲公英小镇、馆陶县黄瓜小镇、魏县梨花小镇。园圃的经济、景观双重属性决定了其较高的权重。农田与大棚美景度较低,故权重较低。民宿旅店的建设需要大量财力、人力投入,且对周边景观资源要求高,所以权重相对较低。

2.5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石榴沟景观综合评价模型为:

运用美景度评价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對石榴沟的文化景观、产业景观、生态景观做出打分评价,征询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专业的老师、专家和扶贫开发工作组的意见,结合上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便可得出石榴沟村景观质量的具体得分。

3结语

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综合生态学、景观美学的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创新性地构建了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模型。以量化的形式来指导贫困乡村的景观规划建设和扶贫开发(财力、物力、人力的分配)。研究得出文化景观在贫困乡村中占有最高的比重,对石榴沟村的扶贫开发应注意保护和发掘当地的红色文化、石榴文化,只有得到合理保护和传承发扬,家乡人才有寻得见的“乡愁”,才能降低石家庄市的虹吸效应,才能缓解石榴沟村的空心化、边缘化。在产业景观中注重石榴园的种植开发,通过做特做强做大的第一产业来带动发展二、三产业。在生态景观中注重对溪流、池塘等水体的保护,驳岸景观尤其关键。提高石榴沟村民居聚集地区的平面及竖向绿化覆盖率,营造怡人的小气候。农村居民普遍喜欢秩序井然、管理良好的景观[11],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引进景观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和维护管理工作。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模型的构建,丰富了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的内涵。但是,乡村的文化景观、产业景观和生态景观又都具有复杂性和发展变化性,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推敲修正评价模型。

注:

①bij即为关于A的判断矩阵中指标bi与bj的比值,判断矩阵示意见表2。

②此步骤结果即为关于A的判断矩阵中各指标的权重,但需要归一化处理将其标准化。

③Wi即为关于A的判断矩阵中各指标的权重。

④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时,最大特征根λ等于该矩阵的阶数n,但实际应用中判断矩阵几乎不可能有完全的一致性,退而要求判断矩阵能小于一定误差,即:CR≤0.1。

⑤式中n为矩阵阶数,A表示矩阵A中的向量,(AW)i表式A与Wi的积。

⑥RI与矩阵阶数n有关,一般情况下,矩阵阶数越大,则出现一致性随机偏离的可能性也越大,其对应关系如表3。

⑦式中cn为指标层因子Cn相对于总目标A的权重;CIn为指标Cn所对应的准则层B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RIn为随机一致性指标。

参考文献:

[1]孙馨,陈士惠,路雪梅,等.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3, 41(10):4458-4458.

[2]李景奇.中国乡村复兴与乡村景观保护途径研究[J].中国园林,2016,32(9):16-19.

[3]李成.乡村景观分类与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25):41-43.

[4]赵勍,徐峰.黟县古村落产业景观构建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42(2):112-116.

[5]黄承伟,王猛.“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视阈下多维贫困治理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5):1-5,47.

[6]彭丰.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美丽乡村村域规划研究——以四川省马桑村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6.

[7]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18(5):148-153.

[8]李宇奇,罗奕爽,黎燕琼,等.基于AHP法的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川西林盘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33(2):263-268.

[9]王南希,陆琦.乡村景观价值评价要素及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15(12):74-79.

[10]曲占波.河北省太行山贫困地区的村庄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11]秦为径,成斌.基于AHP与模糊法的凉山彝族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研究——以布拖县拖觉镇嘎锅村彝家新寨项目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9):68-69.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精准扶贫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