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衰宁颗粒指纹图谱研究及3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2020-05-28 05:31宋新华陈旭娇邓冯沂高守红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宜春6000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浙江杭州000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药学部上海0000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6000
药学实践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肾衰橙皮酚酸

宋新华,陈旭娇,邓冯沂,高守红,彭 辉 (.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 宜春 6000;.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浙江 杭州 000;.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药学部,上海 0000;.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6000)

肾衰宁颗粒由太子参、黄连、制半夏、陈皮、茯苓、大黄、丹参、牛膝、红花、甘草等十味中药制成;具有补气健脾,活血化痰,祛浊的功效[1]。有文献表明,肾衰宁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中疗效较为显著[2];在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降低血清硫酸吲哚酯浓度[3];对于慢性肾脏病的Ⅳ期患者,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肾衰宁颗粒,可以明显改善肾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4]。由于中药成分复杂[5],使得如何控制中药的质量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指纹图谱是在了解中药物质整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光谱和色谱技术获得中药化学成分的光谱或色谱图,以鉴别中药的真伪,评价质量的一致性和产品的稳定性,其具有信息量大、特征性强、完整性和模糊性等特点[6]。指纹图谱中的质量控制技术既能保证中药的功效,又在实现中药现代化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7]。因此,本实验以10个批次的肾衰宁颗粒为研究对象,拟建立肾衰宁颗粒的指纹图谱,对肾衰宁颗粒进行质量评价。

肾衰宁颗粒是由十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且许多复方治疗疾病的药物基础并不明显,因此检测成分必须是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8],本实验针对大黄中的大黄酚(chrysophanol)[9-10]、丹参中的丹酚酸 B(salvianolic acid B)[11]、陈皮中的橙皮苷(hesperidin)[9,12]3 种指标性成分,进行HPLC法含量测定。在多成分的质量控制检测成本高而对照品紧缺的情况下,能较大程度地节约检验成本,又可较全面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为肾衰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 Agilent公司),包含G1311C四元泵,G1329B自动进样器,G1316A柱温箱,G4212B-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光电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CPA 225D 型),最大载荷 220 g,分度值0.01 mg;冷冻真空浓缩仪(丹麦Labogene公司,ScanVac ScanSpeed 40 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K7200H型);涡旋混匀器(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Vortex QL-901型)。

1.2 试剂

肾衰宁颗粒(德元堂制药集团,批号:51103111、51103009 346、51103010 471、51103011 593、 51103105、 51103018 486、 41103033 563、51103110、 61103102、 61103101)。蜕皮激素(ecdysterone,批号:P11N6F5706)、甘草苷(liquiritin,批号:2O1027BA14)、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批号:230A6B1)、大黄酚(chrysophanol,批号:T31O6F5345)、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批号:Y14M7H14804)、橙皮苷(hesperidin,批号:K02M3C1)对照品,均由上海源叶有限公司提供。大黄素(modin,批号:110756-200110)、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批号:09030522)对照品,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甲醇、乙腈、甲酸,均为德国Merck公司生产,色谱纯。二氯甲烷,色谱纯。水为纯净水,娃哈哈公司生产。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 A:乙腈;流动相 B:0.1% 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54 nm。梯度洗脱条件见表 1。

表 1 梯度洗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依次称取丹酚酸B、橙皮苷、大黄素标准品 10.25、10.35、10.05 mg,分别置于 10 ml容量瓶中,以纯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得储备液并将其分装后储存于-20 ℃的冰箱中。精密称取10.10 mg大黄酚,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二氯甲烷溶解,超声处理3 min,然后用纯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的储备液,置于-20 ℃冰箱保存。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肾衰宁颗粒适量,研磨成细粉,混合均匀,精密称取0.10 g,加适量70%甲醇溶液使其溶解,超声 45 min,再用 70% 甲醇溶液定容至 2 ml,冷却,过0.45 μm微孔滤膜后,取续滤液进样分析。

2.4 肾衰宁颗粒 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2.4.1 精密度试验

取肾衰宁颗粒(批号:41103033 563),按照“2.3”项制备供试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5次,通过大黄素(7号色谱峰)作为参照峰,确定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1.0%以内,相对峰面积的RSD在2.0%以内,表明进样仪器的精密度良好。

2.4.2 重复性试验

取肾衰宁颗粒(批号:41103033 563),按照“2.3”项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测定在“2.1”项色谱条件下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RSD在1.0%以内,相对保留面积RSD在2.0%以内。表明该实验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4.3 稳定性试验

取肾衰宁颗粒(批号:41103033 563),并根据“2.3”项下平行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在“2.1”项色谱条件下,分别记录 0、4、8、24、36 h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RSD在1.0%以内,相对保留面积RSD在2.0%以内。表明供试样品溶液在36 h内稳定性好。

2.5 指纹图谱结果与分析

分别称取10个批次的肾衰宁粉末,按照“2.3”项制备供试品溶液,每个批次平行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记录图谱,见图1。利用中国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8A版”的软件,将10批次肾衰宁颗粒的图谱导入,将批号为61103102的样品溶液用作针对相似性计算校正的参考图。结果显示,1~9批制剂间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之间相似度均不小于0.90,见表2,表明相似度良好。对保留时间0~60 min内的色谱峰进行分析,均有22个稳定的特征峰,确定其为肾衰宁的共有指纹峰,经过标准品比对,其中,6号峰为橙皮苷,14号峰为丹酚酸B,21号峰为大黄酚。

图 1 10 批肾衰宁颗粒的色谱图

表 2 10 批肾衰宁颗粒 HPLC 指纹图谱相似度

2.6 肾衰宁颗粒中 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2.6.1 线性结果考察

按照“2.2”项下制备标准品溶液,得到混合对照品色谱图见图2。将标准品储备液用纯甲醇稀释,丹酚酸 B浓度梯度为:10、20、40、80和 100 μg/ml;橙皮苷浓度梯度为:40、80、160、320 和 400 μg/ml;大黄酚浓度梯度为:8、16、40、100和 350 μg/ml。在“2.1”项色谱条件下,分别记录3种成分的峰面积,以峰面积(Y)对浓度(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见表3。

2.6.2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对照品溶液,根据“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重复进样5次,并记录峰面积。橙皮苷、丹酚酸B、大黄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17%、0.20%、0.1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3 检测限和定量限

精密吸取橙皮苷、丹酚酸B、大黄酚对照品溶液适量,使用甲醇逐步稀释,至色谱图中上述3种成分的峰高分别为噪音的3倍和10倍,测得橙皮苷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8和1 μg/ml;丹酚酸B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和1.2 μg/ml;大黄酚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和5 μg/ml。

图 2 混合对照品溶液(A)和供试品溶液(B)色谱图

表 3 各成分线性关系

2.6.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批号:41103033 563),并根据“2.1”项色谱条件在 0、2、4、8、24、36 h测定。橙皮苷、丹酚酸B、大黄酚的峰面积的RSD分别为2.01%、2.22%、2.05%,结果表明:供试品在36 h内稳定。

2.6.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批号:41103033 563),平行制备6份,并根据“2.1”项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橙皮苷、丹酚酸B、大黄酚的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7%、2.00%、2.02%,表明系统重复性良好。

2.6.6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肾衰宁溶液1 ml,分别加入100%含量橙皮苷对照品(理论值为 192.02 μg),100% 含量丹酚酸 B对照品(理论值为 62.66 μg),100%含量大黄酚对照品(理论值 35.22 μg),按照“2.2”项平行制备6份,并根据“2.1”的色谱条件进行测量,按照下述公式计算加样回收率,平均加样回收分别为119.20%、84.69%、84.58%。结果见表4。

回收率=(实测量-样品含量)/加入量×100%。

2.6.7 样品含量测定

取10批肾衰宁颗粒,按“2.2”项制备试液,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表5。

3 讨论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在190~400 nm处全波长扫描,盐酸小檗碱、大黄素、大黄酚、丹酚酸B、蜕皮激素、甘草酸、甘草苷、橙皮苷分别在 345、254、254、286、250、237、237、283 nm 处有最大吸收,通过对比分析,在波长254 nm处,上述8种成分具有良好的响应,样品中相邻色谱峰的基线分离可以满足含量检测的要求。因此,选择波长254 nm作为检测波长。

3.2 样品前处理的方法优化

将肾衰宁粉末直接用水溶解后进样,发现样品出峰很少,所测成分在色谱条件下没有吸收。后用 50%、70%、80%的甲醇溶解样品,发现用70%甲醇溶解出峰数最多,且所测成分在此条件下均有吸收,故选择70%甲醇进行样品的前处理。

3.3 流动相的选择

有文献报道,肾衰宁含量测定使用甲醇-0.1%磷酸[13]、乙腈-水-1%甲酸[14]、乙腈-05%磷酸[15]进行90 min的大梯度洗脱,发现色谱峰分不开,且特征峰较少。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乙腈-0.1%甲酸水溶液用作梯度洗脱的流动相,分离出样品中测得的特征峰,特征峰很多,峰形良好。

表 4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表 5 10 批肾衰宁样品中 3 种成分的测定结果

猜你喜欢
肾衰橙皮酚酸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Wnt/β-catenin通路在肾衰康灌肠液抑制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橙皮糖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营养高手”橙皮酱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40例临床护理
橙皮苷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