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探究

2020-05-28 13:47王分秒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防治措施

摘 要 保护性耕作模式在现代玉米种植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耕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种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还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基于此,分析保护性耕作模式及其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5.013

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该种耕作方式在国内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玉米种植产生的影响尤为深远。

1 保护性耕作模式概述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耕种模式,主要借助现代机械设备来实现少耕、免耕,以有效减少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耕种程序及步骤。同时,该模式还利用上茬作物收割后的秸秆和残留物作为下茬农作物种植的肥料,以有效减少化肥等传统肥料的使用量,提高田地的利用率。

该种耕作方式在玉米等作物培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来培育玉米,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本地区土壤的肥力。同时,该种耕作方式还可以有效利用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土壤、水分和其他相关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具体种植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劳動力投入等。但是,保护性耕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病虫害发生,会对玉米的种植质量和产量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2-3]。

2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玉米病虫害的影响

2.1 保护性耕作会导致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复发

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种植玉米,玉米全生命周期的生长环境条件可以得到优化和改进,但同时也会导致其他病虫害滋生。在相对舒适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害的繁殖力会增强,会给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压力。特别是现阶段玉米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秸秆还田,有效利用玉米秸秆,将其埋于地下以后待其腐烂,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病虫害集中暴发,同时也加大了上年同类型病虫害的发生率。

玉米锈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玉米生长影响非常大的一种病害,会造成玉米减产。正如上文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尤其是免耕方法,会促使玉米锈病出现或者扩展。

2.2 保护性耕作可能会导致新的病虫害发生

在保护性耕作措施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新的病虫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玉米产量受到影响。比如,某地玉米种植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时,暴发了灰斑病,并且由此诱发了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在冬季到来时,玉米灰斑病中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存活率较高,导致田地中的玉米大量感染,最终影响到了整个玉米田地的产量和质量。

3 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玉米病虫害问题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新的耕作类型,虽然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土壤水分充足,但是其容易诱发病虫害的特性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原因主要是该耕作模式采用玉米秸秆还田,为一些以腐殖质为食物的病虫害提供了生存的温床,同时还会导致原有土壤中生存的病虫害复发,比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粉病、玉米螟、蚜虫与红蜘蛛等。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如果前期预防不到位,就会导致后期出现大量病虫害。玉米病虫害有很多种类,一旦某种病虫害暴发,玉米的受灾面积就会迅速扩大,造成严重后果。

4 基于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病虫害防治路径

为了能够有效发挥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应用价值,处理好病虫害问题,应当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管控。

4.1 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

玉米品种选择时应当结合种植环境以及生长条件,对拟种植地点进行科学考察,考察内容包括环境条件和水肥情况,以避免各种病虫害对玉米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还应当加强种子用量和施肥频率的管控,使得玉米种植时不因密集而产生病菌,同时抑制病菌扩散。选种与播种时间应当保持一致,播种时合理设计种植区间以及种植密度,并确定施肥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地区的农事规律,及时清除发病植株,做好病害检测[4]。

4.2 玉米保护性耕作时应及时清理杂草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杂草清理工作。在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玉米田间杂草较多,在清除杂草时要合理选择除草剂,避免农药残留。

4.3 加强病虫害防控技术教育培训

各地区农委植保站应当加强思想重视,积极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控防治技术培训,并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广播村村通以及手机微信等平台,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范围,让人们能够清晰认识到玉米病虫害防治以及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需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技站的作用,农技站技术人员应当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分析,对农药的使用进行现场指导,促使广大玉米种植户能够准确把握玉米的正确种植方法,有效防御病虫害[5-6]。通过该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玉米种植的质量以及产量,而且能够增强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玉米耕作的现代化水平。

4.4 强化病虫害检测并做好药物防治工作

1)将包衣技术和苗期田间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与病害预防工作,对玉米生长病症进行综合防治,促进玉米种植期间的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水平。2)强化病虫害检测,尤其是玉米种子播下以后,基于玉米播种的具体时间综合考虑,对田间玉米苗进行病虫害检测,全面了解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类型及其发病特点。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集中观察,一旦发现株体发病应当及时进行防治。如果前期仅少量发病,出现发病迹象但并不严重时可喷洒适量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应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虫害防治,施用浓度为1.5%的辛硫磷颗粒剂。如果玉米植株感病非常严重,应当及时将发病玉米病株摘除。在玉米抽雄吐丝时,用辛硫磷以及吡虫啉等药物与百菌清等混合,防治病虫害,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喷洒,有利于玉米螟以及蚜虫和大小斑病虫害的防治。

5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玉米种植应当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田间情况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预防控制措施,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1] 岳润庆.阳泉市玉米病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2):59.

[2] 宫云涛,杨正严.丹东凤城地区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探索[J].新农村(黑龙江),2013(6):35-36.

[3] 康清华,丁宏斌,张陆海,等.甘肃旱作地区保护性耕作轮作技术模式试验研究[J].当代农机,2015(2):20-21.

[4] 杨有刚,冯涛,张炜.玉米施水播种增加灌水下渗的松土方法和试验[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6):243-247.

[5] 王丽学,张欢,苏玲,等.保护性耕作对玉米出苗率、苗期土壤蓄水量及地温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2):8-12.

[6] 刘晓英.试析保护性耕作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6,36(20):120.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1-12

作者简介:王分秒(1981—),女,云南曲靖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耕作与栽培。E-mail: 742717283@qq.com。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防治措施
我国深松整地机具产品特点及发展方向探讨
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