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2020-05-28 02:29闫冰王欢月
高教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模型构建教学能力

闫冰 王欢月

摘  要:基于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针对我国此领域现有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文章将奈德·赫曼博士提出的“全脑优势”理论模型与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结合研究,构建“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关键词:全脑优势;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0-0017-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facility,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abilit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light of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China,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HBDI put forward by Dr. Hermann with the teaching ability research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constructs a structural model of teaching a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BDI.

Keywords: HBDI;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model construction

高校英語教师由于其所教授科目特点,其教学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出全新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现状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高校英语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不足;高校的英语教师缺乏系统的外语教育理论学习[1];对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创新意识不足,反思能力不强;科研意识淡漠等。因此,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要素的深度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迫在眉睫的发展需求。

一、关于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本研究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关于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93篇。将文献资料中所获得的关于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编码和频次统计,发现关于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词汇共出现332次。按照传统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统计,教学技术领域的词汇共出现171次,专业知识的词汇出现64次,教育科学知识相关词汇出现17次,创新能力23次,师生交往8次,科研能力22次,团队意识7次,职业道德15次,实践教学能力8次,思辨能力2次,团队意识7次。其中,关于专业技能的研究频次最高,约占总要素的50%。

由此可见,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者关注于实际操作型教学能力,而对职业道德、师生关系、教学系统整体认知等方面关注不够。对于教师反思能力、课程发展能力、信息能力、思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新兴能力关注较少,但呈上升趋势。

因此,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目前研究者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呈现以教学领域为主的不平均分配,最为关注的是教学技能;对师生互动、职业道德、教师个人发展、教学热情等情感维度的教学能力研究缺失;对于专业知识能力仅限于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而忽视了对英语基础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分辨、组合、融会贯通的能力,忽视了了解情感维度行业知识的内涵能力。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和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迫切需求,本文将奈德·赫曼博士提出的“全脑优势”理论与我国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结合研究,构建“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互证。由此为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为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评价的实施提供理论性参考。

二、“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初步解读

(一)“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全脑优势”模型由奈德·赫曼(Ned Herrmann)博士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大量实验资料为依据,指明大脑优势是按照“四分脑模式”(图1)的神经心理原则组织起来的:理智本体(Rational Self)、组织本体(Organized Self)、感觉本体(Feeling Self)、实验本体(Experimental Self)。基于全脑模式的“赫曼全脑优势测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同时清楚地知道优弱势造成的原因,进而找到具体可行的策略来突破个人发展瓶颈从而激发未能发挥的潜能。“赫曼全脑优势测评工具”测验法对课题的指导作用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强大作用已获得强力佐证。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要素中的知识、技能与素质三者互为影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外在表征,专业技能是专业知识的应用体现[5]。本研究以“全脑优势”模型作为理论依据,以“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文献资料分析为依托,构建“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图2)。

该模型将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划分为“逻辑”、“组织”、“情感”、“创新”四大维度;将每个维度下的教学能力划分为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大层次。其中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获取和专业技能发展的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专业素养的外显。四大维度下的三大层次互相影响又相互补给,共同构成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结构访谈等多种调研形式确定模型中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具体表征指标共52项。

(二)“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构建的初步解读

本结构模型的构建,主要解决了目前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目前研究者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呈现以教学领域为主的不平均分配,对师生互动、职业道德、教师个人发展、教学热情等情感维度的教学能力研究缺失;忽视专业知识在逻辑维度的发展等。

针对上述问题,本理论模型从“全脑优势”角度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构架。经统计,52项教学能力构成要素指标在各维度所占频率和频次如表1所示。

本模型首先平均了教学能力要素的分配领域,使之在逻辑维度、组织维度、情感维度、创新维度的分布趋于平衡。其次,本结构模型对于以往研究缺失的指标进行了充分、细致的描述。例如,从逻辑和情感两大维度、从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两项二级指标对“职业道德能力”进行了描述;从组织、创新两大维度对“教师个人发展能力”进行描述。再次,本模型强调情感维度行业知识的内涵能力;在情感维度增加“有维护身心健康、调整情绪及自我压力的能力”、“拥有健全的人格,有能力提升个人修养”、“培养个人魅力尊重他人价值观和见解”等指标;最后,本模型强调英语基础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分辨、组合、融会贯通的逻辑能力。

三、“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验证

(一) 研究方法步骤

为验证本教学能力模型的有效性和结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验证。

1. 编制问卷: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深入了解高校英语教师自身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的认知和期望。本课题组根据模型初步构建内容和指标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对52项三级指标进行编码,采问卷以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调查者对每项指标进行1-5分评分,1分为不重要,5分为十分重要。

2. 对问卷进行正式预测,评估问卷数据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剔除不符合条件项。

3. 对问卷内容进行大规模测试,验证问卷最终项,进行信度、结构效度和因子分析。

4. 专家访谈,以确定能力模型结构及各指标的内容效度。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

在小规模正式预测中,研究组采取概率抽样方式,在全省高校范围内进行小规模测试。发放教师问卷40份,回收教师问卷36份,其中有效问卷35份。

使用Window 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结构效度的分析,发现问卷数据具有较高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87。但结构效度较差,KMO值小于0.6。剔除了研究项共同对应值低于0.4的6项指标要素,包括:9. 厘清英语与各学科之间关系、12. 时间管理原则、13. 量化评估学习效果的能力、18. 具有领导意识、29. 处理多元关系和45. 对前沿技术有敏锐观察力。重新调整问卷要素构成,对保留要素46项,并对其进行了重新编码及二次测试,信度及结构效度均达标。

随后,课题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各高校英语教师群体中抽取了180名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对结果进行如下统计分析:

1. 信度分析:使用Window 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信度系数值为0.967,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分析项被删除后的信度系数值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因而说明题项全部均应该保留。说明编制的该问卷各项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结构效度分析:分析项对应的CITC值全部均高于0.3,因而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从所有研究项共同对应值均高于0.4,说明研究项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另外KMO值为0.638,大于0.6,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3. 探索性分析:自动提取9个因子,其方差解释值分别为14.854%、14.068%、13.139%、9.244%、8.808%、5.674%、5.110%、4.799%、4.257%。旋转后积累方差解释率为80.493>50%,说明可提取有效信息。

4. 内容效度分析:为验证“全脑优势结构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有效性,本课题组邀请四所大学的五名教学专家进行访谈,内容包括:(1)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2)对本研究组提出的“全脑优势”结构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框架的合理性提出建议;(3)认定研究组研制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要素构成是否合理或进行调整及补充;(4)对教师评价较低的9项

指标进行逐一考量,确定是否将其纳入模型。

通过对教学专家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从逻辑维度、组织维度、情感维度、创新维度来构建教师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构建二级、三级指标较为合理。应强调专业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它是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先行条件;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知并恪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学能力的外化表现,应予以重视。意识到教学技能是知识和素养的表征,不能将其视为单独个体而忽视其他因素极其内置关系;教师必须具有创新能力,不要将创新束缚于课程、授课模式、授课工具的创新,还应积极探索教师角色的创新、课程定位的创新等体系性创新;教师的人格魅力、个人修养、与同事的良好工作关系以及有效的师生交往对教学效果有巨大促进作用,内化外显力量,应予以重视。

四、讨论与完善

通过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的验证,将模型划分为逻辑、组织、情感、创新四个维度,且每个维度下按照专业素养、專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进行指标分类结构合理。根据教师评测及专家建议,本研究重新考量了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层次划分的逻辑性和整体结构,做出如下调整:

突出各维度专业素养的基础性:在组织维度,强调其组织、协调、变通、发展的能力及意识;在情感维度,强调其理解、接纳及共情能力;在创新维度,强调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化高校教师情感维度的发展,强调个人素养、人格魅力对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重视其外显力量;重新考量“创新维度”涵盖范围,既强调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面的创新,又强调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创新、强化自我发展意识。

在“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模型指标中,保留各维度及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做如下调整:去掉了1. 厘清英语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异同与关系、2. 量化评估学习效果、3. 具有领导意识、领导能力、4. 处理教学过程中多元关系的能力、5. 对前沿技术有敏锐的观察力五项指代不明、相关性较低的指标。将终身学习的能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合并为一项; 在组织维度专业素养能力下增加“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灵活变通的能力”;在创新维度的专业知识能力下增加“能与时俱进地对课程定位、课程作用及内容进行积极思考”;在情感维度专业素养部分增加了对教师“共情能力的要求”,最终在四大维度、三大层面上构建47项三级指标,构成“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

五、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 “全脑优势”视域下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结构合理;2. 通过统计检验表明,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与观测数据间有较好拟合度,信度、效度以及探索性分析等指数优良,可应用于后续研究实践中,也可将其教学能力组成部分进行进一步解构,从而制成相关教学能力评价量表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0-44.

[2]韩琰.高校英语教师能力要素构成及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3(7):94-97.

[3]刘书雷,吕蔚,韩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及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467-470.

[4]李成.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探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3):113-115.

[5]童成涛.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胜任力测评问卷的编制[J].教育论坛,2010(12):113-117.

[6]仲伟合,王巍巍.“国家标准”背景下我国英语类专业教师能力構成与发展体系建设[J].外语界,2016(6):2-8.

猜你喜欢
模型构建教学能力
社会资本视角下行业协会商会能力模型构建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力培训中的应用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高中物理解题的模型构建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