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2020-05-28 09:43龚江芸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龚江芸

摘 要: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即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多维度探究社会问题以及现象;懂得在两难情境中思考并做出正确的抉择。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最终才会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所谓思辨力,即是一种判断力,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做出最符合情境的抉择。拥有思辨能力,也就是拥有冷静处事的能力,有助于个体理解自我、他人以及社会。思辨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而成。因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师生关系,营造思辨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起点,《道德与法治》教学同样如此。站在实际教学的角度,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很多小学生不敢表达真实的感受,也不敢和教师进行自如的沟通。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尽管学生有着各种奇思妙想,但是他们经常用压抑的方式代替表达,这无疑是一种教学遗憾。因为学生的想法,正是思辨萌芽的最佳时机。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师生关系,营造思辨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这些事我来做》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如下动画:故事中的小女孩甜甜,是名副其实的小公主。无论父母多忙,甜甜都只会专心致志地看动画片,真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妈妈看不惯甜甜,想批评甜甜,但是却被姥姥拦住了。姥姥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干这些粗活。故事在此戛然而止,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姥姥说的话对不对?甜甜这样做对吗?随着话题的抛出,课堂鸦雀无声。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教师首先需要端正态度,和颜悦色地告诉学生,“没事,就说说你的真实想法,不用顾虑态度。”于是,三三两两的学生举起手来。有的学生认为,姥姥说的话是对的。因为甜甜还小,等她大了再做家务也可以。如果做不好,还给父母添乱;但是有的学生认为,甜甜也是家里的一分子,当爸爸妈妈在忙碌的时候,甜甜也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因为年龄就置身事外。在这个过程中,当学生发现畅所欲言并不会招致批评,也逐渐敢于说话、敢于质疑,课堂氛围因而热烈起来。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思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以自如表达,而不用担心教师的批评。只有如此,学生才会逐渐打开“话匣子”,思辨能力才会得到萌芽发展。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思辨能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知识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尽管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也应该从理论出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理解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获得提升,进而思辨力也会有所增长。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帮助学生形成环保的理念。在观看了视频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组织一场讨论会,让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说说自己看到的环境污染现象、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避免环境污染,或是应该采取怎样的环保措施。在课堂环保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好方法。比如,每天给书包里装一个袋子,专门装塑料袋、包装纸等垃圾,然后统一在放学后扔在垃圾桶、减少白色污染;在洗手间洗手时,注意关上水龙头,避免水浪费,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小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思维能力,也懂得将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常见的生活现象产生思考、思辨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而且通过联系生活,也会锻炼到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设两难情境,制造思维冲突

思辨,包含的是“思”和“辨”两方面内容。有“思”无“辨”不行,有“辨”无“思”更不行。只有既“思”且“辨”,才能真正提升思维能力。思辨,指的是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辩证态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两难情境”,人为地制造思维冲突,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才会逐步提高思辨水平。

例如,在教学《选举产生班委会》,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班委会的功能,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的两难情境:首先,教师打开学生制作的课件,然后向学生抛出一个案例。案例中,小明和小兰是关系很好的朋友。最近小明打算竞选班干部,为此他做出了很多“努力”。小明知道班主任决定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择班干部,候选人除他以外,还有小军、小智、小周、大兵四个人。为了“脱颖而出”,小明用零食、帮别人抄作业等手段贿赂了很多同学。这天,小明送给小兰一本书,让小兰投自己一票。看到小明的作为,小兰陷入了沉思。请问,小兰应不应该向老师举报小明的所作所为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发了课堂讨论的热潮。有的学生认为,竞选班干部全凭个人能力,小明这样做违反了竞选的公平性和民主性,小兰应该向教师举报;还有的学生认为,小兰和小明是朋友,怎么能“背后捅刀子”呢?还有的学生认为,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需要承担班级事务。小明如果很有能力,就不需要贿赂同学,如果小兰保持沉默,不是同流合污是什么呢?学生都提出了很多观点,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班委会的功能以及职责,小明行为的错误之处以及小兰的正确做法。在教师的话语中,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两难情境,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最佳渠道。如果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两难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核心阵地,想要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思辨空间、联系学生的生活、为学生人为制造两难情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参考文献:

[1]冉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95.

[1]王林.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19(12):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小学)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