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技艺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020-05-29 02:43李家丽陈文成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草木染色技艺

邢 磊,李家丽,陈文成*

(1.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应用设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3)

包装与其他造物种类和行为一样,是人类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规划、方案等创造性活动[1]。作为人类造物体系中的一部分,包装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着用户对产品的评价、选择以及购买欲望,而且也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播和设计理念的创新。当下传统文化元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包装设计中,但有着悠久历史和天然环保特点的“草木染”技艺,目前主要应用在服饰设计以及文创产品设计方面。通过对草木染技艺的研究,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加工创新,将其运用到当下包装设计领域,对提升产品包装形象、丰富包装情感表达、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绿色设计理念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草木染技艺特色

顾名思义,“草木染”即是从草木一类的天然植物中提取染料进行染色的一种技艺。《周礼·地官》司徒之属中有一官职称为“掌染草”,即掌管用于染色的草木[2]。可见,中国古代早已掌握了草木染的技术。这种古老的染色技法天然环保,染色后细腻柔和,清新雅致的色彩是化学染料所无法表现的。

(一)天然的染色材料

我国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植物染色提供了材料上的可能。《诗经》有云:“终朝采兰,不盈一襜。”意思就是说用整个早朝的时间去采集兰草(见图1,图片摘自搜狐时尚),还不能装满一个衣兜那么多。可见早在西周至春秋时期,祖先已经有意识地采集能够染色的植物。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以及科技条件的限制,能够采集到的数量非常少。随着时代以及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到了战国以后,由于农业技术和药物知识的增长,有些重要的染料植物如兰、茜、茈、卮等均已进行人工栽培,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作物了[3]。至唐宋时期草木染材料已经相当丰富,可用于染色的植物已达几十种。《唐六典》载:“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不仅说明了草木染料是当时主要的着色原料,远比其他天然染料应用广泛,还指出采摘要有特定的“时月”[4]。20 世纪初,随着工业文明的进步而发明的化学染料因其成本低、染色效率高且不易褪色等特点逐渐占据了染色市场,但环境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也随之而来。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天然植物染料所带来的优势并逐渐引起重视,这也为草木染技艺在包装设计中应用铺垫了认识基础。

图1 兰草,亦称蓝草、板蓝,“蓝染”的主要材料

(二)丰富的图案造型

草木染在染制过程中可以将织物全部浸染,也可以运用扎染的方法塑造出丰富的造型。一般来讲,通过扎染手法进行的草木染可以运用自由扎系手法染出自由偶发的效果(如图2,图片摘自站酷网用户SharkXD)。这种染色方法随机性较强,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另一方面,通过对具象图案的概括归纳,可以提炼出抽象造型。经过了人为加工的抽象造型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富有装饰意味,从简单的八角形、菱形造型到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云气纹、龙凤纹等吉祥图案,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运用组合造型的手法,将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同时组合在一幅画面中。组合造型的图案要求组合内容自然贴切、形式多样、结构严谨、疏密适宜、丰富耐看[5]。通过多种图案造型手法,体现出草木染技艺高度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造型特色。

图2 草木染的自然随机效果

(三)细腻的自然色彩

色彩能直观地表达艺术作品的情绪。中国民间色彩搭配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以色扶形”,草木染通过晕层染色、多次染色等手法传达出细腻柔和、含蓄自然的美感。随着中国草木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能够用植物染料染出的颜色由《诗经》中记载的绯红、玄黄等七种颜色到清代的《雪宦绣谱》中记载的传统刺绣线的色彩已经达到了七百余种。应该说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色技术和色彩审美都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还大量出口天然染料染,中国的染色技术经验也跟随丝绸一同流传到世界各地[6]。从汉代出土的纺织物(图3、图4,图片摘自张晓霞著《中国古代染织纹样史》)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草木染色不仅色彩鲜艳丰富,而且色牢度高,历经千年而不褪色。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草木染独有的天然色彩魅力。

图3 乘云绣绢(西汉: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

图4 安乐如意长寿无极锦(东汉:新疆民丰尼雅出土)

(四)深厚的技艺底蕴

草木染不仅是一种染色技艺,而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尚书·益稷》中有云:“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五色”能够成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核心,也是与草木染工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人用植物染色来体现服制等级,以不同的冠冕服色规制确定不同的社会等级以及行为规范。如秦尚黑,尔后的两汉逐渐由尚黑变为红紫,也就出现了由秦时的帝王着黑色而东汉小吏着黑色的演变。另外,草木染的制作过程是一种技术性行为,而染后的织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还颇具艺术性,不仅是技术的产物同样也是艺术的作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的进步,审美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技术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传统造物思想的内涵。

二、草木染应用于包装设计的原则

(一)绿色原则

绿色设计理念以健康环保为基本原则,强调在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下的效率最大化。随着绿色设计理念被更多人接受,包装设计中也出现了适度适量、可二次使用、可回收降解等绿色设计方法。众所周知,草木染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天然植物获取染料进行染色。草木本身即是无毒无害的,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包装的绿色环保。将草木染技艺运用于包装材质上,既能保证包装的色彩与形制,还能保证产品不受包装材料的污染。同时,用于染色的植物,有不少还有着一定的药用,例如蓝草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其根部被制成治疗感冒的药物“板蓝根”,由此可以尝试将草木染中的蓝染技艺运用到药品的包装设计中。我国是一个“包装大国”,尤其是因为过度包装产生的垃圾尤为严重,在处理这些垃圾时亦有可能产生新的环境污染。这一现象的出现,恰恰反映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和人文环境下,商品已经走入了现代包装的误区[7]。要解决因包装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草木染技艺的运用,可以为绿色包装提供新的思路。

(二)“零废弃”原则

“Zero Waste”直译为“零废弃、零浪费、零垃圾”,目的在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加以他用,最低限度地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资源使用率。“Zero Waste”最早在耶鲁大学化学博士保罗·帕尔默(Paul Palmer)成立的公司“Zero Waste Systems Inc.”中出现,此后于2002年成立了零废物国际联盟(ZWIA)。“零废弃”设计即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减少设计中出现边角料,将材料全部运用到设计中去,物尽其用。包装设计中运用零废弃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装设计的制作过程将所有的物料都合理化运用,不出现边角料。另一方面包装拆卸后可做他用,可周而复始循环利用。在这一点上草木染织物有着天然的优势。以草木染染成的织物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装饰功能,起到装饰作用。另外以草木染织物制成的包装袋不仅可以作为产品的外包装,还可以作为手提袋继续使用,秉承了可持续设计理念。

(三)统一原则

一件优秀的包装作品必然是包装与产品的有机统一,包装作为辅助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产品,将产品的性能、特点、优势更好地传递给用户,从而激发消费欲望,达成销售。如果包装设计一味强调包装的特点而忽视了产品本身就会造成喧宾夺主。将草木染技艺运用到包装设计中,首先要与产品特色相统一。传统草木染技艺有着很强的民族特色,在与产品本身进行匹配时要考虑同样有民族特色产品,不能混用,这样才能保证形式与内容的美感统一。其次包装本身不能突出于产品而存在。草木染技艺在包装设计中应用时如果过于强调传统价值就会造成产品本身价值的缺失。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掌握好产品本身和草木染技艺相结合的“度”,保证产品本身处在主要位置。

三、草木染应用于包装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设计定位

包装是产品的一部分,同产品一样,要有准确的设计定位,设计师要明确包装是定位于一个什么样的消费层次上[8]。可以看到,当前的草木染技艺所呈现的艺术风格过于单一,运用于包装设计时面对不同消费水平的用户往往会出现设计定位不清晰的问题。技术是固定的,但艺术表现是多样的。这就要求设计师深入理解草木染技艺的内涵,运用草木染技艺进行包装设计时大胆创新,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不断丰富草木染技艺表现的主题,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

(二)坚持用户为本

草木染技艺已经传承了千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包装设计”真正作为一个名词出现在国人视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近代包装设计是从新艺术运动中发展而来,“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直接影响了建筑、家具、服装、机械产品、平面设计以及字体设计,更推动了包装设计风格、形式的转型与创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包装设计,并促进了现代包装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因素——商标的诞生[9]。从两者的功能性上看,草木染更多地是要表达艺术理念,注重艺术审美;而包装设计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在满足了实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虽然二者在艺术与设计的范围内有所交集,但从艺术与技术的角度出发,还是要通过技术手段以满足用户实用需求为主。一方面满足用户对产品和包装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从感性工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用户情感化的需求。

(三)控制生产成本

近年来,草木染技艺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有较大提高,草木染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并且如印染红色使用的苏木、印染黄色的姜黄,作为中药材比化学染料在价格上更加昂贵。将草木染技艺用于包装设计,无形中增加了产品包装的成本,造成部分用户无法接受产品价格而影响销量。包装设计在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包装本身的价值所在。物品的品牌效应因包装而稳定和扩展,而包装的独特性、标识性、文化性又因物品而反应其定位和层次[10]。设计师在设计时应注意不要过度强调草木染的包装属性,应根据产品精准定位,抓住细分人群选择合适的草木染材料进行设计。

四、草木染在包装设计中主要元素的应用

(一)色彩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对于化学染料来讲,草木染染料的色彩更加恬淡含蓄,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这里的恬淡含蓄是一种不加多余装饰、完全由内在而发审美情趣。草木染的色彩没有强烈的对比,明度高而纯度低,将其运用到包装设计当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包装外观的层次感和精致感,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在包装设计中可以将各种色彩组成一套系列(如图5,图片摘自站酷网用户王智髜),也可以在一件包装中尝试多种色彩的共存。

图5 “不染”—草木染文化推广设计

图6 蓝染麻布拼布抽绳袋

(二)纹饰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草木染技艺中染出的纹路有两种,一种是随机偶发的纹路,如通过自由的扎、捆、绑之后染色形成的纹路;另一种是人为的、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纹路,例如通过规则的折叠、有造型的木片染出规则的造型。草木染的纹饰自然生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包装设计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既要传承民族艺术的特色,又要进行大胆地创新。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包装设计,其核心在于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传承和超越才是顺势而合之道[11]。将草木染技艺与“新造型主义”艺术风格结合(如图6,图片摘自想去网用户南山草木染),设计出如几何分割样式的包装设计作品是一种新颖的创意形式。

(三)意境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图7 月光宝盒(中秋礼手工草木染土布刺绣高档复古创意礼品)

草木染技艺染出的织物,有着空灵朴拙之意境。这里的空灵朴拙,不是让人放弃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一种心灵通透与身无外物,一种大巧若拙、返璞归真的境界。包装设计中的空灵与朴拙,就是放弃繁杂的人工雕琢与过分的修饰,真正让用户的注意力转移到产品本身。草木染所用的织物,也应以天然材质为主,尽量体现织物的自然形态与原生质地,达到烘托产品的目的。以月饼礼盒为例,月饼本身就有着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境。一家人团聚月下食饼,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圆”之情。如在月饼礼盒包装中用运用草木染技艺做成的外包装(如图7,图片摘自站酷网用户王丹青爱手创),自然优雅,简质朴拙,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结语

将草木染技艺运用于包装设计尚处在探索阶段。随着绿色、可持续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及传统文化不断创新,将会有越来越多地草木染包装设计和尝试。但同时也应看到,草木染技艺运用于包装设计中还存在着定位不清、成本过高等问题,需要设计师在保证实用功能、包装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包装风格上的创新以及与其他艺术风格的结合。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猜你喜欢
草木染色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若干Mycielski图的邻点扩展和可区别全染色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草木深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