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5-29 03:06岩,郭
河北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纳洛酮醒脑

刘 岩,郭 琰

(陕西省西安北环医院急诊科,陕西 西安 710032)

临床上,急性酒精中毒非常常见,尤其是在近年来发病率有着明显的提高。所谓急性酒精中毒,主要是患者由于在短时间摄入过量的酒精而导致的身体的机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不仅损害神经系统,同时也会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影响心血管系统造成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不良影响[1]。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来说,其心血管系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不良反应,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2],本研究遂选取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寻求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救治效果。我院在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纳洛酮和醒脑静,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共包括130例。患者开始饮酒到就诊的时间在0.5~3h之间。在入院前,都有过量饮酒的历史。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对患者进行等级的划分,其中,轻中度中毒患者为60例,重度中毒患者为70例。对于轻中度中毒组,包括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例,主要是出现了语无伦次,自控力相对较差;而对于重度中毒组患者,包括了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8例,主要是出现了面色苍白,瞳孔出现了明显缩小,甚至有部分的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休克。将两组患者进行分层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治疗组患者,包括了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7±8.3)岁,其中重度患者与轻中度重度患者分别包括了33例和32例;而对于对照组,包括了男性患者为58例,女性患者为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4±9.7)岁,其中重度患者与轻中度重度患者分别包括了37例和2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符合以下标准的纳入本次研究: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标准相符。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呕吐以及昏睡和昏迷,患者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低血压、心电图所示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各种心动过速以及呼吸困难,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出现以下情况排除本次研究:患者的肺功能具有严重的病变;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对治疗的药物过敏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就诊治疗时,首先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吸氧,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等。

1.2.1 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314)。主要是运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第一次静脉助推,计量为0.4~0.8mg,而后静脉滴注,计量为0.8~1.2mg,并加入250mL的葡萄糖;而对于重度患者来说,首次静脉助推的计量为0.4~0.8mg,而后静脉滴注的计量为0.8~1.2mg,直到患者神志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

1.2.2 对于治疗者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639)20mL+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下的效果进行相应对比比较和分析。根据所治疗的情况分为治愈以及有效和无效三种情况[3]。其中治愈主要指的是患者的中毒情况完全缓解,心律失常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运动功能以及意识和语言等均已经正常;有效主要指的是患者的情况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意识和语言等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而无效主要指的是患者的中毒情况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甚至出现了加重的情况,心律失常没有得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意识和语言水平等没有任何的缓解,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加重。有效率是有效与治愈的患者人数除以总人数。

1.3.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

1.3.3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

1.3.4 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和神志清醒时间,并进行比较。

1.3.5 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主要是运用SPSS18.0进行,对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卡方和独立样本t检验,置信区间为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治疗组明显较高(92.31%VS70.77%)(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58.88±14.13)min(P<0.05),对照组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显著较治疗组延长(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药物起效时间为(38.74±5.25)min,显著较对照组缩短(P<0.05),同时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时间也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比较:治疗组在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为(80.23±10.25)min,治疗组无论在兴奋及共济失调症状消失时间及神志清醒时间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时间比较

2.5 两组安全性比较:治疗组在治疗中,出现心悸6例,低血压1例,恶心、呕吐3例,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 论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的人群逐渐增加,这也导致了我国的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于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危害更加严重,其一旦出现酒精中毒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抑制,呼吸困难,血压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4]。患者出现酒精中毒时,会严重的损害心肌细胞的细胞膜,对心肌的自律性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延长了心肌的复极的时间,进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塞,危及生命[5]。

纳洛酮,其是阿片样受体拮抗剂的一种,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合成,具有一定的非特异性,对于内啡肽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脑啡肽等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阻断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的有效结合;对心血管迷走神经起抑制作用,能够较为有效的改善呼吸的衰竭情况,明显的增加心输出量,使得脑部的供血有效增加,在改善循环以及兴奋呼吸上能够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6]。另外,纳洛酮能够使得β-内啡肽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能够使得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比值明显升高,明显的减轻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使得酒精在体内能够更加快速的进行转化。在临床上对于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纳洛酮的效果已经是得到了有效的证实。而对于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是包括了冰片以及栀子和郁金等,同时要包括了一定的具有醒脑功能的麝香,能够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效果[7]。

通过研究发现,纳洛酮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包括了心律失常以及恶心和血压升高等,患者在服药后的5min可能出现惊颤发抖的情况,而运用联合给药的方式,能够使得不良反应有效减少。本研究显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治疗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1%,而单纯采用纳洛酮治疗的对照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54%,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纳洛酮的不良反应,同时由于两种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抗酒精中毒,起到了很好的协同效果,其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用纳洛酮治疗的对照组,本研究治疗组的有效率达有效率为92.31%,而对照组有效率仅为70.77%,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同时因为药物联合应用,缩短了药物起效时间,同时酒精中毒的一系列副反应如兴奋及共济失调及神志不清醒,都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改善时间明显缩短。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在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作用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合并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改善酒精中毒引起的一系列副反应,同时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纳洛酮醒脑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