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在山巅

2020-05-29 08:19
大众摄影 2020年4期
关键词:豹子华北物种

几十年前曾以毛皮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野生豹子,如今已经成为濒危物种,而两三年来,网络上慢慢流传着很多豹子及其他各类野生动物的照片,网友们每日刷屏“云撸豹”,时刻关注它们的生存状态,并为区域保护募捐。这些动物的影像故事,来自环保组织猫盟。

猫盟萌芽于山西和顺的三北猫科动物研究所,最初由宋大昭等三人组成,是一家以科学保护中国本土野生猫科动物为使命的非营利组织。他们通过现状评估、实地保护、科普传播及公众倡导,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在微博与微信上搜索“猫盟”,会看到很多野生豹子的故事,其中的“明星”是生活在太行山区的一些有具体编号的豹子,例如“M4”。历史上的太行山区,包括北京周边,广泛分布着华北豹。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和破坏,华北豹已几乎从太行山消失。豹是华北地区食物链的顶级物种,代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程度,如能以华北豹种群恢复为契机,通过明星物种保护带动区域生态修复,打开华北地区的环保新局面,这一行动无疑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正是这个时代政府与社会的其同诉求,怎样确定山中有豹?怎样让豹的故事为公众所知?影像自然是最有力的工具。

猫盟从2008年开始影像采集工作,最重要的影像来自红外感应相机。红外感应相机道理简单,一个定焦镜头,利用动物的体温感应触发快门进行拍摄,安装时的目标是把动物拍完整、拍清晰,根据环境预想好构图,但其中专业性的要求,是要知道在哪里安装相机?这需要对野生动物习性非常了解。猫盟的机构中有四五个人具有专业知识,加上招募的山区志愿者,现在有一支十余人的影像采集团队,他们上山行走,根据经验在复杂的山林中找到动物活动的地方:兽道、水塘、山脊、岩石。在山西、河北、北京的太行山区域中,他们布置了三百多部红外感应相机,相机的分布自有规律。金钱豹的调查,会将区域分为若干个2平方公里的网格,每个网格1-2台相机,另外一些物种则以1平方公里为网格。

新龙县的森林里,一只豹在夜间活动。

影像采集工作已进行了十多年,素材量非常大,整理工作很重要。首先根據时间进行备份,然后根据物种和地点做文件管理系统,最后会生成表格和数据库,每张照片和视频都会有字段项,包含时间、地点、经纬度、物种、行为、数量。通过这个数据库,就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科学地认知动物种群近年来在山区的生存和迁徙状态。

从科研角度来讲,这些影像首先是记录动物状态的数据,从传播和公众倡导角度来说,影像则是绝佳的素材,可以用来鲜活地讲述动物的生存故事。猫盟会将影像分享给政府和林业部门和电视台的相关栏目,只要是用于宣传野生动物保护。这几年,从政府到社会层面,对华北豹的认知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并形成了共识,这是猫盟最大的成就。

最初的猫盟由宋大昭等三人组成,现在的机构由来自不同行业的十个人构成,其中多人具有生物学或环保专业背景。目前中国共确认本土野生猫科动物12种,是全世界种群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宋大昭看来,就物种多样性角度来说,中国比欧洲和北美都更好,而且从国家层面到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都很重视。支撑他们做下去的不是靠信念,而是管理。“我们就是在做喜欢的事情,而且有社会效益,是可以做得下去的。有这样的政策环境,在中国做环境保护是很有希望的。”

甘孜州的豹活动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叶森林地带。

一只华北豹在太行山的山脊上悠闲地躺着晒太阳。

就物种多样性角度来说,中国比欧洲和北美都更好,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让华北豹回家,是看得到希望的。

——猫盟创始人之一 宋大昭

一只马麝站在新龙县海拔4500米的高山上。

雪豹行走在石渠的高山上,灰白色的皮毛和岩石融为一体。

狼在夏天喜欢单独活动,新龙的森林是狼喜欢的地方。

雄性岩羊的大角非常威武。

小五台山的赤狐,它们就生活在北京的周边。

猜你喜欢
豹子华北物种
吃光入侵物种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那只天真的豹子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百里挑一的小豹子
电咖再造新物种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