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05-29 09:05陆玉楠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方城县晋升农技

陆玉楠

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中国人能否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及农业农村经济能否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为了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针对方城县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的客观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一、农业县情

方城是一个农业大县,有耕地面积165万亩,全县总人口113.32万,其中农村总人口92.32万,农业劳动力27万,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油料生产县。小麦、玉米、花生是该县的三大主导产业,多年来,它们的种植面积分别在110万亩、54万亩和60万亩左右。粮食、油料连年分别稳定在13亿斤、4.8亿斤以上,为方城县的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人才队伍现状

方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总体上比较健全,且机构设置相对科学合理。全县县、乡机构共22个,其中,财政差供单位4个,财政全供单位18个。全供单位含县级9个,乡镇级9个,基本涵盖了种植业、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行政管理等方面;县级9个农技推广事业单位和9个乡镇区域站,均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县乡两级实有人数198人,核定编制168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差供单位含劳动力转移中心和两个蚕场、一个农场(简称蚕农三场),实有人数116人,核定编制88人,无专业技术人员。

三、存在问题

(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足

1.财政全供单位。县级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68人,实有人数198人,其中非专业技术人员151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非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大,占编占岗。专业技术人员中也只有25人为农业院校毕业的,22人为通过在职教育、转干、晋升职称而来,工作能力较差。同时,这些人也呈知识老、年龄老、人员老的“三老”结构。具体情况是:大专以上学历19人,占40%,中专学历28人,占60%;中级以上职称26人,占55%,初级职称18人,占38%,初级职称以下3人;50岁以上16人,占34%,40~50岁以上25人,占53.5%,35~38岁4人,占8.5%,35岁以下无一人。另据人事档案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方城县农业局系统真正从农业院校毕业进人的仅3人,且均为中专学历。以上诸多问题,存在着农技推广队伍后继乏人的风险。根据人才队伍现状和现行退休政策,5年以后技术人员将减员到37人,10年后将减员到24人。

按照国家、省、市农业部门要求及农技推广工作的需求,每万亩耕地需要农业技术人员1名,全县有170人左右才能满足需求,而目前仅有47人,相差12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农技推广的需求。

2.财政差供单位。差供事业单位除劳动力转移中心外均为生产单位。20年前,每个单位至少有两名技术人员从事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为良种繁育等工作起到了应有的作用。2003年以来,受单位效益、人事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技术人员待遇难以落实,原有技术人员陆续调出或退休,补充不进新人员,因此从2008年开始,蚕农三场就已处于无技术人员的尴尬境地,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

(二)事业编制有限,人员补充困难

县级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核定编制数为168人,实有人数为198人,超编30人;蚕农三场、劳动力转移中心4个差供事业单位核定编制数为88人,实有人数为116人,超编28人。全供及差供单位共超编58人。超编人员的消化,目前只能靠退休和自然减员,按照现有人员年龄状况大约需20年才能完全消化掉超编人员。根据上述情况及满编不进人的原则,近20年来农业局都进不了人,技术人员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补充。

(三)现行职称评聘政策不尽科学合理,挫伤积极性

当前事业单位执行的职称评聘政策,是根据技术人员总数,按人员比例设置岗位,高中级岗位比例偏低。尽管近年来人事劳动部门给予了一定照顾,不断提高中高级职称比例,但仍有一些具备晋升高中级职称条件的技术人员不能晋升相应级别的职称,不利于农技推广服务人才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40岁以下人员不仅因岗位数量限制不能晋升职称,还承担着工作上的重任务,严重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进而直接影响农业事业发展,影响农业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

四、对策建议

强化培训。强化农技人员能力培训,知识更新,提高业务能力。建议县财政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列支专项经费,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有目的、针对性地促进业务知识更新,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学习业务、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以解决知识陈旧、老化的问题。现有的技术人员大多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毕业的,基本都存在知识老化问题,应每年都对他们进行培训学习。比如特殊岗位人员可派往河南农大、河南省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系统培训,而一般岗位人员可聘请专家现场给予指导。

提高待遇。调动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加农技人员工作经费、工资、福利待遇,取消职称晋升比例,降低晋升门槛,能晋则晋,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由于县财力有限,农技人员尚未执行下乡补助政策,福利几乎没有,工资执行标准偏低,实施的补助项目,也因贫困县而被整合;由于职称晋升有比例限制,具备晋升条件的不能全部晋升职称,如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共有6名技术人员,1名高级,3名中级,2名助理,存在着中级不能晋高级,助理不能晋中级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待遇,废除职称晋升比例政策,打通职称晋升通道。

增加编制。根据目前人才队伍现状,建議增加专业人才事业编制,把技术人员编制与非技术人员编制分开,全供与差供事业编制分开。并严把进人关,优先吸纳亟需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逐步解决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补充人员可通过公开招录的形式。建议每年招录3~5人,加快人才资源更新,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梯队。

(作者单位:河南省方城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方城县晋升农技
腐败潜伏期官员何以得到晋升:基于干部任用权的分析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方城县
方城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查
方城县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