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2020-05-29 09:05李蕾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高校思政

李蕾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师作为国家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知识经济的进步、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给高校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一定冲击,为高校的思想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困难,需要从国家制度、高校管理、思政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层面进行变革,强化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时代适应性。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实现国家的持续性发展,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教育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凝聚民心、维护国家安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高校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升其传播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同时,改革开放在我国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错误观念有所抬头,甚至在部分学生头脑中,“义”与“利”在个体价值观念中的矛盾激化,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兴起,成为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一大挑战,迫切需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入学门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大学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教育对象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教育客体的同时增加了教育的难度。传统思想政治教师的标准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掌控,忽视了教师思想政治心理、素养和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考核,使得思政教育实效性不强。因此,国家对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现代性的转化,对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方式

在深化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不断推出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活动,并充分利用节日或重要事件节点,开展高校思政教育主题活动,同时,利用网络、自媒体等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思政教育的浓厚氛围。但是,高校思政教育成效仍然不够明显,其方式较为单一是导致思政教育成效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开放性的社交空间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思想教育方式相冲突,网络的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在学生思想引导和行为塑造中的权威性,网上充斥的多元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加之大学生作为网络高频使用群体,对其有较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感,网络信息的亲和力是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必须提升网络运用能力,丰富思政课堂教育方式,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作用的基础上,开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运用网络、自媒体等多种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我国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家从政策出台方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为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建设和发展进行了高标准的评价和监管,对高校优秀思政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为思政教师权益的维护提供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此外,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教师业务的培训工作,思政教师协会的成立,为解决教师教育问题、交流教育心得、提升教育技巧提供了专业化平台,一批优秀思政教师的涌现,为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高校思政教师的整体素养的提升,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强烈,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能够进行适时的更新和调整,注意实现思政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依旧存在问题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高校思政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科学化。从高校思政教师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学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和学缘单一的问题。思政教育专业教师入职门槛较低,存在着跨专业教学的问题,还有兼顾其他学科教学的,这是导致思政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即使专业的思政教师,也存在着学缘单一的问题,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要想开拓创新,需要不断自我革新与实践。再加之缺乏专业的教师培训,使得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无法灵活应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变革,自我提升动力不足,所讲授的东西不能很好地贴近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导致思政学科教育只局限于理论的肤浅传播,缺乏深入挖掘和社会实践,教育方式流于形式,过于呆板。

三、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素质

1.提升教师思想素质

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思政教师最基本的素养,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发展方向,服从和服务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立人行事之本,遵守法律和公德,正确认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公道正派的处事原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扎实的知识储备影响人、坚定的人生信念感染人、崇高的道德品质鼓舞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内容,认同教育理念,了解教育客体的知识情感和技能需求,能够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此外,高校思政教师还要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提升思政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彰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性活动,在物质财富生产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科學高校管理

1.稳定思政教师队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关乎高校的发展前途,思政教师不仅是学生思想引导的主力,还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者,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落实党中央的思想政治战略部署,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肯定思政教师在高校文化建设和大学生“三观”树立中的积极作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选拔和配备政治坚定、思想素质高、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思政专职教师从事思政教育,并在职称评审、评优评选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适当向思政教师倾斜,提高他们的待遇及收入,增强其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提升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2.强化思政教师管理

一方面,提高教师选拔任用标准,严格教师资格审批手续,打破思政教师专业调剂的用人限制,将本校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拓宽思政教师任用渠道,强化思政教师理论和实践考核,完善思政教师的教育成效评价考核机制,实现教育成效与经济收入的同步提高。建立健全思政教师的培训制度,制定教育目标,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效的人才交流机制,为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优化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对思政教师的工作内容作出合理的分配,权责分明,强化思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提升专业化水平。

四、结 语

总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其队伍建设应该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能力的重要指标。相信在教师、学校、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定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贝贝.云南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14):215-216.

[2]黄妃.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8):136-137.

(作者单位:新疆哈密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高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