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20-05-29 09:05郭西燕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潍坊文化遗产物质

郭西燕

摘 要: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诸多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刻不容缓,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传承;保护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农耕文化的进化历程中,华夏56个民族共同造就了五彩缤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脉络,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美妙动听的民俗音乐、丰富多彩的民间技艺、动人曲折的神奇故事,形成了一个地区的独特印记。而潍坊这座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潍坊的风筝到诸城派古琴,从高密的扑灰年画到高密的剪纸,从昌邑的小章竹马到青州的花键再到高密的秧歌,从柳毅传说到秃尾巴老李传说再到公冶长传说,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璀璨的传统,更给我们带来了厚重文化底蕴的震撼。

一、潍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潍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种类丰富,体现民间传统技艺和民间美术的有:始于2000多年前,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形象生动、扎糊精巧的美术与工艺完美结合的潍坊风筝;始于清末,以桃核为材料,利用其自然麻纹巧妙地雕刻出各种生动景物的核雕;始于清代中叶,结合镶嵌、雕刻、绘画与铸造技法,复制仿造古代青铜器的仿古青铜器工艺;始于明末,画面充满勤劳幽默、粗犷豪放民风,用传统方式手工制作的潍坊木版年画;始于清康熙年间,比照古代青铜器的金银错工艺的红木嵌银;以及有在物体上用烙铁熨出烙痕的烙画,与葫芦融为一体的葫芦烙画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潍坊地区的非遗文化始于民间,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又极具生活气息,体现出了民间的生活水平,具有实用性;同时,潍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比较丰富,传承相对比较完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分析

(一)传承困难,传承人才断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传承出现断层,后继乏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传承人的年龄老龄化问题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代传承人也到耄耋之年,年老体弱,传承活动也力不从心。第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现代社会充斥着一种深受年轻人喜欢的快餐文化,而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悖,与其他职业相比,非遗传承缺乏吸引力。同时,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如果仅仅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学习,将难以实现传承的目的。而且,在传承的机制和观念上,还是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主,甚至受传统观念影响,保持着“传内不传外”的思想,这些都加重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

(二)传承人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有些传承人的思想陈旧落后,因循守旧,与快速发展的时代脱钩,死抱前人规矩,原地踏步、故步自封。这些陈旧的观念制约了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了非遗文化产业的衰退乃至逐渐消失。

(三)经济困难,传承难以维持

传承人生计困难,既有非遗产业的自身原因,也有因社會环境变迁而产生的外部客观原因。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承人很难凭借其传统技艺维持基本的生活。因此,各省(市、自治区)根据《非遗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本地区针对不同等级的传承人的资金补助标准。这些补助虽然可以对经济困难的传承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改善,但不能从根本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政府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单单靠“输血型”保护,短期内可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同时也容易滋生传承人靠、等、要的思想,对传承人的自身发展不利。长期来看,还是要将“输血型”转变为“造血型”,由政府引导,推动传承人的自主发展,建立“非遗”市场利益机制,加快形成“非遗”产业的发展保障机制。

三、地方高校的特殊使命

不同的地域文化产生了不同的非物质文化,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具有共识性和民族性。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有着显著的优势,它拥有众多的人力资源,作为主阵地,肩负有促进和引领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系统地研究、整理非物质文化,并将其进行教学资源的转化,结合学校教学,传播非物质文化,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地方高校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可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与老一辈非遗传承人一起推动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谢鸣.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困境和保护策略[J].参花,2018,6.

[2]蔡吉秋.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大众文艺,2017,9.

[3]段笔耕等.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探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7,9.

[4]陈文.十笏园,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境界——写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开园四周年之际[J].走向世界,2019,4.

[5]刘阳.潍坊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6]汤虹.地方高校对本土非遗传承途径的探索——以“ 冯派”花鼓灯进高校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7]王磊.非遗视角下淮河流域柳编工艺与活态传承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5.

[8]谢兴华.论地方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以巴塘孩子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9,5.

[9]万若冰等.东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现状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1.

(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潍坊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筝”艳潍坊四月天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文化遗产保护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