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

2020-05-29 19:10陈晓艳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合理运用历史教学初中

摘 要:史料是丰富初中历史教学内涵,延伸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其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真正的发挥史料知识的作用,还需要合理的应用史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史料的价值与作用。本文尝试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寻找合适的运用方法,以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知识;合理运用

历史是初中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做好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关键性内容。史料知识融入初中历史课堂上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体验,那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究竟该如何做好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呢?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究。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的运用史料知识

史料知识的运用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在应用史料知识,拓宽教学知识点时,要注意史料知识的选择,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展现历史这门课程的魅力和价值所在。然而,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史料知识时,并没有真正的理清教学内容与史料之间的关系,应用史料知识时显得比较盲目,没有找准教学的重难点灵活的运用史料知识,史料知识的选择脱离了课本,这样的应用方法,最终不但无法起到应用的辅助教学作用,反而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迷失在了浩如烟海的史料知识中,难以找到学习的重点所在。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

(二)史料知识内容枯燥无趣

不同史料知识在课堂上应用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同的,史料知识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选择史料知识时,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史料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学习历史的欲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史料的价值和作用,在选择史料时,多是直接照搬一些历史书上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具有探索价值,但是内容晦涩难懂,而且大多以文言文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史料知识时难度大,其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大幅度降低,“史料知识”也可谓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合理运用的策略

(一)以课本为基础,灵活选取史料知识

史料知识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教学内容,教师之所以在课堂上应用史料知识根本性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在选择史料知识时,教师就应当学会以课本为基础,选择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史料知识。比如说,在教学“灿烂的青铜文明”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将司母戊大方鼎这一珍贵历史文物被发现的史料知识,借助视频以及图片等资料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使他们在欣赏巧夺天工的青铜器的同时,畅想在科技以及各种工业技术高度匮乏的商朝,广大劳动人民是如何凭借自身的智慧创造出了形式优美、古朴大方的司母戊大方鼎,然后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之上,使学生认识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在我国古代青铜文明之灿烂,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当然,在以课本为基础,选择史料知识时,教师也应当注意史料的选择并非是越多越好,史料知识过多,可能会淡化教学内容,因此影响教学质量效果。

(二)慎重选择史料内容,科学改造

当前,教师在选择史料知识时,基本上是围绕一些专业的历史书籍选择的,比如说《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这些史书的史料知识虽然内容丰富翔实,但是作者在写作时,所应用的主要是文言文,而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言,在语言表达上存在有较大的差异,部分文言文甚至显得晦涩难懂,这样必将会对学生阅读史料知识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知识时,一方面应当慎重,要立足于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学会对一些史料知识进行适当的改造,比如说,如果所选择的史料知识以文言文为主,教师则可以自行对这些文言文进行“翻译”,将他们改造成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愿意进一步探索的史料知识,这样必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和运用史料知识时,教师要保证这些史料知识与自身的教学语言风格表达是契合的。

(三)教师要加强引导,展现史料知识魅力

中华文明诞生至今已经有了5000年的历史,而有记载的史料距今也有了2000余年的历史,这历史的长河中,史料知识之巨可想而知。面对这些庞杂的史料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应用时,难免会迷失其中,找不到知识运用的出口,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史料知识时,还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導,在应用史料知识时要进一步加强筛选,然后在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内容之后,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自己的寻找未知的答案,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要想真正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师就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只是单纯的局限于课堂和课本之上,教师还应当学会引导学生们延伸教学的广度和宽度,灵活的应用史料知识,不断的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发散学生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只是,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绍文.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9-40.

[2]黄胡晴.阳光智慧课堂教学法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实践研究[J].才智,2019(32):153.

[3]王春席.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41-42.

作者简介:

陈晓艳,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

猜你喜欢
合理运用历史教学初中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