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2020-05-29 10:08梁念渝田晗龙小惠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民族地区困境

梁念渝 田晗 龙小惠

摘 要: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而地处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则居住着苗族、侗族、汉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1.3%。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提高民族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得益于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等政策支持,黔东南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其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中职教育无吸引力、资金投入低、师资匮乏等。本文将围绕黔东南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困境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境内居住着苗族、侗族、汉族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1.3%,其中苗族人口占43.2%,侗族人口占30.4%。

2000年国家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明确“把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2014年国务院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吸纳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才起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国家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黔东南州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山区、交通闭塞、通讯不发达,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中职教育的发展在黔东南州教育事业体系中仍处于劣势,在对黔东南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研后,整理出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自然、人文环境复杂,中职教育缺少吸引力

黔东南州多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群山环绕,民族成聚居集中模式,导致教育分化严重,教学开展困难。在当地传统观念上,仍然存在“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思想,家长把子女接受教育定位于高学历和高收入的科研、公务管理人才,通常不支持子女上职业学校,特别是农村家庭则直接让学生直接到沿海地区就业。部分地区还存在早婚的陋习,也影响适龄学生继续升学。同时,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存在一定心理压力,即职业学校是差生收容所,主要体现如下:

据统计,2018年黔东南州境内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4所,招生29476人,在校学生47344人,毕业生13348人;普通高中45所,招生34396人,在校学生10.28万人,毕业生31296人;普职学校占比为1∶1.875。相较于2017年普通高中毕业生323440人,2018年增长了7119人,增长率为 2.20%;而中职教育2017年毕业生158978人,2018年减少了6308人,降低了3.97%。

(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投入

为响应贵州省“9+3”政策精神,该州16个县市均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并连续扩招,教学公用经费也在逐年上涨,各有关部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力度正在逐渐加大,但由于早期中职学校建校基础设施薄弱,各县市中职教育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当地财政收入有限,少数县市对职业教育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贡献认识度不够,教育资金偏向普教,发展中职教育的力度不大,中职教育在项目建设上资金缺口较大,无法满足现阶段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引才渠道单一,师资质量尚需提高

由于编制受限原因,黔东南州中职学校教师在引才上灵活性较低,主要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的方式进行,导致“低学历、高技能”的专业人员无法参与考试,而高学历人员又多集中在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较好的县市。在现有教师体量中,专业技术教师及实习实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更是紧缺,无奈出现基础课教师“转岗”情况。同时各县市之间在对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聘上的标准有所不同,专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也亟待改善。

在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和在职培训上,受限于师生比,多数专任教师无法参与较长时间的跟岗学习,多依赖于“国培”等短期培训,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法和力度还有待加强。

(四)缺乏区域特色结合,专业课程单一

黔东南州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及课时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学校的专业设置拘泥于学前教育、汽车维修、机械、数控、计算机、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传统专业,没有结合市场及当地企业的需求,未对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和超前规划,毕业外出就业竞争力弱,留在本地又无法对口就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在办学上类同于普高,将教学重点侧重于基础课程,导致职业技能课时减少,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难以提升,加上学校的硬件条件落后,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练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在专业设置上,多数学校没有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开设专业,毕业生大多输送至沿海地区,未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部分开设涉及区域产业的专业学校中也因设备、师资、就业等方面未完善,导致毕业生最终无法对口就业。

二、 结语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则是该州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对于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家庭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克松.民族八省区中职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政策启示[J].职教通讯,2018(7):13-21.

[2]赵枝琳.我国西南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空间分布与均衡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4):127-133.

作者简介:

梁念渝,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工業学校(黔东南技师学院);

田晗,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工业学校(黔东南技师学院);

龙小惠,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工业学校(黔东南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民族地区困境
跟踪导练(一)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