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文化扶贫体系的构建

2020-05-29 10:08罗水英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精准扶贫构建

摘 要: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乡村地区受到本身文化、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影响,总体水平不甚理想,扶贫工作依然艰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扶贫的意义和价值,分析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文化扶贫体系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文化;扶贫体系;构建

扶贫工作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扶贫成功,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成了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的地区、农户,应用科学的调控手段来做到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帮扶与管理。文化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重要部分,即通过发展乡村公共服务、技能教育、文化产业,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乡村与城市的共同进步,利用文化扶贫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提升政府公信力。

一、 文化扶贫的意义分析

(一)为乡村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2020年,是脫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经过了几年努力,我国的精准扶贫事业取得了突出成果。扶贫并不简单是物质扶贫,还包括精神、思想上的扶贫,物质缺乏是外因,精神缺乏是内因,扶贫要做到扶志、扶智之间的有机结合,思想上没有动力,外部的帮扶也无法起到既定目的。利用文化扶贫,建设文化活动室、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设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从内部改善乡村精神面貌。

(二)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

乡村振兴是帮助人们构建宜居家园的有效举措,乡村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下,城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差距日渐拉大,与城市居民相比,乡村居民文化消费意愿低、文化素养差,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推进文化扶贫,以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等方式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三)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路径

在乡村文明的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条件、收入水平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乡村地区的文化条件、基础设施依然落后,各类陋习还普遍存在,利用精准文化扶贫,可以构建出和谐的乡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其素养与技能,能够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 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文化扶贫体系的构建

(一)精准识别群众需求

要让文化扶贫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要针对地区要求来开展文化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戏剧、电影、网络信息、图书、报刊的投放,要考虑到不同地区、民族、代际、性别群众的需求,让乡村文化扶贫工作更具针对性。如,在乡村图书室中,增设农业科普、种植技术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书籍;在戏剧、电影的选择上,降低内容难度,选择下里巴人的内容,避免难度过高让群众产生抵触情绪;在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上,尽可能设置在人口聚集区域,合理分配数量。同时,在乡村文化扶贫体系的构建上,要基于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科学考核公共文化的配送效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满足其日常文化消费需求。

(二)基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扶贫

文化产业能够将地方文化资源真正的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乡村中,有大量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明,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文化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新渠道,文化扶贫能够充分挖掘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要对乡村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定位,因地制宜的发展加工业、旅游业,将乡村节庆文化做大、做强。结合乡村文化市场的发展需求来创新乡村文化产品,发挥出政府的引领作用,充分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发挥出文化企业的辅助作用,邀请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完善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充政府在覆盖面上的不足,发挥其反哺作用。

(三)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乡村精准文化扶贫,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这属于文化扶贫的保障性环节。如今,人们对于文化消费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于乡村的文化商品、文化服务,也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在这一方面,要重视基础文化公共设施的建设,开设“文化活动中心”“农村书屋”“文化活动室”,建设惠民设施,定期组织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创新内容。同时,还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针对人口的分布来把控好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拉近居民聚集区、文化活动广场之间的距离,为各类活动的举办提供便利,将越来越多的居民纳入文化圈,丰富他们的文化活动。

(四)构建精准考核机制

在乡村文化扶贫体系的建设中,精准考核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原则。在乡村文化扶贫体系投入使用后,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无法避免,通过考核机制,能够从多个角度判断是当前乡村文化扶贫体系的实施现状、问题,去芜存菁,将其中成效不高的项目剔除,筛选出高质量、民众满意度高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同时,还要引入复合型人才,吸引大学生、返乡青年参与进来,为其提供正式的编制配额,构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解决乡村文化扶贫体系建设的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优化现有的领导班子,发挥出村党组织的榜样作用,对村党组织的工作绩效开展定期评估,以此促进文化扶贫事业、扶贫工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相关人员,加强培训与教育,为其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邀请上级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来一线指导工作,通过多管齐下的渠道提升扶贫质量。

三、 结语

如今,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构建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但是在广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还相对滞后。将这一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持,让基层扶贫工作更加完善、全面,让乡村文化的建设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唐璞妮,徐苑琳.乡镇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2).

[2]彭雷霆,齐超玉.贫困地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困境与对策探究[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8(2).

[3]方伟洁.文化线路遗产永昌古道廊道空间的建构[J].保山学院学报,2018(1).

作者简介:

罗水英,湖南省衡阳市,湖南省衡阳市青少年宫。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精准扶贫构建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