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020-05-29 15:33慕亮红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

摘 要:数学学科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門重点学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好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都逐渐失去了兴趣,他们认为数学是枯燥的,这也便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策略。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趣味性教学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提升策略

一、 趣味性教学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以趣味性数学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其原因是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兴趣多源于对某一事物的好奇,某一事物能吸引其兴趣。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对学生的认知以及学习过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以及内驱作用。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时,那么,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就会被启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性教学,就是以一种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其形成一种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二、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的策略

(一)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都会存在一定的好强、好胜心理,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一定的认可和关注。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根据数学教学知识开展相应的数学竞赛活动,由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积极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其在竞赛活动中更很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水平。譬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开展“10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竞赛比比谁算得更快又准,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故事等相关的竞赛,通过丰富、多样的竞赛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魅力,并在竞赛活动中快乐地学习、成长。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逐步解决遇到的每一道数学难题,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竞争以及合作共赢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地成长。

(二)采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欠发达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使得他们往往不能真正地理解以及掌握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把情境教学法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就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的感官认知,还能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创设组织登山比赛这一个情境:小红与小明即将要进行一场登山比赛,小红总共花费四分之三个小时从山脚攀登到山顶,小明则总共花费了0.8个小时。那么同学们,根据这一情境设定,你们结合分数与小数的知识,你们觉得小红与小明谁会先到达山顶呢?接下来,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学生说道:“我们可以试着将四分之三转化成为小数,之后再与0.8进行比较,看一看谁用的时间更短。”也有的学生说可以将0.8转化成分数,然后在进行比较。之后教师继续引导,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如何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如何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有的学生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时候,我们需要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需要化简的一定要进行化简。”还有的学生说:“在把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时候,我们需要利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近似数。”总之,“登山比赛”的情境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兴趣。

(三)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时要适当地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这样可有效打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气氛。例如,老师在讲解数学分数内容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物品,从中选出两位学生参加演示,让两位学生分别选择一个物品平均分配给其他同学,在分配过程中学生就会遇到问题,怎样将一半物品分给不同的同学,这时老师可以分配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问题进行讨论时,不仅会勾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入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使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还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授课步骤。如在《认识时间》一节中,设置动画的时钟模型,让指针快速转动,学生喊停则停止,然后读出此时的时分;在《量一量,比一比》一节中,可以让每位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一个物体(盒子、碗之类的),然后引导学生用直尺、卷尺进行测量;《观察物体》一节也可以运用相似的方法,让物体形状相近的同学组为一组,互相观察物体之间的差异,再与别的小组进行大小、形状、颜色等的对比,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五)在编讲故事中寻找趣味性

语文和数学,一个属文科,一个属理科,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但大家可曾想过,能否把它作为数学等量代换的例子作为数学课堂上的情景导入呢?即教师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将之转化成数学中的概念与定理,可谓是水到渠成。无论是课内或课外的知识,还是平时的生活阅历积累,都是我们平时知识宝库的重要建构基础,越多地了解,就越容易生成学问。可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发现不同科目的关联性,这对于任何科目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促进过程。

三、 结束语

总之,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编讲故事中寻找趣味性,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数学竞赛活动,从而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樊梦婷.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270-272.

[2]杜鹃.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现代交际,2017(17):164.

作者简介:

慕亮红,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车道学区。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