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0-05-29 09:34苑坤
读天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朗读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在语文课标理论的引领下,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朗读”的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低中高3个学段中分别做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正力显了新课程提倡的“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只有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范读,学生顿悟后的品读,只有发自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的诵读,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朗读,这便是老师所谓的“活”的朗读。这样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感悟,能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的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因此,教师们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琅琅读书声重现课堂。对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 指导朗读要注重贴近生活,注意设置朗读教学情境

新课标提倡“情境教学”,如果要让学生从单一的课文内容中比较到位地把握课文的感情,再运用相对应的感情读出来。所以,创设一个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把握课文的感情,再进行朗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做到了。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是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语言亲切感人。但学生不能很好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于是,老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回忆平时自己与尊敬的长辈、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分别时的对话”的情境,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思维就能很快地飞到那种情景中,这时候就可以很顺利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了: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读;对小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关切的情感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亲切的情感读;学生就自然而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了。学生的感情融入了课文中,既提高了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有效的情境既要基于生活,注重形象性,同时也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创设一个具有内涵问题的情境,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融入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情境散发出各种生动的独特魅力,使课堂灵动活跃起来。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把握课文的感情,学生就会把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到所学的课文当中去,从而能较好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去朗读。学生把握情感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不断地被激发,思维也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学生在朗读时,自然会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判断事物。这样不仅使得朗读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应。

二、 要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要进行领读

因为教师的领读,能使学生在跟读的过程中领会朗读的节奏,并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年龄的差异,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薄弱。作为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手段上就应当重视朗读的訓练。有效的朗读训练,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把课文读懂、读美、读活,从而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所以老师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良好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为学生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师生比较朗读方式

新课标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互动交往,才能激活思维,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对比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总让教师自己来指出问题。这既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挖掘,得到发挥,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鲁迅先生对下一代关心爱护、并注意了教育方式的内容后,注重指导学生读鲁迅先生的话。老师让学生先试读伯父的话,可是,学生很难把握伯父带有委婉批评教育的语气。于是,老师就先示范朗读,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比,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然老师读得好。”这时老师就让学生评论老师的范读,再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对比着试读,最后请几名学生来读,并做出评价。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也就能把相应的语气读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 立足学生的发展,给予有效的评价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同样,有感情朗读的激发也在于教师评价语的激励。

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老师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中,常常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就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老师在教《草原》这一课时,先用课件出示草原美景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感受其中的美。当讲第一自然段时,老师先让一位朗读水平一般的学生朗读,此后老师问:“他读得怎样?谁能读得更有感情?”学生们跃跃欲试。于是老师又让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朗读,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中。通过比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全体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朗读这一部分,从而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

作者简介:

苑坤,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县左各庄镇西环路小学。

猜你喜欢
朗读阅读小学语文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