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

2020-05-29 16:58谢小丽
读写算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意境意象

谢小丽

摘 要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主要抓住四步:一是诗歌的意象;二是感知意境;三是通过意象、意境理解作者的志与情;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诵及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意象;意境;志与情;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087-01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留下了无数篇灿烂佳作,但因为时代久远,环境变迁,语言的隔阂,现在初中生对于古人的情感总是有隔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一直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最新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诗歌教学又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突破这个难点一直是师生的难题。本文主要采用通过意象串联意境,再串联作者的志与情的方法,加上多诵读,达到穿越千年,触摸感知古代文人雅士的内心的目的。

一、诗歌教学第一步——捕捉诗歌的意象

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表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人类就是通过感性的事物(表象的、个别的、具体的)来理解理性的内容。而诗歌中的意象就是一些感性(能看见的、听得到、感受到的形象)事物。因此,教学生捕捉诗歌的意象是理解诗歌主旨的第一步。

大多数诗歌是通过一幅幅图画来表现诗歌的主旨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所选的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第一、三、四句就能构成三幅不同的图画:结庐图、采菊图、飞鸟图。这三幅图画,就是此诗的意象。这些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再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泪、鸟是这首诗的意象,学生也是能找到的。现代诗歌也一样,如臧克家的《有的人》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这首诗,其中“骑”“呵,我多伟大”“俯”“做牛马”是意象,学生也能找出来。

二、感知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而学生主要掌握以下描写意境的修饰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等。

三、注意通过意象意境理解感知作者的志与情

理解诗歌最关键的是怎样通过意象来理解作者的志与情。一般来说,诗歌中的意象意义并不是它的本意。一个词就有它的三重意思。这个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这就是诗歌之所以含蓄、耐人寻味、意蕴深长的主要原因所在。沿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意象这个表象去推测本质的志与情,也就是让学生思考:在当时的背景情况下,这个意象的引申意义和比喻意义可能是什么?学生不难根据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的三幅意象图作出以下推测:结庐图——僻静;采菊图——闲适;飞鸟图——自由。那么,整个诗歌的志与情就出来了。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说出“真意”的含义就易如反掌了。因此,通过诗歌中意象就较好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志與情。那就是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有了以上的基础,学生理解现代诗歌就更容易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不仅仅是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写出的东西具有诗情画意,让学生说出的话含蓄、耐人寻味,而意蕴深长、够文明、够文化、有水平。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其中“沉舟”“千帆”“病树”“万木”是意象,都应该取它的比喻意义来进行推测:沉舟——沉沦不前的人,千帆——众多的人竞相向上的局面,病树——受挫折、萎靡不振的状态,万木——非常多的人,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个体与整体之间相反的两面——你沉沦不前、萎靡不振,社会仍然是相互竞争向前发展的局面。所以,沉沦、萎靡不振并不能抵挡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只能有害于自已的发展,最终被社会、被时代所淘汰。作者在诗中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后,似乎在嗟叹自己、勉励自己,也是在劝勉朋友。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方面,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以感性的(表象的、具体的、个别的)东西,去挖掘出理性的(本质的、抽象的、一般的)东西,并且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凋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陛云.诗境浅说.中华书局,2012.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意境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春色满园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