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自主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研究

2020-05-29 08:18谯小兵黄文静裴赣峰刘美李慧玲鲜昭利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构建研究视域互联网+

谯小兵 黄文静 裴赣峰 刘美 李慧玲 鲜昭利

【摘 要】“互联网+”视域下自主网络学习空间在建构过程中,依据对网络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可以从技术、环境、学习三个层面提取出建构网络学习空间的要素。自主网络学习空间一般由学习中心、互动交流空间与评价空间三部分构成,应用有独立应用与“混合学习”应用两种基本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视域;自主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04-0008-03

网络学习空间是一种能让学习者开放获取、自由参与、互动交流的网络化数字学习环境,它高度重视学习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无缝链接和集成,在各种因素的共同支持下,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全面帮助[1]。如何在自主学习系统中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学习空间,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的资源开放性、过程交互性、学习自控性、评价及时性特征来提高自主学习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改进学习模式,提升自主学习的实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要素

在建构网络学习空间的过程中,可以从分析网络学习空间的特征出发,从技术、环境、学习三个层面提取出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要素。

1.1  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即在建构网络学习空间时的技术影响因素,可以从技术易获取性与技术可操作性两个维度进行考虑。从技术易获取性方面应该多考虑免费以及技术壁垒低的技术,如网络上众多免费学习工具、免费资源发布平台、免费资源共享平台、免费互动交流工具等;从技术可操作性方面可以多采取大众易使用、较常见、易接受的获取方式,如二维码、微信推送、长图片、网页链接等。

1.2  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即在建构网络学习空间时应考虑的环境因素。可以从环境支持性与环境可交互性两个维度考虑。环境支持性主要体现在搭建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能否支持多样化学习资源获取、学习过程内容展示、学习数据收集甚至学习评价的建立。如常规的学习普通网络多媒化环境就能够满足要求,一些特殊的学习可能需要一些带有智能感知与测评功能的环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主网络学习空间必须要考虑可交互性,空间搭建中需要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空间部分,使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能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更新知识,及时答疑解惑,增加网络学习的时效性、共通性以及交互性。如植入社交媒体的交互式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等,更好地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提高网络学习的效率

1.3  学习要素

学习要素即在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时应该考虑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主要涉及媒体的形态、学习组织方式、学习者三个维度。媒体的形态需要考虑媒体的表征方式与学习内容适配度、学习者的媒体倾向。如文本资源形态主要适合大量信息材料的展示,图片资源形态适合直观的信息的展现,动画资源形态适合过程性展现等。音、视频资源形态随着在线学习的普及,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种资源形态。尤其值得注意,以微课形式形成的视频,因其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碎片化处理,降低了展现知识的难度[2];在学习组织方面涉及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授导方式,以联通主义为基础的探究方式。其典型的代表分别对应于两种不同的慕课形态:xMOOCs与cMOOCs;在学习者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要素,在构建自主网络学习空间时,可以引入一定的奖励或其他促进机制,如可以设计学习闯关并且实时显示排名情况,也可设计知识问答游戏等增加趣味性。其次還要提供适配学习者心理特征、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层次多样、内涵丰富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习者内在学习动力。

2   “互联网+”视域下自主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

2.1  “互联网+”视域下自主网络学习空间构成

一个典型的自主网络学习空间应该由学习中心、互动交流空间、评价空间三个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整体架构由一个内环与两个半圆形外环构成。内环为学习中心,主要承担空间的网络学习资源获取与共享、网络学习过程实施、网络学习工具使用的功能。外环为学习辅助支持,由互动交流空间与评价空间构成,主要为学习提供信息的互动交流、过程的评价记录等辅助支持服务。结合前面对自主学习空间特征及其要素的分析,其具体构建如下。

2.1.1   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可由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工具三部分构成。网络学习资源可以引入不同的资源网站,专业学习资源平台等。近年来在各地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合作下,开发了大量教育共享资源,从文本、图片、动画到音、视频,基本覆盖了教育大部分领域。网络学习平台有提供在线学习视频的“网易公开课”,有能提供合格证书的“慕课”平台,也有具有一定智能化功能的学习平台,如学习元[3]等。在网络学习工具选取上需多注意工具的移动型,以便能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自主学习提供尽可能的时、空方便。具体可以参考表1:自主网络学习空间学习中心内容参考表。

2.1.2  互动交流空间

互动交流空间主要是为学习提供充足的互动交流,其在建构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互动型学习平台,或基于QQ、微信的互动交流群来实现。其中在选择学习平台时最好选择具有互动功能的学习平台,如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在课程设计时就在平台中植入了交互平台,学习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及时地通过平台交互通道向老师请教,也可以通过同伴间的互助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可考虑建立一个资料库系统(类似于语料库)。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反馈之后,想要及时解决的问题,系统自动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区分学生所问的问题是固定答案问题还是开放性问题。若是固定型提问,系统直接给予学生即时反馈,让学生能立即解决学习困惑。若是开放性问题则发送给教师寻求解决,这样可以建立省时省力高效的学习模式(仿照淘宝客服问答模式)。当然,如果网络学习时由于学习内容的特殊,没有选择到成熟的课程平台进行学习,只是通过收集分散于网络各处的分离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则可以通过与有同类学习经历的同学互加QQ、微信并建群的方式来实现互动交流。

2.1.3  评价空间

评价空间的建构涉及三个途径,一个是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一个是学伴之间的互动评价,一个是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比较成熟的网络学习平台,在课程学习完成后都有课程的评价功能,借助它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课程学习完成后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学伴间的互动交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间接评价。值得提醒的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养成及时记录自己学习状态、进度及学习过程情况的习惯,借助像“云笔记”这样的网络化文本记录工具形成数字化数据,这些数据将来也可以成为自我学习评价的依据。评价过程中还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时间、学习频率、有效参与提问和讨论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学习平台提供的,也可以线下通过QQ群、微信群打卡记录、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等来实现。

2.2  “互联网+”下自主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

自主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能为学习者提供一条实用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自主学习路径,学习者在完成常规学校学习的同时,可以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完成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提升。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应用,这里提供两条路径供参考:(1)开展基于自主网络学習空间的独立网络线上学习。(2)结合学校线下课程开展自主式“混合学习”。这里第2种作一个简单说明。“混合学习”主要指兼具线下(实体教室环境)与线上(虚拟网络环境)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是能较好地利用信息化学习工具的优势,创建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于成人学习者采用[4]。通过建构的自主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线下学习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学习空间技术渠道,获取与教学相关的拓展性知识,突破学校课程学习中较复杂的知识难点,以形成对常规课堂学习的补充,进一步提升学习实效。

3   总结

“互联网+”视域下自主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实现自主学习的新路径,它为信息时代的自主学习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应该看到,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学习空间的理论与实践还在不断地向前演进,自主网络学习空间的建构在实际运作中还会遇到一定问题[5],但要相信,只要坚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更新观念,时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及时地改进自主学习空间,基于“互联网+”的自主网络学习空间,一定会在未来的学习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继新,郑旭东,黄涛.非线性学习空间的设计与创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2]陈子超.基于微课和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9).

[3]余胜泉,段金菊,崔京菁.基于学习元的双螺旋深度学习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6).

[4]王斯莹.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

[5]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 潘青青,陈世超.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4).

【作者简介】

谯小兵(1969~),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师,讲师,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构建研究视域互联网+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高职卓越校财经管理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室构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研究
高中化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