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场所暴力发生频率与护士心理恐惧及工作效能的关系分析

2020-05-30 10:05陈粤城
医药前沿 2020年5期
关键词:场所恐惧暴力

陈粤城

(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 广东 广州 510900)

医院场所暴力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情境中遭受来自于外界或内部对其安全、健康构成威胁的辱骂、威胁、骚扰或袭击事件[1]。而护士是遭受医院场所暴力的高风险人群。相关研究已证实暴力可使受暴者产生生理、心理异常,引发职业紧张。但是否影响受暴者工作能力,与心理恐惧的关系研究不多[2]。本文对护士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护士心理恐惧情况及工作效能进行调查,为提高护士工作能力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注册护士;连续从事护理工作≥1年;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护士、实习护生;调查期间不在岗护士或脱岗3个月以上者。

1.2 调查工具

1.2.1工作情境暴力测定表 参照Shcat《工作场所暴力恐惧量表》制定。由4档组成。暴力频率划分级别:零频率、低频率、中频率、高频度。

1.2.2暴力情境心理恐惧测评表 参照Shcat《工作场所暴力恐惧量表》编制,内容包括遭受人身攻击的恐惧、遭受情感伤害的恐惧、遭受威胁恐吓的恐惧、遭受性骚扰的恐惧4项,每项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恐惧程度越高。

1.2.3 护士工作效能量表 自行设计《护士工作能力量表》用以了解护士工作能力情况,该表分为职业素质能力,身体素质能力,心理素质能力,采用分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工作效能越强。

1.2.3量表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自制量表经6名专家审核评定,《工作情境暴力测定表》、《暴力情境心理恐惧测评表》与《护士工作能力量表》效度分别为0.79、0.89、0.84,总Cronbach’s α值0.833、0.892、0.921。

1.3 调查方法

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调查注意事项及资料收集方法。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人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及要求,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如实、认真完成问卷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士工作场所遭受暴力情况

60人中,26名护士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43.3%。按频度分级零频率(未遭受暴力)者34人,低频率者11人,中频度者11人,高频率者4人。四项暴力类型中,以情感伤害暴力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威胁恐吓暴力。

2.2 遭受暴力频率与护士心理恐惧得分比较

遭受不同频率暴力护士心理恐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遭受高频率暴力护士心理恐惧评分最高,见表1。

表1 遭受暴力频率与护士心理恐惧得分比较(±s)

表1 遭受暴力频率与护士心理恐惧得分比较(±s)

暴力频率n心理恐惧评分tP零频率341.91±0.024.952<0.05低频率114.09±1.462.213<0.05中频率115.71±1.942.020<0.05高频率48.28±2.26

2.3 遭受暴力频率与护士工作能力得分比较

经方差分析,遭受不同频率暴力护士工作能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遭受高频率暴力护士工作能力评分最低,见表2。

表2 遭受暴力频率与护士工作效能得分比较(±s)

表2 遭受暴力频率与护士工作效能得分比较(±s)

暴力频率n心理恐惧评分tP零频率3484.52±4.403.262<0.05低频率1179.17±4.831.965<0.05中频率1175.35±4.272.381<0.05高频率469.28±4.40

3.讨论

国内相关研究均已证明医院是发生暴力的高危场所[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曾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43.3%,表明护士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现象较为严重,护士是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提示护士的工作安全极需关注。

本次调查发现,护士工作场所遭受暴力形式以情感伤害比例最高,其次为威胁恐吓、人身攻击。可能原因在于,相较于人身攻击,法律法规中对情感伤害及言语上的威胁恐吓未有明确规定,施暴者在思想上认为情感伤害与威胁恐吓行为不会引发法律纠纷,因此可以是无忌惮对护士实施此类行为,毫无约束力。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场所遭受不同暴力频率的护士在暴力心理恐惧程度有显著差异,即所受暴力频率越高,护士暴力心理恐惧程度也越高。研究证实,中枢神经环路杏仁核能形成恐惧记忆,当恐惧达到一定负荷水平即转变为病理性恐惧,导致机体生理失衡与行为选择偏差[4]。结果提示,要减轻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心理恐惧,只有减少工作情境中暴力的发生频率,为护士建立安全和谐的工作氛围,避免护士工作同时仍为自身安全担忧,使她们全身心投入护理工作。

入院就诊大多患者及家属求医心切,情绪焦躁,护士稍有不慎,极易成为患者或家属转移情绪的“出气筒”,而护士出于医院制度、职业道德约束常表现出隐忍,不良情绪使护士对待患者消极怠慢,当不良情绪超过一定的水平会对其生理、心理造成危害,进而影响工作能力[5],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工作情境遭受暴力可使护士产生心理恐惧,使护士工作能力降低,院方及相关部门应针对医院场所暴力采取针对性地防暴措施,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场所恐惧暴力
反性别暴力
听的场所
“暴力”女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远离不良场所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暴力云与送子鹳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