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学习目标 合理设计学习活动

2020-05-30 10:48龙祖胜高菲
语文建设·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家乡学科

龙祖胜 高菲

编者按

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这个单元是典型的活动单元,不设传统意义上的课文,而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教材共安排了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三个学习活动,由于任务多、时间跨度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关于该单元的教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龙祖胜、高菲建议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合理设计学习活动。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胡根林分析了该单元的教材编排特点,考察了该单元的实施现状,提出应以表现性评价引导语文实践活动落地生根。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江南中学季丰着重从目标确定、学情考虑、活动规划和过程管理四个方面,介绍了该单元操作实施的有益经验。希望这三篇文章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并开展“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活动,使学生从中收获单元学习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

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由关注教师的“教”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强调要由学科知识中心的“传递型教学”转向构建以活动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根据适切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进行真实有效的深度学习和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不断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要想合理使用新的统编教材,深化教学改革,其核心要求是教师在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基于课程标准尤其是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学科教学规律和学情,设计好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学习活动,并通过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在借鉴前贤时彦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拟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教学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语文的“独当之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準(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创新,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凝练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来重新构建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并对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水平”进行了明确的描述。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时必须理解并落实好这些新要求,力求做到基于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为此,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学习活动中落实好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贡献,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性、科学性、教育性与人本性。它厘清了学科课程的育我人目标,指明了学科教学与评价的方向,规划并引领学科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教师在研读统编教材的同时,要深入研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和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为此,语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认真领会语文学科的本质,深入思考语文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何在,力求使自己的教学从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育,从结论的获得提升到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时,要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强调统整和融合,力避分别落实、割裂呈现”;一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力求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立足点和根本点,“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融入和提升其他三方面素养”。

具体到“家乡文化生活”这一单元的教学,由于很多教师认为该单元隶属于“当代文化参与”这一学习任务群,应直接对应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但由于没有把握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没有很好地理解四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确定本单元学习目标时,过于强化、显性化“增强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要求,而弱化了通过言语活动、经典文本输入或输出,来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针对“当代文化”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出语文学科与历史、思想政治等其他学科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的差异(事实上,有关当代文化的学习,从历史、思想政治学科角度,也可以采用纯哲学手段、纯社会学立场、纯历史视角与方法,虽然也能探寻当代文化背后的深邃之处,但这些非语文手段、非语文立场不是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核心要义),没有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与特性,导致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甚至“非语文”化。事实上,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应该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学生身边有关家乡文化的资源转化为适合学生言语活动的学习资源,通过设计合宜的阅读理解(有关家乡文化的经典文本或典型时文)、写作与交流表达(围绕家乡文化现状的审视、总结、提炼、反思与建议)、梳理探究(探究家乡文化背后深藏的诸多奥秘)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育。这也启示广大语文教师要深入思考语文学科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具有语文学习价值的学习活动中落实好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合理定位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要基于课标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把握好“家乡文化生活”的单元学习目标。对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教师在进行“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时,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要求。其中,最核心的语文学习目标是“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这里的“剖析”是指引导学生基于调查、访谈,分析家乡文化的成因,概括提炼家乡文化的本质,透视家乡文化背后深藏的诸多奥秘,进而学习论证说理;所谓“评价”是基于事实合理反思、评价家乡文化的价值与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是“学习”,而不是“学会”,这就提示教师要更关注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的方法与策略的学习,侧重论证说理的过程与方法指导,而不能盲目拔高学习要求。此外,在落实“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目标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并通过对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的传播和交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情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亮点是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并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五个不同水平,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课程标准在“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中明确:“水平一和水平二是语文学科必修课程学习的要求。”把高中语文学业质量划分为五个不同水平等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业质量水平评价的五个等级的设置,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时,在学习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上必须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具体到“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教学,教师应该基于课程标准对“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要求,以及语文必修学习结束后所对应的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的等级要求,结合学情准确定位单元学习目标,进而实施精准教学。

从笔者调查了解到的“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实践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单元所属任务群的学习要求,也没有合理审视该单元属于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学习任务,更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内容学习结束后应达到语文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二”的相关要求,对单元的学习目标定位过高、过大、过空。具体表现在,单元学习中动不动就要求学生进行高阶思维、问题探究、归纳总结、语言创造、文化反思,一味强调基于当代文化现象进行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热衷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综合性、研究性很强的语言活动,远远超出了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淡化了基本的阅读方法训练和对学生思维基本品质的训练。这是教师在实施“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时必须要反思的地方。

三、基于教材編者意图和学生学情实际,合理设计学习活动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课程标准设置的若干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中心,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灵活设计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改变过去常见的以单向的知识传授为中心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思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参与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家乡文化生活”单元同样体现了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元的特色。一方面,本单元以新时代高中学生应具有的“文化自信”为隐性的精神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发挥语文学习的铸魂培元作用。另一方面,又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为另一条线索,通过让学生开展学习调查、访谈、查阅文献和实地考察等体验性、参与性或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生活提出合理建议,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素养。从单元属性上看,本单元不设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是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的单元,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活动为核心,所强调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自主参与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相关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完成符合实际需要的特定学习任务,带动教材所提供的相关资源以及教师基于学生、学校和区域文化实际所精选、补充的资源的学习。

基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和本单元的特点,教材编者已经精心设计了“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三个主干性学习活动。教师应该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熟知的家乡文化生活,将活动和任务细化为教学的目标、要点、难点,形成教学方案。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去自行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还可以超越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自己另外设计一些更加贴切、有趣的活动,以便有效完成单元的教学。当然,“教案的设计形式要改一改,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不全是授课的讲稿或者程序,而主要是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题)的方法与材料提示、对学习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引导、读书的引导等”。

再者,语文学习任务群具有鲜明的教学价值取向:要求教师聚焦并精心设计典型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新教材提倡的是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要先明确单元所承担的任务是什么,然后以任务来带动整个单元的教学。因此,“家乡文化生活”单元的教学一定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具有语文学习价值、针对性强的言语实践任务,比如,通过阅读有关家乡文化的经典文本、整理和筛选资料信息、写作调查报告和倡议书以及主题演讲等几大具体任务,明晰整个专题学习步骤,分解学习难度,形成任务梯度,丰富学习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要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与文化传播建设相结合,访谈、调查、阅读与书面表达交流相结合;同时,要大力引导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说,丰富学习的方式,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拓展视野,以此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当然,不管对单元学习活动怎么具体化,都应该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核心要求: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述自己见解的能力;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的变迁,思考家乡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的认识,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升当代文化参与意识。

总之,如何根据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尊重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规律,用好语文统编教材,充分发挥母语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是当前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事情。这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学习与实践,并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家乡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夏天的家乡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