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不眠之战”,洗稿与反洗稿

2020-05-30 16:40鹿鸣财经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0年6期
关键词:咪蒙财经维权

鹿鸣财经

知乎是个“素材库”

在《2018年度内容行业版权报告》中,微信公众号是侵权量最高的平台,根据报告统计,仅2018年微信公众号文章被侵权量就高达302万次,此外,微信公众号互相转载的频次极高,其中的92%的侵权行为发生在公众号之间。

如果说微信公众号是侵权量最高的平台,那么知乎就是被洗稿抄袭次数最高的平台。进一步说,是洗稿者的素材库。以文字为主的内容平台,没有比“十岁”的知乎更有料的地方了,不可否认知乎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其专业性的内容,有人对知乎的评价是:知乎的内容质量,讨论质量,是中文互联网领域最好的,没有之一。

可能知乎自己也没想到,十年内容池的丰富打造会在有朝一日吸引越来越多的洗稿者们来捞寻“素材”。

2014年7月13日,知乎用户“spoon”在其专栏发表了《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没过多久一个名为“投资银行”在线的微信公众号,仅是将标题换为《金融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后,就直接抄袭了这篇文章。

2016年,微博名为“知乎大神”的用户及其背后运营平台,未经许可擅自在新浪微博上以图片的形式大量转载知乎平台上用户的问题及回答,供互联网用户浏览,通过大量抄袭、复制知乎用户的提问和回答,利用微博进行广告经营谋取巨额经济利益;2017年搜狐号名为“法科奥夫”的作者发文章说,9月其回答被某营销大号抄袭,被抄袭没什么,更可悲的是竟然有读者私信他,问他是不是抄袭了这个营销大号。

抄袭知乎似乎变成了内容领域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就连曾经知名的公众号女王咪蒙也没能躲过洗稿风波。2017年一个知乎名为“恒变”的用户在知乎发表话题“被咪蒙洗稿”怎么辦?此前“恒变”在知乎上回答了一个名为“撩汉的过程是怎样的以及撩汉成功是怎样一种体验”的问题,第二天就有人告诉“恒变”其回答被咪蒙洗稿,而咪蒙那篇文章的标题为《邓文迪的撩汉秘籍,保证你脱单!》。

用户化身侦察兵,财经成重灾区

林肯曾说过,你可以在所有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欺骗所有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里欺骗所有人。

每个内容平台都有自身独特的标签,B站是“前方高能”,快手是“老铁”,知乎则是“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知乎被冠以的“X乎”大多也源于“谢邀”的“梗”,对于知乎而言其左手是精英圈层提供的高质量专业内容,右手是其日益增长的下沉用户,割裂的结果就是各种戏谑的“梗”。

不过,相较于微博、B站等平台用户而言,知乎里的用户无论是哪一个圈层都更较真,对内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更强,大部分被发觉到的洗稿现象,都是“谢邀”知乎用户们的侦查。

在“如何看待抄袭”的知乎话题中,还有用户给了一个贴切的形容:B站是舞台,知乎是讲台,在舞台上借用或者模仿抄袭了别人的成果,观众不会管,自己看得开心就好,但是在讲台上做演讲,把别人的成果占为己用,台下的“暴躁老哥”不上去打两拳就给足面子了。

知乎与B站的两极分化实际上也揭露了当下剽窃文字转化成视频输出已经是不良风向,且近段时间被洗稿的财经领域一直以来都是重灾区。

为什么是财经领域?就拿近日B站知名财经UP主“巫师财经”抄袭知乎回答的事件来说,他选择财经领域是因为混迹B站多年发现财经类频道内容质量太差,感觉网上财经类文章很同质化,所有才萌生了做财经视频的想法。

除此之外,财经领域文章近些年热度依旧。在维权骑士发表的2018年第三季度内容行业报告中,社会、财经是新的热门领域。同时,《2018年度内容行业版权报告》显示,财经类垂直媒体雪球被侵权比重数排名第二,雪球将旗下2 500位创作者纳入监测范围,统计全年疑似被侵权共达18.5万次,平均每位作者被侵权74次,这数字已远远高于市场平均。

而去年维权骑士联合鲸版权发布的《2019上半年内容行业版权报告》中,2018年上半年各领域单内容被侵权量TOP 10榜单中,财经以917的数值高居第3,2019年上半年以508位居第4。

据大部分知乎答主推断,巫师财经的更新频率一般为两周一次,而一篇专业的财经分析需要的资料多不胜数,这个频率在金融领域很快,要想保证质量又想保证高产,只能团队作业批量洗稿。

专业门槛高、原创文章成品时间线较长都是财经文章的壁垒。一般商业记者若有采访或量级人物采访,时间线都会拉长的至一个月或半年,通常为了让信息翔实准确全面,期间甚至会采访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采访完成后整理录音文档就得花上近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再成文。

想要节省时间、人力成本付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洗稿抄袭。

对于财经领域从业者而言,这不可理解,也无法被接受。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大环境一旦形成,就会无法想象不可避免地持续恶化。

平台的责任与义务

互联网花式频繁洗稿背后,也折射出网络作品版权保护的滞后,而这种滞后光靠平台用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平台的责任与义务。

一方面,用户为内容平台贡献优质内容,保证平台一直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资源,形成内容上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平台作为用户的聚集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公平专业的发声地,需要保障维护用户的权益。

各大平台这些年也有意识地在努力。2018年头条号一年内惩罚侵权账号1.9万个,侵权处理率达99.5%,通过骑士版权联盟绿色处理通道其处理周期可以缩短到1个小时内,同年百家号惩罚侵权账号2万个,侵权处理率达91.7%,处理周期在24个小时内。

也正是在这一年,微信公众平台针对洗稿问题试运行洗稿投诉合议机制,即对于法律可明确界定的抄袭或洗稿内容,微信将直接判断处理,而对于判定可能有洗稿争议的内容,经投诉方确认发起公开投诉、被投诉方确认回应后,将邀请并期待微信洗稿投诉合议小组作出客观的评定。

知乎也在用户原创内容的版权保护方面做了诸多努力,2018年4月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时候,知乎就启动用户权益保护升级,即针对除信任的搜索引擎外的第三方机构,将采取白名单许可的方式,规范知乎内容的使用标准。并提供付费转载和禁止转载等功能,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授权选择。

不过,知识产权的维权太难了,用户隐私是一道门槛,跨平台维权又是一道更大的门槛。就拿我国首例问答类作品侵权案件—“知乎大神”一案来说。2016年4月知乎就开始了反侵权行动,发出针对“知乎大叔”和“知乎大神”等一系列微博营销账号侵权行为的公开声明。当年7月知乎起诉微博营销账号“知乎大神”一案正式立案,然而直到去年11月这起维权案件才有了知乎胜诉的结果—被告方补偿不过8 000元。

这场维权从行动开始、立案到调查、开庭,再到有结果,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最后也只不过得到微小的补偿。管中窥豹,平台维权尚且如此困难,聚焦到个人就更不用说了。

“巫师财经”事件给内容生产者们敲了一次警钟,也给平台下了一剂猛药,洗稿需要被重视需要被克制,在互联网洗稿与反洗稿的“不眠之战”里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

写在最后

平台间各自为战无可厚非,奖励机制促进优质内容生产也是一个良好动机,然而当“洗稿党”可以堂而皇之采摘原创的果实,谁还甘愿辛勤劳作呢?

猜你喜欢
咪蒙财经维权
维权去哪里?
财经日历
自媒体该从“咪蒙”身上反思什么
“咪蒙”之死:毁三观,终毁了自己。再也不见,毒鸡汤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财经阅读时代
自媒体,咪蒙个案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咪蒙:语不惊人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