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学习概念

2020-05-30 00:06宗美玲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宗美玲

【摘 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难度系数比较大的学科。为此,老师在教学数学概念的时候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而凸显概念的本质特点,让同学们更好地记住数学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活动操作;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数学概念的学习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高的知识运用能力。数学概念虽然是基础,但是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基础教学是基石教育,要帮助同学们打下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

一、开展活动认识概念

学习概念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概念。如何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景中去呢?这就需要老师做好课堂导入工作,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来吸引同學们的注意力,这跟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关。

小学生天性好动,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其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需要老师的教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小学生总是喜欢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在小学生的认知里,实践活动就非常有趣。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老师不妨设置这样的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分别剪裁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些图案。通过动手操作判断这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根据数学概念可以得知,这个活动的关键就在于看这些图形能否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互相重合。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可以通过某一种折叠方式使得两部分重合,因而它们是轴对称图形。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可以通过折叠重合,大部分直角三角形不可以通过折叠重合,因此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要看情况而定。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能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重合,因而它们就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个课堂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还能够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各种图形的性质。比如说圆的性质就是各个半径都相等,且有无数条半径,而正方形的性质就是四条边都相等,且具有四个直角等等。

二、开展活动理解概念

课堂活动的第二步就是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概念。很多同学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就是由于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那么在学习新概念和旧概念的时候就会造成混淆。

在上述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轴对称图形具有哪些性质呢?哪些性质需要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呢?老师又设置了这样的课堂活动:请同学们画出圆的对称轴。同学完成之后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实践结果发现,每个同学画出的对称轴不同,而且圆可以通过不同的对称轴重合,这就说明每个同学的答案都是对的。紧接着,老师又让同学们画出长方形图形的对称轴,调查之后发现,全班同学只出现了两种情况的对称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同学们的研究对象不同,图形的特点不同,那么图形的对称轴的数量就不相同。之后老师给出了一个等腰梯形,只要求同学们画出等腰梯形的对称轴,并测量上底两个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和下底两个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结果显示,上底的两个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下底两个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但上下两个顶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不相等。判断相不相等的关键就在于判断两个点是不是对称点,因为轴对称图形还有一个性质就是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是由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所决定的,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折叠之后,两边会完全重合。从概念出发去理解概念对象的性质能够达到对概念的深入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就算同学们记不清楚、记不全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但也记住了概念中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判断的时候也不容易出错。

三、开展活动运用概念

学习最终就是为了运用,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数学教学中常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开展相关的活动构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去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例如这样一个教学任务: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设计一个表现班级形象的徽章。其实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旗帜设计的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学习任务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十分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个问题的首要步骤就是设定徽章的大致框架,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时候,需要注意两个要点:第一,可以先找出相对称的点;第二,画出相对称的线段,这样能够保证同学们设计出的图案画得又快又好。同学们也可以多观察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比如一些轴对称的数字“0”“3”“8”,轴对称的字母“A”“C”“D”“E”等等,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常见的数学图形,从这些常见的图形中去找寻一些规律,为自己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讲求对称美,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人们倾向于把对称的图形视为美丽的图形,这是大众审美的走向。在设计班级徽章的时候,很多同学倾向于设计一个对称的树的形状,绿色代表洋溢的青春,同时也代表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学习完新知识之后,都没有一个实践的平台供学生训练,这显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这个角度也决定了这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学生的实践训练和理论训练同样重要,就像人的左脑和右脑的智力开发一样。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丰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够很好地凸显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这也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精学”。因此,数学老师构建的课堂应该是具有丰富的教学活动的课堂,应该是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方芳.重视活动经验,凸显概念本质-《圆的认识》教学与思考[J].教育世界,2018(12).

[2]从立新.知识、经验、活动与课程的本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