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20-05-31 09:28祝宝磊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52期
关键词:情感性旋律歌唱

在歌唱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性艺术处理,以达到丰富情感体验,落实核心素养之目的,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审美感知素养为核心,细品歌词,孕育情感

第一、在朗诵中体验歌词情感。朗诵是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孕育情感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语文教师的方法,引领学生朗诵歌词。优秀的歌词,大都有着诗一般的节奏、韵律和意蕴,朗诵是对歌词所蕴含的真情的最真切的体验。在朗诵时,要求学生清晰准确地咬准每个字音,用心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搏动。有的歌本身就是经典诗词,情感和内涵都十分丰富,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如教学《花非花》这首歌曲。此歌是根据白居易的诗谱写的,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唐诗的风味,从歌词中体验那种朦胧美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歌词博喻妙用,一语双关的特点。歌唱前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有情感地朗诵这首唐诗,让学生为接下来的歌唱孕育丰富的情感。

第二、借助背景知识诠释歌词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学生往往对有些歌词情感的体验不深刻。这时我们需要借助有关歌词的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诠释情感。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搜集歌词作者的生平、歌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与歌词相关的背后故事。如教唱《但愿人长久》,其歌词是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一词。歌词中所传递的情感非常复杂。表面上看,有一种希望逃离现实世界的思想情感,但在字里行间又无不透露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小学生对于这样的歌词的情感是很难把握的。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苏轼的生平和本词创作的历史背景。苏轼因为政见的不同,自请流放到远离京城的密州,本想是可以离胞弟苏澈近一点,以便能够经常相聚。可到了密州后事务缠身,兄弟相见这一点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待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苏轼想到与弟弟苏澈一别已有七年之久,又想到自己的政治抱负认同者寥寥,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词。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来体会歌词的情感就会容易多了。

二、以艺术表现素养为核心,体验旋律,把握情感

艺术表現素养是音乐素养的基本要素,而旋律是音乐艺术表现最重要的特质,也是音乐中对情感最具有表现力的因素。能够通过歌曲的旋律,正确的把握歌曲的情感特点,这是一个人音乐艺术的最重要表现。学习歌唱要从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为核心,引领学生在歌词情感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把握。对于歌曲旋律的情感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从歌词与旋律对应点入手。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是相辅相成的,对歌词情感的把握是基础,对旋律情感的把握是实践。要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就要从旋律与歌词的对应点去理解。在让学生练习歌唱时,教师可以按照每句歌词,找到相应的旋律,帮助学生分析这一句歌词所对应的旋律应该怎样来理解和处理情感。一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是很难用词语表达的,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还是可以大致地概括为轻重缓急平直强弱的不同表现。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依据对歌词情感的体验和理解,展开想象翅膀,在歌唱时主动地去处理每段旋律的唱法。使歌唱时能够真正体现旋律的情感变化,或轻或重,或浓或淡,或舒缓,或激越,或高亢,或低沉,使得歌唱随着情感的变化显得起伏变化,波浪曲折。如教唱《采一束鲜花》。这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儿童歌曲,我们可以对照歌词,引导学生情感性处理旋律。(1)第一句歌曲处理上要注意抒情、优美,唱出原野的美丽、辽阔和深远之感。(2)歌曲中的三处休止是对妈妈满怀深情的一种抒发,歌唱时要调整好呼吸,表现得舒缓。(3)要把握节奏,如在附点节奏和七分节奏处,既要保持气息连贯,又要表现出力度和明快的情感。这样让学生以情带声,唱好每一句,不仅能很好地把握歌曲旋律所表达的情感,歌唱的技巧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

三、以文化理解素养为核心,艺术处理,升华情感

文化理解作为音乐的核心素养长期被我们忽视。其实文化理解对于歌唱中的情感性艺术处理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情感性艺术处理是一种艺术化了的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归根到底是受制于对音乐的文化理解。我们对歌唱中的情感性艺术处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理解的过程,是一种经过艺术夸张处理的情感,因而它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包括这种对歌曲的情感性艺术处理。

歌唱的情感性艺术处理,要对歌曲情感进行综合的音乐化处理。就是要在对歌词和旋律情感把握的基础上确定歌曲整体的情感基调。如这首歌是热情奔放的,还是轻盈欢快的,抑或是伤感沧桑的等,开始就要定下情感基调。我们要带着文化理解去把握不同风格的歌曲的情感基调。如陕北民歌一般都具有黄土高坡上的那种粗犷、奔放的风格,而苏杭一带的民间小调大多轻快、柔美。有些歌曲的情感基调并不是一种情感一贯到底的,而是多种情感起伏变化。对于这样的歌曲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曲式结构的分析明确歌曲各段落之间的情感变化。如,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我教唱了教材外的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除了它的历史教育意义外,从艺术表现上也非常出色。从曲式分析来看,整首歌曲呈现三个层次的变化,歌曲的情感变化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一部分旋律比较舒缓,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恋之情;第二部分旋律跌宕起伏,表达了流亡者的悲凉和愤怒之情;最后激情喷发,歌曲进入高潮,以激荡的深情发出呐喊。学生深入地把握好这样的情感变化才能唱好这首歌。

浙江省兰溪市实验小学城西校区 祝宝磊

猜你喜欢
情感性旋律歌唱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几大要素
给你的信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