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乙烯利的残留量

2020-06-01 01:54杨晓凤雷绍荣苏小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0年2期
关键词:氢氧化钾顶空残留量

冉 琴,刘 洁,杨晓凤,雷绍荣,成 祝,邓 星,苏小东∗

(1.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分析测试中心,成都610066)

乙烯利又称为乙烯磷,化学名为2-氯乙基磷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被植物体吸收后,在细胞液的作用下,它能释放乙烯,在植物体内起着打破休眠、促进生根发芽、催熟、脱落等作用[1]。作为生长调节激素,乙烯利被广泛用于果蔬的生产和保存中。但过量的乙烯利进入人体后,可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造成消化道衰老以及消化道溃疡,对人体的大脑和肾脏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国家标准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番茄及水果中乙烯利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00 mg·kg-1。测定果蔬中乙烯利的残留量可以对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也可以对乙烯利的施用提供测定依据[2-3]。乙烯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重量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常用的方法是衍生-气相色谱法,利用重氮甲烷将乙烯利衍生成二甲基乙烯利,但此方法操作繁琐,且重氮甲烷属于危险有毒易爆化学品,给乙烯利的测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4-6]。顶空-气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稳定和安全等特点,已用于蔬菜、水果、肉制品中乙烯利的测定,但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乙烯利残留量尚未见报道。乙烯利在p H 小于3 的水溶液中稳定,p H 大于4时就会分解为乙烯、磷酸和氯离子。本工作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分解产生乙烯的化学性质,建立了快速测定葡萄中乙烯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450GC型气相色谱仪,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Varian PAL 型 自 动 顶 空 进 样 器;20 m L 含盖平底顶空瓶(银色铝盖,含聚四氟乙烯-丁基橡胶封垫)。

乙烯利标准储备溶液:1 000 mg·L-1,称取10.0 mg乙烯利标准品,用丙酮溶解配制而成,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

乙烯利标准溶液系列:用0.100 mol·L-1盐酸溶液稀释1 000 mg·L-1乙烯利标准储备溶液,得到0.500,2.50,5.00,25.0,50.0 mg·L-1的 乙烯利 标准溶液系列,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

丙酮、氢氧化钾、氯化钠和盐酸均为分析纯;乙烯利标准品的纯度为97%;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1.2 仪器工作条件

1)顶空条件 顶空温度75 ℃;顶空时间90 min;顶空进样体积200μL。

2)色谱条件 HP-5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150 ℃,分流进样,分流比为5∶1;检测器温度200 ℃;柱流量2 m L·min-1,氢气流量30 m L·min-1,空气流量300 m L·min-1,尾吹流量25 m L·min-1;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不小于99.999%)。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保持4 min;以100 ℃·min-1速率升温至180 ℃,保持2 min。

1.3 试验方法

称取5.00 g葡萄样品于预先加入0.500 g氯化钠的顶空瓶中,再加入5.00 m L 饱和氢氧化钾溶液,立即压好瓶盖,按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

2.1.1 色谱柱

试验考察了HP-5 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CP-Sil-5 色 谱 柱(30 m×0.32 mm,3μm)、TG-17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对乙烯测定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采用3种色谱柱时的色谱图Fig.1 Chromatograms with 3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由图1可知:TG-17色谱柱的峰形较差,存在拖尾现象,峰高较低,且保留时间长;CP-Sil-5色谱柱与HP-5色谱柱都对乙烯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峰形尖锐对称,但HP-5色谱柱峰面积稍高,且保留时间较短。因此,试验选择HP-5色谱柱。

2.1.2 分流比

试验考察了分流比依次为10∶1,5∶1时对乙烯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不同分流比时的色谱图Fig.2 Chromatograms with different split ratios

由图2可知:分流比为5∶1时,乙烯的峰面积明显增加,相应的检出限降低。试验选择分流比为5∶1。

2.1.3 进样口温度

试验考察了进样口温度依次为110,130,150,180,200,250 ℃时对乙烯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进样口温度对乙烯峰面积的影响Fig.3 Effect of injector temperature on peak area of ethylene

由图3可知:随着进样口温度的升高,乙烯的峰面积逐渐增大;当进样口温度为180℃时,乙烯的峰面积达到最大;继续升高进样口温度,乙烯的峰面积有所降低,但有逐渐趋于平衡的趋势。考虑到进样口温度过高会对仪器不利,且150 ℃与180 ℃间增长幅度不大,试验选择进样口温度为150 ℃。

2.2 乙烯利分解条件的选择

2.2.1 氢氧化钾的含量

乙烯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分解产生乙烯,碱的含量会直接影响乙烯利的分解。碱的含量过低,乙烯利将不会分解完全;提高碱的含量,不仅乙烯利的转化率会提高,反应时间也会缩短。按试验方法加入90,230,375 g·L-1,以及饱和(524 g·L-1)的氢氧化钾溶液来考察其对乙烯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的峰面积随着氢氧化钾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试验选择饱和的氢氧化钾溶液。

2.2.2 顶空温度

在样品瓶容量和样品量一定的情况下,被测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分配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7-8]。顶空温度对乙烯利的测定有直接影响。顶空温度过低,乙烯的释放速率较慢;顶空温度过高,顶空瓶内的压强过高,很容易造成气体泄漏等问题[6]。按试验方法考察了顶空温度对乙烯利分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顶空温度为65~85 ℃时,随着顶空温度升高,顶空气体中乙烯利含量升高,乙烯利的色谱峰面积增大;当顶空温度超过70 ℃时,乙烯利的色谱峰面积减小。在既要保证乙烯释放速率,又要防止顶空瓶内压强过高的情况下,试验选择顶空温度为75 ℃。

2.2.3 顶空时间

按试验方法考察了顶空时间依次为30,60,90,120 min时对乙烯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顶空时间的延长,乙烯的峰面积增大;继续延长顶空时间,乙烯的峰面积不再增加,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试验选择顶空时间为90 min。

2.2.4 氯化钠的加入量

在样品中加入无机电解质可以达到增强盐析作用的目的。试验考察了加入氯化钠以及不加入氯化钠对乙烯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加入氯化钠后,乙烯的峰面积明显增大。

试验进一步考察了氯化钠的加入量对乙烯峰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钠的加入量对乙烯峰面积无影响。试验选择加入0.500 g氯化钠。

图4 加入氯化钠前后的色谱图Fig.4 Chromatograms before and after adding sodium chloride

2.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按 试 验 方 法 对0.500,2.50,5.00,25.0,50.0 mg·L-1的乙烯利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并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乙烯利的质量浓度在0.500~50.0 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2.238×104x+4.589×102,相关系数为0.999 9。

根据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的检出限(3S/N),结果为0.010 0 mg·kg-1。

2.4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

按试验方法对葡萄样品进行分析,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平行测定6次,计算回收率和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结果见表1。

表1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结果(n=6)Tab.1 Results of tests for precision and recovery(n=6)

由表1可知:回收率为99.9%~104%,RSD 为1.9%~3.5%。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本工作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葡萄中乙烯利的残留量。与气相衍生法相比,本方法所需时间短、灵敏度、准确度较高,选择性好,减少了试验过程中对试验人员的伤害,能满足葡萄中乙烯利残留量的测定要求。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钾顶空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医用口罩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储存条件对玉米脂肪酸值测定的影响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顶空—固相微萃取—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水中短链氯化石蜡
溴乙烷消去反应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高压电致淋洗液发生器的研制与评价
浙贝母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和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应用于卷烟真伪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