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中的三件事情和一只股票

2020-06-01 07:36冀田
陆家嘴 2020年4期
关键词:抄底巴菲特股票

每个职业投资者都想在大危机中获利,如同每个战士都期待在大战中拿下赫赫战功。

12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还是一个入行不久的小兵。看着每天狂跌的市场,像看电影,一方面恐惧,一方面亢奋,浑然不知那场风暴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

当危机过去后回頭看,我追悔莫及,自己竟然错过了时代的大底。那时候什么都不要干,买入标准普尔500指数,到上个月可以赚5倍,3年5倍的股票不可胜数。

因此,在此后的从业生涯中,我暗下决心,一定不能错过下一次大机遇。此后,作为一个有兴趣关注各种投资和投机的人,我经历了各种市场的崩盘:欧债危机欧元的崩盘、A股2015年股灾崩盘、日本核泄漏的崩盘等各种“正常”金融市场的崩盘,以及比特币和数字货币司空见惯的崩盘和归零。每次崩盘之后,无一例外都是报复性的反弹,而在崩盘之前都是狂热的上涨。

非常遗憾的是,这些大起大落,我并没有能够把握到太多,个别机会中曾经有几十倍利润但仓位并不重。而现在,又走到了一次可能的大危机的前面。这是一次由医疗系统性风险引发的大级别危机。为了把握这次大危机,我特意梳理了危机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以及一只风向标股票。

第一件事:捂上耳朵,只听大师的,不听大众的

在半山腰的时候,很多人抄底;当山底来临的时候,抄底的都已消失。人的心里很矛盾:一个朋友无理由的恐惧会让你不敢下手,而另一个人说这是长期投资机会的时候,你又觉得这不是“长期看人都会死的”另外一种无聊话语吗。永恒的遗憾是:要么出手过早,要么该出手时没有出手。

我们很容易被过多的信息误导。投行的报告、媒体的分析、大众的恐慌、原始的抄底冲动,这些都是让我们错失良机的罪魁祸首。人想通过特立独行证明自己,但又不可避免地从众。

大危机中能赚钱的一定是久经考验的大师,其他人说的话都没有参考价值。听真正投资大师的声音,看他们的行动。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出手挽救了高盛,那个时机,那个时点,就是一种底部出现的信号。大师往往具有他人不知的信息、他人不及的资源和判断。

真正的大师,我认为值得在危机中作为风向标的,只有这么几个。巴菲特自不必说。不管索罗斯的名声如何糟糕,他是一个经历如此多动荡的老人,对政治和社会的看法有其独到之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他的《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一书对危机有着精辟的分析。桥水基金的达利欧也是一个对宏观判断异常准确的人,他超乎寻常地预见了这场全球冲突和医疗系统危机。国人的话,我更愿意去看段永平会买什么公司,更愿意去听李迅雷、张忆东、高善文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手的真正想法,请注意是他们真正的想法,不一定是发诸报端的想法。

第二件事情:考虑极限情况,到风暴的最中心买最安全的资产

2008年3月份次贷危机导致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破产后,我在做一个PPT,我的老板不停和我强调这不是“次级贷款”危机,而是全面的“credit crunch”——金融最底层的“信用”发生了全面崩塌,它将改变整个金融业的图景。

但凡是大危机,它的发展不会是一周或者两周,而是持续3到6个月的核心事件,以及持续一年以上的发酵。一到两周的事情只能说是一次大型闪崩,中长期影响有限。2007年的夏天,次贷危机已经显露端倪,半年后贝尔斯登破产,再半年后雷曼破产,此后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破产危机,金融体系濒危。炸弹从小的开始一个个变大,危机的名字也越来越大,从小众的次贷变成了金融海啸。真正金融危机的黑暗区间是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持续半年时间。危机前是序章,危机后是次生灾害。

当一个危机发展到“小说家都想象不出后面还有什么糟糕事情”的时候,危机就到头了。

刚刚过去的周四(2020年3月12日)晚上,美股指数历史性暴跌9.51%,我翻看行情,最惨的股票是游轮股。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净利润是19亿美元,市值仅剩58亿美元,股价跌去了80%,市盈率只有3倍。这样的股票是不是到极限了呢?灾难过后,人们还是会做邮轮吧?这个“吧”字听起来有点迟疑。他会不会撑不过去破产了?但他的净资产有127亿,破产的情况下127亿的净资产是不是可清算到58亿呢?有谁会买那么大的船呢?如果变卖资产,是改成油轮装石油还是改成军舰去巡航?

还有美国航空,股价下跌了75%,按正常年份的盈利计算市盈率计算只有三倍多。将来不可能不坐飞机吧?这个“吧”是肯定的。如果美国航空破产,美国政府会救它吗?但是它的净资产是负的。这就是极限。

到风暴的最最中心,能看到受灾最严重的股票,烂到极限就是安全。然而,我们不要奢求买到最低点。这就需要注意第三件事情。

第三件事情:摒牢了,不要加入战斗,而是去打扫战场

太多的名言让我们不要去抄底,比如,不要试图去抓住一把下落的刀子。只做多股票的人,很难有多空思维。只有做过期货的人才知道多空博弈的惨烈;只有做过期权的人才知道时间的价值。

我在朋友圈曾经发过一段话:

“两个人在打架,轮次被对方暴击跌倒,各自爬起来再打,看不出胜负。此时的你最好赶紧跑,别被误伤,躲一边吃瓜。不要轻易加入任何一方的战队。轻易给一方帮忙的结果是,不管谁赢,你的代价都会极其惨痛。何尝不等两人都没力气再打的时候去打扫战场?随便你K.O.这打架的两个人就是现在的股市多头和空头。”

如果不想被误伤,就不要轻易动手。屏住呼吸,打消无数次以后一定后悔剁手的下单冲动,等待尸横遍野的时候出来打扫战场。

在危机中,我们需要确定的是“底部区域”而非“底”。用微积分算过概率的人会知道,股价落在一个区间的概率可以计算,区间越小概率越小,落在一个点上的概率接近于零。美国航空可能还会从14.3跌到10.5,和它的最高点比的跌幅只是从75.42%变成了81.95%,多波动了6个百分点而已,这很容易。但如果14.3进场,跌到10.5,已经抄底亏损了30%。战士的士气会大受影响。但是我相信在大概率上14.3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区间。

对危机的级别做出定义,对危机持续时间做出判断,是在危机中战斗最重要的事。此次美股的下跌空间很大。连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近三年都上涨了68%:一个永远卖2块钱一瓶的公司。

回调的概念是20%到30%跌幅,标准大熊市的跌幅是60%以上。而崩盘,是90%以上。

这次唯一的区别是下跌来得太快。但我们用年线可以看到喷泉的另一边是高射炮,而另一边的下泄才刚刚开始。

并非去渲染恐慌情绪,只是讨论一种概率上的可能。过去10年,美国股市一路向上涨了5倍,借着危机下跌50%并不意外。但是,也许确实我们不能用“涨多了必跌,大涨必大跌”来预测现在的新范式。

假设疫情的全球大爆发真的导致了经济大衰退呢?何时出手最为安全?

依然遵循专业主义。

我们只需要买入宇宙级抄底专业户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就行。以巴菲特的严苛标准,在危机中他大手笔买入的股票一定是“一救就活,不救就死”的公司。我们更关心的是能救活的公司。救活一个公司需要大资金,咱们迷之自信地拿几千万去抄底,没有其他人跟进,一个人救不活一个公司。但是巴菲特可以。他现在有1000多亿现金,而且是美元,在手。

买巴菲特的公司以及巴菲特要去救的公司去抄底美股,是懒人策略。这个策略的前提是老爷子身体健康,且伯克希尔的再保险业务没有因大灾难被理赔赔穿。如果真的有危机的话,这两点是伯克希尔的危机极限。

捂上耳朵,只听大师的,不听大众的;考虑极限情况,到风暴的最中心买最安全的资产;摒牢了,不要加入战斗,而是去打扫战场;买入宇宙抄底专业户公司的股票。

以上就是大危机中的三件事情和一只股票。希望每个人都健康。

(冀田,领复资本创始人、CFA、《家庭投资和家族办公室》一书作者、金融市场专家、风险投资人。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抄底巴菲特股票
一字板连续跌停股的抄底逻辑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巴菲特的测试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连续上涨3天以上的股票
近期连续涨、跌3天以上的股票
美国“抄底”储油不怕多
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