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大杰:生物医药投资的黄金时代

2020-06-01 07:36黄婷
陆家嘴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资本

黄婷

“我们不可能知道过热的市场将何时冷却,也不可能知道市场将何时止跌上涨。不过,虽然我们不知道将去向哪里,但我们应该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霍华德·马克斯如此写道。

作为一位在投资行业深耕了20年的老牌投资人,深圳前海勤智资本的创始合伙人汤大杰明显因为丰富的经历对经济、投资乃至行业的周期更加有感触。他曾经在化工行业最低谷的时候提出过买入信号,也曾在航空行业发展的大浪潮中把握住了种种并购的机遇。在进入创投行业之后,他最引以为傲的,则是在投资圈对于生物药投资心存疑虑之际,他就敢于重拳出击。

至于“寒冬”?经历过几波周期轮换的汤大杰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在深圳南山科技园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汤大杰对《陆家嘴》记者说,在任何时候,投资都是逆周期的,每当行业低谷的时候,往往就是新的伟大公司诞生的时机。

而汤大杰这次坚信,在未来十年的中国,伟大公司将从生物医药行业中诞生。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捕捉这些伟大的公司。”汤大杰说。

出走深创投,聚焦生物医药行业

勤智资本创立的时间不长,但汤大杰创业之际在业内已是颇具名气。

与很多业内的创投大佬不同,汤大杰并非一入行就从事创投工作。最早的时候,他在深圳发改委做过政府投资规划相关的工作,2001年进入当时刚成立的易方达基金,担任研究员、投资经理,用宏观思维做投资,在2012年前后通过研究精准抄底了一波石化板块。

当时与汤大杰在易方达并肩作战的同事,现在都已经是二级市场的投资大佬,如果跟他们一样在公募基金行业继续耕耘,汤大杰的事业轨迹或许将截然不同。但家在深圳的汤大杰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深圳这片他最早奋斗的热土,加入了深圳机场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主导了当时深圳机场的多起跨国合作与并购,也是这段工作期间,汤大杰打开了自己的国际视角,也给他日后的创业埋下了种子。离开深圳机场,汤大杰出任深圳高新投集团总裁,这是中国最优秀的一家投融資担保公司,汤大杰在实战中炼就了一双识别小微企业价值和风险的“火眼金睛”。

2013年,汤大杰进入深创投,担任公司副总裁,主要负责公司长三角及广东业务,管理着近20只基金。这时候的汤大杰真正与创投行业接轨,宏观研究背景加之国际视野让汤大杰在投资上如鱼得水,他管理的广州红土基金在当时深创投子基金的业绩考核中屡创佳绩。那段时间,汤大杰管理的团队投出了不少明星项目,包括星环科技、永安行、艾科半导体等,都为深创投创造了不菲的回报。

2012年3月,夏瑜博士与一批海归的免疫学专家回国在广东省中山市创立康方生物,专注抗体、蛋白药物开发,产品主要用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带着一腔创业热血的夏瑜却很快遭遇了“现实的骨感”,当时生物药投资风险大、门槛高,夏瑜回国之后迟迟找不到融资途径。在这个时候,一位好友向汤大杰引荐了夏瑜,与康方生物的团队一会面,汤大杰立马作出了投资的决策。

“当时见面的第一感觉就是,康方生物的团队太整齐了,同时,他们当时手上已经有一系列的药物,我认为只要给予时间,这样的团队早晚都能成功。”汤大杰说。

在汤大杰的力荐之下,深创投通过了对康方生物的投资,第一笔投资额为4000多万元,今年2月3日,康方生物二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主板上市,汤大杰主导的这笔投资预计回报率将超过20倍。

资料显示,康方生物科技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免疫及其他治疗领域。公司目前尚无产品上市,在研管线中包括20多个药物开发项目,其中10个抗体处于临床阶段,6个双特异性抗体及4个抗体获得FDA的IND批准。核心候选药物包括AK104、Penpulimab(AK105)、AK101和Ebronucimab (AK102)。

2015年至今,康方生物先后获得四轮融资,深创投四次加持,汤大杰单飞成立勤智资本后,又三度投资,已披露融资额累计超14.8亿元。D轮估值超8亿美元。

也是在这笔投资之后,汤大杰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当时主流投资机构并未深耕的生物医药行业,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做生物医药行业的“精准投资”者

也是在投资康方生物的这一年,汤大杰离开深创投,创建了勤智资本。

与当时很多投资机构不同,勤智资本从成立的时候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汤大杰给它的定位不仅仅是一家投资公司,而是通过空间对接、技术平台、产业平台跟合作伙伴共同运营、整合产业资源,一方面可以空间导入项目,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

“我们更倾向于精准地导入项目进行投资。”汤大杰解释道,勤智资本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厚的项目资源,深度绑定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中科院先进院合成生物研究院、广东省医药协会等行业平台,可以批量化取得优质、独家的项目,在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强大的早期项目获取能力。

其中,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就是汤大杰协助其在深圳落地并成立的。通过这个项目,勤智资本创立了一种模式,即在专业的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基础上成立一只基金,专注于细分行业当中的一个产业将其做大。比如,勤智资本投资的亦诺微医药,其股东背景就是四位美国院士,致力于新一代肿瘤免疫治疗。

勤智资本协助罗兹曼转化医学院还在深圳龙华成立了一个1万平方米的基地,将这一模式定义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转化基地,转化基地将按生物医药企业需求定制化设计、建设与运营,同时计划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整合推动建设新药研发一站式服务平台与CRO公司。

几年风云变幻,彼时无人问津的生物医药行业如今已经成了投资界竞相追逐的风口,如何在与大型创投机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汤大杰将勤智资本的优势定位在了“专业性”上。

“专业性如何体现?其实就在于敢不敢投早期项目。”汤大杰说,因此,在团队建设上,勤智资本也更倾向于引入有产业背景的投资人,一方面可以整合行业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给项目带来更多服务赋能。

“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一个细分行业叫做‘精准医疗,而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精准投资。”汤大杰进一步诠释道,勤智资本现在的投资逻辑有两部分,第一,深耕To P的投资,即对接技术平台、产业平台,通过平台导入更多资源;第二,将生物医药的投资范围锁定在海归科学家圈子当中。

在这种思路之下,勤智资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据库”,将金融危机十年以来回国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华人科学家、千人计划中的医药行业科学家一一做了分析,根据他们的研究领域和动态,以跟踪他们是否有创业的计划。

抓住生物医药投资黄金时期

“在我看来,投资一定是逆周期的,任何行业低谷的时候都是新的伟大公司诞生的时机。”站在当前“资本寒冬”的时点之下,汤大杰对生物医药行业却信心十足,他认为,生物医药投资将迎来黄金时代。

汤大杰指出,与传统的投资模式不同,近年来,VIC这一创新投资模式的出现,将改变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生态。

VIC即VC+IP+CRO,代表着“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服务”相结合的新药研发模式,将创新药领域的各种要素进行分工合作。参与三方各司其职,有机结合,项目方可以通过融资,利用CRO平台的丰富经验开发项目,从而提高新药开发的效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与市场结合的最优区域。目前“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风投”是VIC模式很好的體现。

“很多人一提到创新药都会认为投资风险很大。事实上,对创新药投资而言,单一产品的风险很大,但是在VIC的投资机制之下,投资创新药公司的风险其实在大幅降低。”汤大杰说,随着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周期的缩短,未来 5~10年其实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最好的时期。

另一方面,汤大杰也看好中国当前的医药行业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这里面的投资机会包括创新药研发、进口替代以及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形成。

“去年以来大家一直在谈的就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科技差距,事实上,在多个领域当中,中国在创新药领域的研究方面与美国之间差距是最小的。”汤大杰指出,中国现在致力于创新药研究的科学家很多都是金融危机之后回国的,他们接触的是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所以带动国内在创新药领域的研究参与的机会也更多。

“我认为中国在未来10~20年一定会出现伟大的创新药公司,并且这些药不只是卖给中国,而是卖给全世界,中国的创新药企业将会让全世界人民受益。”汤大杰说。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资本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新三板生物医药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研究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升级方向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京津冀生物医药集群企业合作研发现状分析
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
2014年度中国资本“金桥奖”
2009中国资本市场最佳创富IR奖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