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2020-06-02 08:56王顺意戴金颖魏锦花孙佳佳
光明中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气阴糖化血瘀

张 军 王顺意 戴金颖 刘 颖 陈 伟 魏锦花 袁 洁 孙佳佳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截止2010年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1],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西药虽然在快速降糖方面效果明显,但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中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西药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多参考“消渴、消瘅”等治疗,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气阴两虚兼脉络瘀阻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之一,故而提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辨证治疗,在临床中与西药配合应用治疗效果较好,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共观察病例86例,均来自2018年2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一科门诊就诊或病区住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并经我科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兼瘀者。按就诊时间进行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1例,女19例,男22例,年龄20~69岁,病程1~12年;对照组45例,女21例,男24例,年龄23~68岁,病程1~10年。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相关标准。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考国家药品与食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制定的气阴两虚型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表现有瘀血阻络表现者。

1.3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并且通过饮食控制及加强运动后血糖仍旧控制不理想者,即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持续1个月以上者;具有气阴两虚兼瘀症状者,具体表现如下:周身乏力,精神倦怠,口干、口渴多饮,心悸懒言、失眠、小便频数,舌质暗淡或暗红,乏津,有瘀点或者瘀斑,舌下络脉有瘀等;已经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患者在用药前血糖高于正常,但通过饮食控制及加强运动后空腹血糖<7.0 mmol/L且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排除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重度感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患者;排除试验期间服用其他影响血糖药物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不合作者(中途退出或者配合差者)

1.5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并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需要选用调脂、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益气养阴活血方基本方如下:太子参、黄芪、黄精、山萸肉、熟地黄、当归、丹参、牡丹皮、鬼箭羽、葛根、三七粉、炙甘草,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随证加减,中药每日1剂,水煎300 ml,分早晚饭后温服。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为一疗程。

1.6 观察指标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试纸由德国拜耳医药公司提供。治疗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高普液相法。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K血流变测试仪检测。根据患者中医证状采用半定量等级计分,按无、轻、中、重分层,分别计0、1、2、3分,计算总分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状积分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比较经过12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有所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水平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相比,2)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水平变化比较经过12周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较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血流变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水平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相比,2)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状积分比较经过12周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状积分均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状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状积分变化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相比,2)P<0.05

3 讨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是我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且经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证明对2型糖尿病具有确切的降糖效果及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4-6]。益气养阴活血方以太子参、黄芪、黄精、山萸肉、熟地黄、当归、丹参、牡丹皮、鬼箭羽、葛根、三七粉、炙甘草为主方进行辨证加减。《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虚阳亢、津涸热淫而已。”也就提示气阴两虚证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久病入络,必然会兼夹瘀血等疾病之标,气滞血瘀、痰壅血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等各种原因所致的血瘀均是消渴发生的基础,贯穿消渴病程中,并在并发症中起到重要作用。消渴久病必然会产生并发症,正如《灵枢·五变》曰:“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瘀血在消渴中的致病作用,名家祝谌予提出血瘀贯穿糖尿病病程的始终,并重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糖尿病取得了满意疗效[7]。

本方中太子参归肺、脾经,补气生津健脾,补益脾阴;黄芪归脾胃经,为补中益气要药,健脾补气;黄精既滋肾补肾,兼补脾气养脾阴;山萸肉、熟地黄入肝肾经,滋补肝肾精,养血滋阴;当归养肝血,滋肝阴,活血;丹参、牡丹皮活血化瘀;葛根鼓舞脾胃清阳之气,生津止渴;鬼箭羽清热活血化瘀降糖;三七粉活血化瘀。全方立足于脾、肝、肾三脏,补气滋阴,活血化瘀,补通兼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多糖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8,9],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应激,减轻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AMPK通路上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IR,改善糖脂代谢紊乱[10,11]。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糖的作用,可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耐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12],并且黄芪与葛根均具有降糖作用,两者相配伍具有调节糖代谢,改善胰腺INS分泌的作用[13,14]。黄精可调节血糖代谢,降低大鼠空腹血糖,可能通过减少脂肪细胞TNF-α的分泌,修复受损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脂质代谢[15],丹参素和牡丹皮酚联合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保护大鼠内皮功能[16]。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更佳,并且血流变指标也有明显改善,改善血液高黏、高凝状态,同时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倦怠乏力等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标本兼治,有确切临床疗效,可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气阴糖化血瘀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血瘀体质知多少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