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基础分析

2020-06-03 04:02林心雨
戏剧之家 2020年14期
关键词:奏鸣曲肖邦钢琴

林心雨

【摘 要】肖邦是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一生创作了约二百多首钢琴作品,其中奏鸣曲仅有3首。《b小调钢琴奏鸣曲》也被称为《第三钢琴奏鸣曲》,被视为肖邦晚期杰出的作品之一。本文将从个人经历、钢琴形制发展及演奏技巧、体裁发展、政治基础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给予他人一些练习上的建议,丰富其对肖邦的了解。

【关键词】钢琴;肖邦;奏鸣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基础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4-0050-02

一、个人经历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肖邦的作品涉及各种音乐体裁,包括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其中有二百多首钢琴作品充满了浓浓的浪漫主义与民族性色彩,因此得名“钢琴诗人”。

肖邦虽出生在普通家庭,但他从小就接受好的教育。肖邦的父亲曾参加波兰起义,可以猜想,肖邦的爱国意识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作品里体现了浓浓的民族特征。因此,家庭是他创作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1830年波兰起义爆发,使得肖邦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巴黎。1831年肖邦定居在巴黎,并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好友,诸如李斯特、门德尔松等,同时也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乔治·桑,她的出现点燃了肖邦的创作热情,他们在一起的9年中,肖邦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与之前相比较,更加丰富多彩。《b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与乔治·桑在诺昂庄园第7次度假时,这一年对于肖邦来说发生了许多事情,可谓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父亲在这一年的5月去世,这个噩耗深深打击了肖邦,同时,肖邦与乔治·桑及她的子女关系开始恶化,这些事情使原本身体虚弱的肖邦状况变得更糟,因此《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在艰苦的外界条件和痛苦的情感压抑下完成的,虽不惊天动地,却深入人心。

二、钢琴形制发展及演奏技巧

古钢琴作为钢琴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独弦琴,到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发展为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文艺复兴时期的击弦古钢琴通过槌头击弦发声,遵循“一弦琴”的原理,是一个没有琴脚的长方体木盒,盒体扁薄,琴键小且音域窄,因此演奏时只需使用三根手指。巴洛克时期击弦古钢琴的形制进化为一弦一键,后来音量得到了增加,同时音域也扩大至四或五个八度,代表作品是巴赫的《十二平均律》。现代钢琴的前身是拨弦古钢琴,以鸟类羽毛、动物皮革一类的材料作为拨子拨弦发声,盛行于17世纪及18世纪的欧洲,在现代钢琴诞生后的一百多年里仍然被大众广泛使用。

18世紀初,巴尔托洛梅奥·克里斯托弗里制作出第一台现代钢琴,既保留了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的优势,又增大了音量,靠手指就可以控制音色音量。但是克里斯托弗里制作的钢琴也并不完善,存在许多弊端,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终于演变为今天的88个键,踏板由开始的一至五个不等,发展为现在立式琴的标准踏板形制,即从右向左依次为延音踏板、制音踏板和弱音踏板,琴弦也由金属弦变为钢丝弦。

钢琴的形制是影响演奏技法的重要因素,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讲究旋律流畅、织体丰富且富有强弱色彩。然而古钢琴的制音器、踏板、键盘等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因此人们经过不断改造和创新,制作出了现代钢琴。浪漫主义时期由于钢琴的复杂构造,对于演奏的技法也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好听的音色,演奏家必须练习高抬指,在技法上一般会注重指尖、手腕以及手臂之间力量的相互配合。肖邦与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代表人物,他们突破了传统音乐思想,让人们对钢琴作曲与演奏有了新的认知。这一时期的钢琴演奏技法发展相对成熟,更追求和其他乐器的音色产生共鸣。为了追求更高的演奏技法,在浪漫主义后期,提出了“手臂重量演奏”这一高技术指标,从而让钢琴演奏技法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体裁发展

(一)奏鸣曲简介

奏鸣曲最早起源于13世纪的欧洲古组曲,16世纪受坎佐纳——一种器乐小曲的影响,诞生了“Sonata”的名字,也就是教堂奏鸣曲,但此时的奏鸣曲仍未确定结构,通常是四五段,每一段都具有独立性,按速度来布局,大致分为:慢-快-慢-快。

(二)钢琴奏鸣曲的发展

斯卡拉蒂使奏鸣曲得到初步发展,即单乐章形式,创作了555首古钢琴奏鸣曲。随后巴赫的出现使得奏鸣曲有了三乐章的形式,有了明确的呈示部和展开部,并为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典主义时期被视为奏鸣曲的定型和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其中,海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首钢琴奏鸣曲,进一步确立了奏鸣曲式的三段体结构。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二位大师,其创作风格与海顿大不相同。如果说海顿是积极向上、风趣幽默,那么莫扎特更注重人情味,给后人的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贝多芬则是将奏鸣曲推向顶峰的作曲家,到浪漫主义时期以后,奏鸣曲的发展进入低潮,但仍有许多作曲家在继续创作,他们寻求自由的音乐形式并融入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使得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多样化发展,代表人物有舒伯特、肖邦、李斯特等。进入20世纪,斯克里亚宾、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等人将奏鸣曲进一步发展,他们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融合在一起。

(三)肖邦《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肖邦一生虽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但只留下了三首奏鸣曲,肖邦的创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几乎与三首奏鸣曲的创作时间和风格一一对应,因此每一首奏鸣曲可以看成是肖邦的一次总结和生活写照。

《b小调钢琴奏鸣曲》于1844年创作完成,与前两首奏鸣曲相比,更加沉稳,被人们视为肖邦晚期创作中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年夏天,在乔治·桑的诺昂庄园度假时,肖邦创作了《b小调钢琴奏鸣曲》。1844年是肖邦与乔治·桑相恋的第六年,此时距离肖邦去世仅五年时间,这一年肖邦的生活状况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844年5月3日,肖邦收到其父亲在华沙去世的消息,乔治·桑为帮助肖邦尽快走出悲痛,她将肖邦的姐姐路德维卡接来一同度假。家人的安慰使得肖邦的精神状态得到好转,但与此同时,肖邦与乔治·桑、乔治·桑的子女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肖邦的身体每况愈下,让他十分痛苦。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创作并且更加成熟,从《b小调钢琴奏鸣曲》可以体现出他悲痛、无奈的情绪。

肖邦成熟时期以后的作品风格都离不开古典性、民族性、田园性三个特征。肖邦是浪漫主义前期的代表人物,因此他在创作中依旧使用古典主义时期四个乐章的分布形式。加之肖邦一生的创作都离不开波兰的命运,他的作品里常常具备声乐性與器乐性融合的特点,即旋律上的可歌唱性、作品上的音乐技巧性,与波兰民歌的特征相吻合。例如《b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的第29小节(图1),有一个隐藏的旋律b-#g-e-b-b-#g-e-b-b-#g-e-b-#c-#g-e-#c,体现器乐性旋律中的歌唱性特点。

这首作品创作手法上的特别之处,笔者认为体现在结构形态与旋律上。

1.结构形态。肖邦的这首作品由四个乐章构成,沿袭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篇章布局,但四个乐章的速度与曲式结构各具特色。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均为快板,第三乐章为广板,第四乐章则为急板。(表1)

2.旋律。肖邦的作品旋律性极强,单看这首作品,旋律时而激昂、时而宁静,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炫技之处,但是给听者带来的感受是丰富的。乐曲第一乐章的第41小节至第60小节,这一段是此乐章中旋律最优美、最明显的地方,主旋律均在右手,左手以六连音作为铺垫,像极了肖邦的夜曲创作模式。

如果说这种如歌的旋律是这首作品的一大特色,那么隐性的旋律也可以与其相媲美。作品虽然没有很多的炫技之处,但是隐藏的旋律对于大部分演奏者来说都是演奏中的难点。如图2所示,并不是所有的十六分音符都是旋律,而是将旋律隐藏在右手的上方声部中。

此外,作品里多次出现了半音阶旋律,有时是单手半音阶伴奏织体,有时是两只手都有的半音阶旋律。尤其在第一乐章的第23小节至第28小节,左手的上行半音阶旋律铺垫在下方,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右手则是以旋律下行的方式与左手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政治基础

浪漫主义在波兰形成是在19世纪20年代,此时波兰人民争得民主自由的意识增强。然而在此之前,波兰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772年、1793年、1795年,波兰遭到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的瓜分,在沙皇的压迫下,波兰人民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遭到了摧残,但没有击垮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1794年和1806年,波兰人民多次起义,虽都以失败告终,却激起了波兰人民的爱国之情,所以波兰的浪漫主义者都主张艺术中要充满民族性,从生活中取材。

肖邦处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时期,浪漫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主观性,即重视个性、情感。人们生活在动乱的年代,战争的爆发使得人们陷入苦痛,因此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都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情感和伟大的精神气魄。

《b小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844年,此时的波兰还处于动乱中,而巴黎这时是欧洲的艺术、文化、经济中心,肖邦在这里凭借自己的才华进入上流社会,并结识了许多名人,包括音乐家、文学家。这大大开阔了肖邦的视野,给他后期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五、结语

肖邦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留下了大量的、至今都在流传的、脍炙人口的优秀钢琴作品,值得我们现代音乐工作者、钢琴教育工作者进行反复、认真的研究、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智强.作为“民族之魂”的钢琴诗人肖邦[J].文史杂志,2000(01).

[2]毕琨.音乐作品“真理”的“澄明”——读《悲情肖邦——肖邦音乐中的悲情内涵阐释》[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02).

[3]张薇,曹越.浅析肖邦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征[J].音乐时空,2016(1).

[4]周冰颖.钢琴奏鸣曲的起源与发展[J].四川戏剧, 2007(02).

[5]路易斯·肯特纳,郑雪梅.肖邦与他的音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3).

[6]刘佳.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57与肖邦钢琴奏鸣曲Op.58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奏鸣曲肖邦钢琴
“钢琴诗人”肖邦
手机上的奏鸣曲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春天的奏鸣曲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