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内源式”发展是必然选择

2020-06-03 04:36云梅
奋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民

云梅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乡村的具体化,具有凝心聚力、规范行为、示范带动、道德教化等积极效用,其核心内涵是农民生活习惯优化、农民精神风貌向上向善、乡村道德进步、农村文化风俗传承以及乡村地区文明程度的普遍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是在农村这一广袤实践场域,以农民群众为实践对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实现农民群众对乡村社会文明意识的认同并自觉践行文明行为的过程。经过深耕数年的建设,“善行义举榜”“美德文化墙”扮靓乡村民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设置醒目打眼,农村居民生活中的众多细节丰富展现着乡风文明新风貌,但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也必然要求乡风文明“外延式”发展变为“内源式”发展,激发乡风文明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突出化虚为实,焕发乡风文明生机活力。农民群众从认知道德规范到良好习惯养成,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实践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乡风文明建设不是一次性战役,而是持久战、拉锯战,不能靠短期内急功近利的突击运动完成,也不可能通过作秀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来实现。早在1982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时就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许多群众欢迎的好形式”。这就要求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选好载体、虚功做实,把总体布局要求变成具体执行任务,把宏观概念转变为群众身边的实事好事来抓,调动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实现参与者就是受益者的预期,把乡风文明种到农民群众心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必然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形式。环境整治、垃圾分类、苗木种植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举措,通过加大绿色环保、爱护环境等理念宣传,促成农民群众培育生态意识和积极的生态行为,涵养文明习惯养成。此外,建议参照农村经济社会政策引导机制,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文明户、文明村等基础细胞创建活动,提倡健全乡风文明建设的政策引导,如在文明村创建中获得荣誉的,在村级一事一议专项资金申请时给予优先考虑,在水利、交通等社会事业建设中给予优先考虑。

突出文化嵌入,打造乡风文明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嵌入就是要遵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围绕“以文化人”,将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智慧嵌入乡村社会之中,使其成为乡风文明新的生长点,不断增强乡风文明的战略格局和文化视野,提振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增进对乡村文化的认同。要注重传承弘扬乡村社会中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如农民淳朴勤劳的优秀品质、乡土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邻里仁爱守望相助的集体意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德伦理等。要注重弘扬农耕文化,发挥大道自然、天人合一、和合共生、与时偕行等农耕时代优秀思想的现代价值,赋予乡风文明新动能。要注重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在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展好农民丰收节等农村地区专属节日文化活动,重拾传统习俗,增强仪式感,增强乡村生活的情感寄托。要注重挖掘地域文化基因,發挥家训、家规等传统道德教化资源的文化传承作用,唤起农民群众的“乡村记忆”“集体记忆”,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乡风文明的和谐共融。

突出技术运用,释放乡风文明活跃因子。新媒体时代,要抓住“互联网+”、大数据等发展机遇,敏锐把握新媒体“快而准、小而精、抓眼球”的显著优势,加强新技术应用,营造多渠道、多平台建设乡风文明氛围,不断增强乡风文明聚合力。要用好“学习强国”APP。采取积分兑换礼品、发榜通报表扬等形式,吸引农民党员群体通过“学习强国”来获取时事新闻、品读经典剧目。各基层单位要加强本地信息推送展示,立足将理论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互动性有机结合,不断降低受众阅读难度,以党员带动更多身边人关注“学习强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对农民群众的浸润包裹。要抢占大流量平台。针对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潮流,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要从农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找准思想的共鸣点和情感的交汇点,制作推出一大批传播广泛、点击量高、用户体验好的融媒体作品,活跃网络空间,占领舆论阵地,实现正能量“霸屏”,潜移默化地培育农民群众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责任,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要培育正能量“网红”。鼓励支持当地的致富能手、乡土文化能人、新乡贤、道德模范等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培育三观正的“意见领袖”、网络大V,使他们的嘉言善行成为行走的“公益宣传片”,引导农民群众于细微处传德、于默化中行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突出机制创新,顺畅乡风文明运行模式。长期以来,各地在广泛的生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同步提升、群众广泛参与乡风文明创建活动、激发乡风文明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促进乡风文明取得实效。但同时,一些地方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还不实,乡风文明建设排不上号、站不上位,有的基层单位“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认为上级给钱了再抓、等经济发展了再抓、等有时间了再抓也不迟,这与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内容之一,需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必答题来研究部署、推进落实。乡风文明建设运行机制创新成为重要课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县委书记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在有效组建队伍、调配资源、整合力量方面取得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主导乡风文明建设优势的基础上,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构乡风文明建设力量布局,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的“传帮带”作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贴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结对共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实现各地区所辖范围内精神文明建设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自运转、自循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不同建设主体间的良性互动、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众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农民
耕牛和农民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农民
城口县左岚乡:提升乡风文明的“红与黑”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农村乡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