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

2020-06-03 08:50胡晶晶
记者摇篮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闻生产文献研究人工智能

胡晶晶

【摘 要】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交替与更迭,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渗透不断影响着新闻生产和新闻舆论的发展。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围绕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影响的研究主要聚焦探索人机协作模式、创新报道多元呈现、警惕技术伦理失范、控制“把关人”权利让渡、剖析未来行业生态等。今后的研究还可以从跨学科视野着手,交叉学科成果,寻找相关性与契合点,进行理论创新。

【关键词】人工智能   新闻生产   文献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媒介技术的交替与更迭,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演进中,技术的每一次变化都带来社会场域的巨大革命。

最早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AI”)概念是在1956年的达茅斯会议中,随后由美国的学者麦卡锡引入学术研究领域内。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国外媒体早于中国。几年前,机器人开始协助写稿、编辑、校对等,路透社、美联社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已纷纷采用机器人生产新闻,任何格式的数据都可以被接受,通过算法追踪事件原委,生成长短文章、财务报表、可视化图形等叙述性内容,并实时推送至接收终端。

在我国,腾讯财经于2015年9月首次推出了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用时一分钟写出了第一篇报道;11月,新华社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开始上岗,用于撰写体育赛事中英文消息和财经信息稿。此后,人工智能进入蓬勃发展阶段。2018 年 11 月,新华社开创全球第一个实时音视频与 AI 真人形象合成的新闻主播——“AI 合成主播”。

本文主要聚焦技术因素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展开分析。

二、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选题进行深入探讨,在知网搜索关键词“人工智能”和“新闻生产”的相关文献,来源类别设置成“全部期刊”,一共搜索到98篇文献。经过甄别和筛选,得到相关的核心期刊及以上文献一共69篇,分别来自《新闻记者》《现代传播》《新闻论坛》《新闻与写作》《中国记者》《传媒》等。普通期刊6篇,级别不等。总共获得研究样本75篇。

三、文献分析

本研究对甄选的75篇论文摘要及全文进行了分析,将关于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影响领域的研究大致分为五大类:即生产主体多元、生产流程自动、新闻真实挑战、“把关人”权利让渡、行业解构及未来重塑。

在分析的文献中,以上研究内容大部分是交叉出现的,单独就某一个具体类别进行的研究较少,所以分類权重无法进行量化统计:

聚焦点一:生产主体多元,研究探索人机协作模式

专业媒体作为新闻内容生产主导者的地位不会动摇,专业机构和记者生产的新闻还是占市场大多数,但是人不再是唯一的新闻生产者。原本由人来完成的信息传播任务部分被分割出来,“人机协作”生产新闻的模式正在不断提高比例。

梳理梁志勇等学者的研究还可以概括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渐趋成熟,使机器人的深度学习能力和自动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全新的新闻生产逐渐从专业生产走向“专业生产 + 用户生产 + 机器人生产”的模式。

换言之,新闻生产的传统方式正在被颠覆,依靠专业记者生产内容(PGC)的Web1.0模式迈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PGC+UGC)的Web2.0模式,并再次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正走向Web3.0新阶段——算法生成内容(AAC)与PGC和UGC三者兼容的模式。

聚焦点二:生产流程自动,研究创新报道多元呈现

在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用智能机器人取代专业记者工作环节中具体流程的趋势早已不可抵挡,发现新闻线索、采集新闻信息、抉择新闻选题和撰写新闻报道都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而不断地趋于自动化。目前自动生成新闻的报道彰显时间优势,主要应用于天气、财经、体育、突发、灾难报道等领域。

新闻传播学著名学者彭兰认为,现在的机器写作基本属于一种“人工模板”+“自动化数据填充”的模式。或许从当下来看,机器写作实质意义并不明显,甚至会被质疑为“噱头”,但随着机器写作的快速推进,再度强化一个事实:未来媒体的行业之争,将越来越多体现的是数据平台与数据采集、处理能力的竞争。

腾讯Dreamwriter项目负责人刘康在《人工智能是如何助力媒体生产和运营》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腾讯开发的写稿机器人Dreamwriter所拥有的人工智能自动纠错技术、自动摘要技术、内容梳理技术、自动专题技术、自动视频技术、自动图像处理技术。这是我国自动生成新闻领域的典型体现,像这样的技术“爆款”还有很多,说明新闻生产流程自动化已经成为常态,并且是未来创新新闻呈现方式的重要载体。

业内认为,数据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资源。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新闻生产的呈现方式变得多元化,VR(虚拟现实技术)新闻、AR(增强现实技术)新闻、数据新闻、传感器新闻、无人机新闻、即时新闻、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H5、AI新闻主播、机器人采访、云直播等新媒体产品广泛出现于文献文本中。

聚焦点三:挑战新闻真实,研究警惕技术伦理失范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任何挑战新闻真实的存在都是应该警惕的。

业内人士张雅婷认为,在传统媒体时期,新闻内容的生产是经过专业记者的采访、撰写,编辑审核,主编再审的流程,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让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而人工智能时代,新闻报道过度依赖大数据,数据是从网络中自动抓取的,未经人工审核,其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刘海明等学者认为,技术只是有助于新闻真实的内在功能之一,但技术也可能损害新闻真实。以“沉浸式新闻”为例,其将质朴的新闻变成现实感超强的体验,带来的是新闻真实严肃性的再次解构,新闻真实成为一种更倾向于游戏的体验,过度重视体验性而忽略新闻真实的客观性。

通过研究文献可以总结,多数学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保持清醒意识,特别是警惕机器虚拟与社会现实博弈下新闻真实失衡、新闻边界模糊的问题。

聚焦点四:算法取代人工,研究控制“把关人”权利让渡

研究发现,在人工智能化的新闻生产中,算法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自动抓取用户关注的新闻,进行内容清洗,随后自动生成新闻并直接进行分发。这种由算法主导、基于用户兴趣的自动化新闻生产流程,将“把关人”的权利拱手相让于冰冷的机器,引发学界隐忧。

刘星辰等学者认为,记者应该更多地充当“把关人”的角色,新闻媒体不管在什么时代都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机器并不具备对新闻价值评判与审核的能力,什么样的新闻不该被报道,人工智能并不能作出准确判断。

聚焦点五:弱人工智能阶段,研究剖析行业解构及未来重塑

当前,人工智能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已发挥出影响行业生态的显性功能。对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学界研究既有期望又有隐忧,研究目的在于让技术产生正向效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全新迈向智能化时代。

研究整理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新闻生产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构与重塑机制。大范围上开发和引入技术的应用,解构了传统新闻生产的模式,改变了传媒生态,进而重塑了行业生产链。

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发展下半场的主导逻辑是:人与智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双赢逻辑。未来,“人机协作”将成为主要新闻生产方式,但需要明確各自分工,新闻从业者作为潜力最大的内容生产者,未来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助力主流媒体重塑新闻专业主义场域。

四、结语

1.现行研究:多关注行业现状

学界对于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具有前沿性、代表性,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研究对于案例的分析较为详尽,普遍看好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生产,认为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加持。

2.今后研究:还需更聚焦跨学科视野

在传统媒体时代,国外传播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正是与社会学、心理学、信息学、教育学等学科进行了结合,才有了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奥尔波特的流言公式、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帝奇诺的“知沟”理论等著名理论的问世。

而今,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我们也要发挥优势,彰显学科力量,总结出具有典范性、适用性的世界通用新闻学、传播学理论。

(作者学校: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新闻生产文献研究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中医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