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激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020-06-03 17:20秦磊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激励思想政治教育

秦磊

摘 要:负激励原本是管理学中的概念,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管理学知识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负激励即通过惩罚等方式规范个体行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系统性活动,其遵循对人的行为结果予以负强化的原理实现激励的作用,削弱个体继续采取这样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负激励是指通过惩罚的方式,来减少或消除个体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行为,具体表现为批评、惩罚、警告等。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重视负激励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负激励理论的方法、原则、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负激励;激励;思想政治教育

一、负激励理论简介

激励理论是管理学中的经典理论。激励,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形式和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人们的行为动力,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活动。常见的负激励表现形式主要有:批评、警告、处分、淘汰等。所有的激励都包括在正激励和负激励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是正效果的激励。人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行为带来的结果会对个体产生激励的效果;负激励是指通过惩罚的方式,来减少或消除个体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行为,遵循对人的行为结果予以负强化的原理实现激励的作用,削弱个体继续采取这样的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运用批评、警告、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纪律处分等负激励措施来引导被教育者的目标向更高层次需要转移,从而满足新时代条件下学生思想品德需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

(一)学校层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的操作中忽视制度中负激励的成分,表现出正激励泛化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高校未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合理完备的管理、教学制度,已建立的管理制度出现正激励滥用情况,造成激励失效的局面。

(二)教师层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并非铁饭碗,其思想水平、工作热情极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制度中加入负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教学的动力。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长期懈怠、授课内容无创新、教学模式单一、理论积累没有与时俱进,严重影响被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在大多数高校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评优、选先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几乎没有被惩罚处分的现象发生。这说明高校持续将正激励行为作为激励高校教师的重要管理手段,而忽视了负激励对于约束高校教师违规违法行為的警示预防作用。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及时处置出现不良行为的教师,使得正激励措施的价值降低,没有收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三)学生层面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呈现出综合思想活跃、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化、社会认知片面化、价值判断感性化、公平正义感强的趋势,同时也较为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适当予以负激励措施以改进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态度的立足点,保证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负激励理论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工作中运用负激励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工作中运用负激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目的具有明确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被教育者也就是学生的内在需要,以一定的刺激,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生偏离预期目标且动机错误的情况下,教育者可以通过负激励,削弱学生错误的行为,引导学生的目标向更高层次需要转移。

(二)客观公正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运用负激励理论如批评、惩罚等方式来消除学生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行为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行为,不得以个人情感随意处罚学生;教师的负激励措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对学生犯的错误要客观评价,对于缺点和错误,要把握客观公正原则;对学生的错误,不但要明确地指出错在什么地方,还要帮助学生找出改正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错能改并积极进取。学校制定教师监督管理办法也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入适当的负激励措施,如批评、警告、处分、降职等机制,使教师愿意按管理办法约束自己。

(三)因人而异原则

由于学生存在年龄、性别、个性等差异,以及对批评方式的心理适应性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使用负激励措施教育学生时,应认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最优的负激励措施。要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杜绝简单化,公式化。对学生所犯错误是及时还是延后批评、惩罚,是公开化还是私下批评、惩罚等也要因人而异。例如,活泼好动的学生可用频繁提醒法;恶意破坏纪律的学生可用厉声呵斥法;胆汁质学生可用冷处理法等。

(四)适当适度原则

负激励是一种不悦于耳、不舒心于人的刺激信息,大部分人都会有对其排斥的心理和抵触的情绪。负激励要适当、适实进行,因此,在运用负激励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如果负激励较弱,那么负激励就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帮助学生、教师自省的作用;如果负激励太强,超过其限度,如使用体罚等,容易加深师生间的误会。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负激励理论的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往往正激励的倡导程度更大一些。但是,纵观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可以发现采用正激励方式管理的作用逐渐减少,而负激励遵循对人的行为结果予以负强化的原理实现激励作用,削弱个体继续采取这样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不良现状得以改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负激励有规范作用

在教育工作中适当运用负激励措施可以有效警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对于违背学生管理原则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惩罚。例如,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由于考虑学生情况,出题过于简单,通过率极高,缺乏公平性。对此,必须严肃规范,无形警示,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入脑”“入心”。此外,对于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积极性低,有违师德的情况也应按规定严格执行,轻则警告,重则辞退。在学校的日常行为准则中,能明确规定犯错误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并认真执行,这些惩罚措施本身就成了激励。

(二)负激励具有教育作用

在负激励的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会感受到一种压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面临被教育者时,这种压力不仅可以限制错的不良动机和行为,而且可以达到改造动机,修正行为,最终起到矫正和教育的作用。由于负激励意味着惩罚,意味着要接受多重打击(失去评奖评优资格、保研资格、入党资格),这就会使学生深刻理解遭受惩罚的后果,更加重视负激励的规则,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犯错。负激励的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进而达到影响其行为的目的。负激励只是对少数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个体的处罚,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目标向更高层次需要转移,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不断激励个体朝着组织所要求的总目标前进,从而实现教育目的。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负激励理论的措施

學生在生活、学习中难免会犯错误,辅导员、授课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应巧妙利用负激励机制,对有过失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评学生时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促使学生自省自律。

(一)对被教育者进行适当的批评

对于偶尔违反学生管理条例的学生应询问原因,采取宽容态度,以引导为主,适当给予批评教育,杜绝再次犯错。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提出严厉批评,以较重的惩罚措施来约束、警告被教育者可以要求学生做深刻的思想检讨,让其认识到自身错误。在处理的同时还要对被处理的学生做好教育工作,避免其产生极端的想法,自暴自弃,可适当监测学生后期改正情况。

(二)取消评奖评优资格

对于影响恶劣、所犯错误严重的学生,如果通过谈话教育效果不好,可以采取取消评优资格的方式对其进行负激励,以警示学生。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所犯错误是否达到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的情况,严格按照学生管理处罚规定执行。

(三)纪律处理

对于思想反动,出现错误思想倾向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劝勉,安排多次谈话教育,跟踪后续思想行为,拒不接受者,可以给予警告、记过甚至开除的纪律处理。

参考文献:

[1]贺志武.正负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管理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8(20):121,83.

[2]闫巍.激励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3]梁莉.浅谈“负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考务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7(32):312,316.

猜你喜欢
激励思想政治教育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