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优化研究

2020-06-03 17:20曾夏
青年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优化学生

曾夏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對民航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习阶段是培养未来民航员工的重要时期,高职时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对民航业以及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并体出优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民航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优化

一、引言

2019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高职院校的使命就是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技并修的建设者,就要在教育中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二、民航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一)职业道德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国家以及教育界、学术界各方对职业道德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取得了很多成绩。

1.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多元化

职业道德教育应注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同向同行的方式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理论课讲授的重点是阐明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研究职业道德的现象、问题,揭示职业道德的一般规律,明确所学职业道德知识的要义。专业课程从侧面为学生讲授行业内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学生注重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课堂除了传统的理论讲授方法以外,视频教学也走进学生的职业道德课堂。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生以榜样的道德精神为基础,调整自己的认知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2.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显著提高

近年来,通过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职业院校自身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积极探索,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显著提高。比如,对学生进行褒扬,设置文明礼仪之星、优秀班集体、优秀班干部、优秀党员等奖项,能够激发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创造积极正能量的校园文化环境,向榜样学习、向优秀看齐。每学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对学生交流学习、知识提升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开拓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00后为主,他们接受新事物较快,思想比较活跃,但又伴随着热情与孤傲,独立性与依赖性,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人际交往存在缺陷等新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职业道德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教学方法创新不够、教学内容陈旧和教育内容时代性不强等方面

2.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方案不完善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形式主要依赖课堂讲授。三是考核评价形式过于简单。考核机制和形式应该有所调整,应融入实践环节以及师生互评、企业考评等多方面的考核形式,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机制,避免考核形式单一化、教条化。

3.受教者的职业道德践行机会少

中国职业教育中历来存在“企业不积极,学校独角戏”“学校热,企业冷”等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受教育者进入企业实践机会较少的尴尬局面。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处于发展期,在校生源数量与日俱增,但同时为了节约开支,在师资人员配备上都非常精减,基本上教师工作任务都是非常饱和的状态,人力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均衡,若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带队实践学习,会影响基本的教学秩序;再则由于民航的特殊安全性,一般普通人员不能进入民航系统实习观摩。

三、优化民航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世界正在变化,社会不断经历着变革,因此教育也必须进行创新优化,以培养学生当今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一)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重视优化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加强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基础,通过教师示范、表率带头、树立典范、全面推广对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民航类高职院校应该着力于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学养深厚、功底扎实、专业精湛、安心教学、潜心治学、育人水平高超和方法技术娴熟的专兼职相结合、数量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深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21世纪的时代命题,谁轻视质量,谁将被淘汰出局。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更要迎难而上,主动出击,努力打造创新性、高阶性的金课,坚决淘汰陈旧性、没含量的水课。高职院校自身应该系统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强学生自律性、岗位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等职业道德精神教育。

(二)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强课程思想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合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的总纲领,对培养学生起着指导性作用。

1.全面构建“课程思政”格局

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强化课程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2]学校可通过思政课程使学生教育、管理育人等方面同向同行、相互协调,构建工作合力。

2.倡导民航专业技能培训与考证机制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加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民航类高职院校应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实现书证融通,可以将取得的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或社会和企业认可度高的证书按学院规定折算成学历教育相应学分或实行免考政策,鼓励学生多考取相关证书,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

3.提高实践实训实习规划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过程中,必须强化实践实训实习环节。通过加强实习或者实践来接触社会,从而亲身体会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与职业规范;增加实习实践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含义和夯实技能,升华职业道德精神。此外,高职院校应创造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优化理论实践实训比例,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三)深度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夯实学生职业道德践行实践

民航类高职院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探索“教育+实业”的办学思路,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民航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

1.校企师资双向流动,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与企业应鼓励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校企双方互聘互用人才,可以化解产教融合的师资障碍,促进产教融合顺利发展。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中素质过硬的能工巧匠、高精尖人才作为导师,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3]。

2.发挥“工学交替,产教融合”优势,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应利用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有利形式,积极参与企业实习实训,尽快适应企业化运作模式,加快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角色转变。学校应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和行业标准在学校中开设对应课程,设置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然后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上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以及将来所从事行业的认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技能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张凤.民航职业道德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曹巧玲.也谈员工职业道德建设[J].民航政工,2008(5):7.

[3]严云.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优化学生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学生写话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职业高校职业思想道德重要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