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20-06-03 00:27黎海珠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必要性策略

黎海珠

【摘 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感受美并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感知与创造能力。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16-02

情趣是语文素养的组成部分,而且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对学生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的双重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成效并不明显,据调查,造成此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审美教育,仅关注学习基本知识;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等,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一、语文课中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中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画,每一个句子,都是一首诗。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便如此,文学作品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却是世界公认的。因此,语文课堂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1]。

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学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美绝伦,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其次,能够正确传递语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中学到修身克己、社会交往的礼仪规范,锻炼品性、塑造人格,培养爱国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再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二、语文课中审美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观念

语文审美素养的高低与语文综合素养成正比。对教辅教材中的审美元素视而不见,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解,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阻碍了学生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一名合格优秀的语文教师是能够静下心,以审美的眼光认真研读教材,用审美教育的方法向学生传达文章中的美学因素,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分辨是非与辨别美丑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设计课文导语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好的导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产生审美期待。首先,教师要充分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精心设计新课导语。在导入环节时,营造出与课堂内容基调一致的氛围和意境,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切记导语要“美在真诚不浮夸,贵在亲切和生动,”这样才可以引人入胜,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真正体会到情感之美。如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与该篇内容较为相近的现实事迹来渲染氛围,让学生慢慢品味世态炎凉和父爱。如“我记得,当我背上行囊前往大学时,我的父亲送我去火车站,带我坐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车站人山人海,父亲为我攀过乱石嶙峋的月台买了水和苹果。火车临开动时,父亲一再嘱咐我路上要小心,要注意安全。火车开动了,我趴在窗台上与父亲挥手告别,父亲的眼角晶莹,我在车上,泪水也簌簌流淌。”

(三)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节奏适宜、和谐生动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让学生整体思维变得积极活跃,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情境应该如何创造呢?笔者认为,首先可以从课文朗读开始[2]。好的文章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强烈、真挚,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仅能够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要想深刻领会其思想情感内涵,必须借助朗读去体味、去揣摩其内在意蕴。这样,学生才能够轻松入情、入境,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教师需要抓住该文章的重点,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让学生更深层体会和把握文章内涵。如在讲解《桃花源记》时,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诵读就能深刻感受到词句的整齐、对称与参差,错落有致、相辅相成,如峡谷中的一脉清泉,铮铮淙淙流在学生的心田,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真正体味到语言的美。

(四)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因多媒体设备的特性,它能够再现文章当中的情景,让学生直面文章中的美,强化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讲授《石壕吏》时,可以事先通过互联网搜寻贴合“老翁逾墙,听妇致词,天明独别”这三个画面的图片,还可以找寻切合“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人民命运的不幸”这一中心思想的战争图片或者微视频来辅助教学。这样直观的画面,能够让学生超越时空的限制,体会战争带来的悲剧。除了视频和图片外,多媒体还有音乐这一功能。音乐能够调动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可以播放《骊歌》,“南风又轻轻的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亲爱的朋友请不要难过,离别以后要彼此珍重。……”聆听的过程中会有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享受,能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文章中难舍的分别之情和诗人对游人的慰勉[3]。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合适的素材、适当的时机、适度地运用”这一原则,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五)尊重学生的个性审美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因此,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审美,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如在讲授《敬业与乐业》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敬”是古代先贤做人最简单的法门,只有忠实,才能够把工作做好,所以“敬业”的人最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人的一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能够在劳作中找到快乐的人必将是不同凡响的人,所以,“乐业”的人最美。其实,就该文章来讲,“敬业”“乐业”都是两种平等的生活态度,没有优劣之分。正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对美的认知各不相同,所以在学生发表看法时,教师应该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审美,让他们畅所欲言,不可盲目否定某位学生的不同见解。

语文学科潜藏着丰富的美学资源,这使得语文课堂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通过有效的审美教育,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地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艳.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融合[J].教书育人,2018(32).

[2]李德贤.刍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发展,2019(8).

[3]张新书.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周刊,2011(7).

[4]吴嬗婷.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1997(1).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必要性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Passage Four